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6 「名家論道」趙穗生:中美規避戰略誤判之道

點擊上方“政治學與國際關係論壇”可訂閱哦!

趙穗生:中美規避戰略誤判之道

作者:趙穗生,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美國丹佛大學約瑟夫·科貝爾國際關係學院終身職正教授兼美中合作中心主任

「名家论道」赵穗生:中美规避战略误判之道

中宏網北京6月23日電(記者王鏡榕)“現在特朗普完全放棄了美國的價值觀念,成為自由主義本身的一個挑戰者,甚至可以說是自由主義國際秩序、自由主義理念、美國的人權價值觀念的一個最大挑戰者。”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美國丹佛大學約瑟夫·科貝爾國際關係學院終身職正教授兼美中合作中心主任趙穗生近日出席活動時強調,“美國本身的變化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美國對對華接觸政策信心的喪失。在這種情況之下,美國認為對華接觸政策不能再按照原來的戰略目標推行下去了。”

對華接觸政策在美倍受指責?

趙穗生指出,今年美國政界、學界總結對華政策效果時,對接觸政策的指責日益增加,一些人甚至認為對華接觸政策為美國製造了一個競爭對手,並未達到美國的戰略目的。對此,趙穗生首先系統回顧了美國對華接觸政策40多年的演變史,並指出,中美當初達成合作共識,事實上是一種“錯位共識”。因為美國想把中國變成一個像它一樣的西方式的民主社會,而中國現代化的目的只是要富國強兵。

在這樣一種錯位的共識下,中美之間的接觸在上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很成功,美國認為中國正按照它想要的方向變化著。

冷戰結束後,中國按照鄧小平的指引,韜光養晦,不出頭,不搞對抗,加強合作。這又給在美國支持接觸政策的人找到了根據,認為只要保持耐心,中國市場導向的經濟改革一定會導致政治上的自由化和民主化。

“然而,如今美國責備中國,說中國變了;中國責備美國,說美國遏制中國。”趙穗生認為,“美國逐漸認識到中國不接受它的一些理念,而它也沒有能力改變中國。”

分水嶺就是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趙穗生指出,金融危機對美國傷害很大,中國卻從中很快走出來。中國的政治領導人、學者都對於中國發展道路越來越堅定信念。中國聲音、中國方案、中國智慧等對美國主導地位的挑戰越來越強。所以,美國開始擔心中國是不是要建立一套自己主導的國際秩序,替代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

特朗普欲顛覆對華接觸政策?

“這種背景之下,中美兩國一個越來越沒有信心,沒有安全感;另一個則變得越來越自信,錯位共識消失了。”趙穗生指出,因此接觸政策受到了很大挑戰。美國開始反思並認為接觸政策難以為繼,美國要改變戰略,對中國實行強硬政策,並且主要集中在對華採取強硬的經濟政策。

“特朗普上臺後,其實還是繼續停留在對華政策的上下、左右搖擺的週期。”趙穗生認為,特朗普他所關注的跟中國接觸的問題中只有兩個:朝鮮和貿易問題。他的問題點很集中,而這些貿易摩擦並不完全只針對中國,“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我不認為特朗普的對華政策產生了本質性的變化。”

趙穗生指出,美國把很多經濟上的問題歸結為政治上的問題。在安全問題上,一些學者認為中美之間產生修昔底德陷阱,可能會因為相互之間的恐懼而產生衝突和戰爭。中美關係一直是上上下下。一個新的總統要批評他的前任,所以會採取強硬政策,一段時間後會發覺中美關係很重要,開始軟下來;然後一段時間發現新的矛盾和問題,又開始強硬起來。趙穗生強調,“特朗普並沒有走出這樣一種週期。”

對華接觸政策呈強硬轉型之勢?

“十年以前絕大多數的東亞國家和美國的貿易額都超過這些國家貿易額的50%,現在只有20%左右,而中國和這些國家的貿易額已經超過了50%。”趙穗生表示,“這種情況下美國要想跟亞太地區國家保持好的關係就必須和中國接觸。”並強調,儘管有這麼多批評,但是美國沒有辦法放棄對華接觸政策,主要原因有,接觸政策中國受益很多,美國也受益很多;美國要想在亞太地區繼續存在,就必須跟中國合作;接觸政策也在很大程度上防止了中美對抗,對於中國發展有利,對於地區的和平和穩定也非常重要。

“過去的接觸政策是要改變中國,現在是不求改變中國,只求維護美國的利益。”在趙穗生看來,美國對華接觸政策不會被放棄,卻正在發生轉型。“也就是說過去的接觸政策強調是用合作來定義競爭,而現在的接觸政策是用競爭來定義合作。”

對中美雙方而言,如何規避戰略誤判,準確把握對方核心利益訴求,尋求新時代合作共贏之道或許是將這種曲折中走過近40年的中美接觸政策進行到底的唯一正確出路。

正如在此前的有關演講中,趙穗生曾指出,美輿論認為中國要和美國競爭,重新塑造國際秩序的美式“擔心”並不客觀。

尋求中美戰略誤判規避之道

“我覺得中國目前要做的事情並不是要取代美國,”趙穗生認為,主要有三個原因:第一,中國現在還沒有能夠取代美國的硬實力。第二是中國軟實力現在也還沒有達到這樣一個程度。第三,中國還是現存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的最大受益者。

“由於這三方面的原因,中國儘管對現存的國際秩序有不滿,認為是在一定程度上不公正不合理,但是中國現在還沒有條件替代美國在亞太地區或在全世界獨自塑造國際秩序。”趙穗生認為,“多年來,中國被很多國家說為是一個搭便車者,中國現在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要求改革現存國際秩序,而不是要重新塑造國際秩序。”

趙穗生強調,

如此中美兩國之間就有相當大的合作空間和談判空間,如果美國能夠和中國談判,讓中國有更多發言權,美國讓渡一些霸權,這兩個國家就可以聯手共同塑造現存國際秩序。從中國的角度來講,中國也應該明確向美國或者向全世界宣佈,中國是現存國際秩序的維護者。因為中國仍然是受益者,中國要改革的是國際秩序當中以中國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或者激進國家的發言權和代表權。這是中美之間全球博弈的焦點。

「名家论道」赵穗生:中美规避战略误判之道
「名家论道」赵穗生:中美规避战略误判之道「名家论道」赵穗生:中美规避战略误判之道
「名家论道」赵穗生:中美规避战略误判之道「名家论道」赵穗生:中美规避战略误判之道

世界風雲變幻,政治學與國際關係論壇為您權威解讀。在線問答,解答您的疑惑,歡迎點擊閱讀原文鏈接,關注政治學與國際關係論壇悟空問答。

「名家论道」赵穗生:中美规避战略误判之道「名家论道」赵穗生:中美规避战略误判之道

數字經濟智庫

「名家论道」赵穗生:中美规避战略误判之道「名家论道」赵穗生:中美规避战略误判之道
「名家论道」赵穗生:中美规避战略误判之道

政治學與國際關係論壇

為了更好的服務數字中國建設,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加強數字經濟建設過程中的理論交流、實踐交流。來自中國數字經濟以及“一帶一路”建設領域的專家學者們成立了數字經濟智庫,為數字中國的建設添磚加瓦。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擔任名譽院長,知名青年學者黃日涵、儲殷等領銜。政治學與國際關係論壇是數字經濟智庫旗下的專門平臺。

「名家论道」赵穗生:中美规避战略误判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