05.30 鮁魚圈房市升溫!光3月就賣了7萬平!

據區統計局發佈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我區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銷售額,同比分別增長99.1%和96.2%,其中3月份銷售面積達7.6萬平方米,創近幾年新高。業內人士認為,近兩年來,房地產的投資功能進一步弱化,剛需樓盤在市場中的關注度高,首次置業和改善型客戶群佔市場主流。

買方:改善性需求唱主角

“我們公司的樓盤東臨圖書館、大劇院,西臨月亮湖公園,均價每平方米5000元,有102—174平方米的戶型可選擇。”在我區房地產市場中,類似的項目宣傳推介經常可見,而這種充滿誘惑力的價格攻勢,目前也已不在少數。

今年以來,我區各大樓盤紛紛加大了對項目的宣傳力度。一家樓盤的營銷負責人介紹,由於樓市政策指向性明確,改善性需求逐漸成為市場上的新生主力軍。鮁魚圈房地產市場改善性需求的崛起,得益於市場的持續發展以及城市的發展前景,加之配套的商貿服務業日趨完善,這些都成為了樓市回暖的“助力”。

鮁魚圈房市升溫!光3月就賣了7萬平!

“今年以來,看房諮詢的市民明顯增多,其中尤以中青年人居多,他們的購房意向大多是選擇面積大一些的戶型。”南部新城區一家房地產項目的銷售顧問李女士說。

市民李先生說:“孩子明年就要上小學了,需要有自己獨立的臥室和書房了,我和妻子商量後準備換套大點的房子。考察了兩個月,我們相中了海東辦事處那邊新開發的一個多層小區,公攤面積小,房屋的空間利用率更高。”

賣方:更加關注“後市場”

別具匠心的裝修,風格各異的宣傳,悉心周到的服務……如今的各大樓盤都在服務和環境的打造上下功夫。

在項目開發上,各樓盤已經把重點轉移到硬環境建設及後期的物業服務等方面。他們紛紛表示,目前購房者已趨於理性,購房需求也由投資需求轉向改善性需求,所以對產品的考察也更為嚴格。除了區位地段、產品定位等,購房者現在已經越來越注重品質配套、物業服務等“軟件”方面的需求。

鮁魚圈房市升溫!光3月就賣了7萬平!

幾家房地產負責人表示,他們關注的不再是一時的成交量,而是“後市場”的表現。“去年房交會期間,我們收集了近千個潛在客戶源的信息,從近期成交的群體來看,其中很多‘潛在’的客戶變成了‘業主’。”一家房地產銷售人員說。

鮁魚圈房市升溫!光3月就賣了7萬平!

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我區商品房面積和銷售額持續快速增長,是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雖然本輪市場回暖,使得庫存有所回落,但從全區範圍來看,庫存壓力依然很大,市場分化趨勢明顯。從長期來看,我區房地產市場的發展仍有較大潛力和空間。特別是城鎮化發展進入了較快發展的中後期,城鎮居民住房需求潛力依然龐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