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7 中電聯:今年用電量增速或略高於去年

國家能源局日前發佈的1-5月份全國電力工業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5月,全國2662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9.8%。對此,相關負責人表示,根據預測,今年全年將略高於2017年的6.6%,下半年增速將有所回落。

GDP與用電量增速

並非單純同增同減

今年一季度,全社會用電量增速同樣為9.8%,對應GDP增速6.8%。對此,有觀點認為,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後,電力消費彈性係數(即用電量增速與GDP增速之比)仍遠大於1,有違經濟常識。

“產業結構調整不斷深化,電力生產與消費方式都在發生改變。”中電聯行業發展與環境資源部副主任薛靜表示,“全社會的電氣化水平正在提升,隨著產能優化、結構調整推進,能效水平也在提升。我們在調研時收到企業的反饋顯示,單位產值的電耗上升了,而能耗是下降了的。”

薛靜認為,想正確認識GDP與用電量的關係,要去看“背後的故事”,而並不能簡單看數字。“例如電解鋁、鋼鐵等產業,今年加大了節能減排改造力度。加裝的環保設備無疑會加大企業耗電量,但汙染物排放減少也增加了企業的環境效益。

中電聯發佈的《中國電力行業發展報告》顯示,2017年,國網、南網經營範圍內共完成電能替代電量1286億千瓦時,佔全國全社會用電量的2.0%,電能替代成效顯著。此外,第三產業用電量增速達到10.7%,其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用電量增長14.7%。包括電能替代以及大數據等在內,產業結構調整催生的各類新興行業對用電需求的增量貢獻明顯。

中電聯行業發展與環境資源部副主任張琳認為,近三年的電力需求增量目前高於“十三五”規劃預期。“並不是說新常態下,電力增速就該相應降至中低速。隨著電氣化水平提高,電能替代發展模式,電力佔終端能源消費的比重還會提高,‘十三五’以及未來電源規劃建設的計劃可能會改變。”

中電聯今年初預計,今年全社會用電量增長5.5%左右,與1-5月份9.8%的用電量增速出入較大。“今年以來的用電量增速確實較高,超出了我們的預期。”薛靜表示,“預計7月底,中電聯會發布半年度的電力供需情況分析報告。總體上判斷,今年下半年用電量增速會有所回探,全年增速略高於2017年。”

局地有序用電難避免

電源建設需相應調整

儘管中電聯認為下半年用電量增速將回落,但各方預測,在即將到來的夏季用電高峰,今年局部地區將出現短時電力供應緊張的情況。

“華東、華北局部地區或將出現有序用電的情況,可能比去年的情況更甚。”薛靜稱,“迎峰度夏的電力需求旺盛可以預見,上游煤炭供應商也是聞風而動,漲價難以避免。有關主管部門也正在採取措施,幫助市場穩定價格。”

此前,電規總院發佈的《中國電力發展報告2017》也指出,河北南網、山東、江蘇等地在夏季用電高峰出現短時電力供應緊張的情況仍將持續,2019年後,更多的中部地區省份電力供需將開始呈現偏緊態勢。

基於多地區開始出現電力供應偏緊以及對未來用電量增長模式的判斷,張琳表示,為保證電力供應,水電、核電等工期比較長的電源,需要提前規劃。中電聯在年度報告的“問題與展望”部分也特別提出,目前核電建設面臨發展停滯的問題。

根據中電聯統計,2017年核電新增發電裝機容量僅218萬千瓦,較上年同期大幅減少69.81%。截至2017年底,全國核電裝機容量3582萬千瓦。核電投資規模也已連續兩年下降,在建規模低至2017年底的2289萬千瓦。

張琳表示,目前核電發展進度明顯慢於《國家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可能會影響國家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目標完成,“核電建設週期長、人才培養慢,應該保持平穩發展。”

“如果用電需求增速進一步提升,缺乏核電這種高能量密度的電源,為了保障供應可能需要額外建設一些‘短平快’的煤電機組。而這些機組的環保、能效水平要差於目前的超臨界、超超臨界大機組,不利於電力行業的清潔發展。” 張琳認為,在煤電整體需要控制規模的環境下,如果核電建設不能維持正常水平,未來電力供應的保障可能會受到影響。

“目前國家能源局有關主管部門正在開展‘十三五’規劃的中期評估,可能將對下一階段的規劃目標進行調整。”張琳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