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6 泰國“禁廢令”恐引發全球連鎖反應,中國不應成為“背鍋俠”!

在廢舊塑料流通的環節中,沒有一個國家是“孤島”。泰國的情況不是第一個,也絕不會是最後一個。

泰國“禁廢令”恐引發全球連鎖反應,中國不應成為“背鍋俠”!

本週泰國工廠廳將發佈命令,對電子廢物及廢塑料的進口申請永久性停止審批。對於那些已擁有許可證的企業,也必須在進口時直接向由副總理領導的小組委員會提出進口申請。這也就意味著,除去已經獲得廢塑料許可證的29家企業及電子廢物許可證的7家企業外,泰國所有的相關進口企業都將面臨被關停的命運。

事實上,早在今年的5月份,泰國海關,工業部,環保部,商務部,稅務等部門就開始商議,針對廢塑料目前進口無序增長的狀況,將進行全面的規範化管理。包括實施黑名單制度,海關與其他部門之間數據共享,對進口集裝箱100%掃描嚴查,對廢塑料進行流向跟蹤等措施,都顯示出泰國政府對於廢塑料問題的日益重視。而此次命令的出臺,則表明泰國將和中國一樣,對洋垃圾永久說“不”。

泰國“禁廢令”恐引發全球連鎖反應,中國不應成為“背鍋俠”!

而在本次泰國永久停止審批的事件中,“中國”一詞則反覆出現在相關新聞中。5月23日,泰國北柳府政府曾多次接到居民投訴稱,當地一家名叫WM Thai D Recycle公司的工廠長期排放廢氣導致附近居民出現不適、皮膚紅癢等症狀。而該公司的工廠專門處理大量來自中國的電子垃圾。“6月8日,據泰國媒體報道,泰國佛統府的中國廢塑料工廠因為電子塑料垃圾問題被抓,經查處後發現,所有進口廢塑料都不符合進口標準,屬於違法行為。來自7個府的受害者團體向巴育總理強調,要避免泰國成為中國及其他國家危險廢物接受國。就連國內的很多媒體,都在強調此次事件都是因為中國企業“不守規則,玩火自焚”。而背後的原因,真的是這樣麼?

隨著2017年中國“禁塑令”的發佈,來自歐美等國上千萬的噸的垃圾突然變得“無家可歸”。一份研究指出,中國大陸2017年宣佈不再進口“洋垃圾”後,未來12年內全球會有超過1億噸的塑膠垃圾待解決。而彭博社給出的數字更為確切,根據美國佐治亞大學的研預測,到2030年,估計會有1.11億噸的塑膠垃圾待掩埋或回收。以往,這些垃圾隨著各國的貨輪,往來於世界各地,這些廢塑料的很大一部分流向了中國。根據聯合國商品貿易統計數據庫的數據,2015年全世界超過70%的廢塑料和37%的廢紙都出口到中國。而隨著中國拒絕接收這些洋垃圾之後,歐美國家並沒有減少相應其垃圾的生產量。於是,很多滿載洋垃圾的貨輪掉頭一轉,奔向了臺灣與東南亞各國。根據英國稅務海關總署的數據,光是今年前4個月,英國出口到馬來西亞的廢塑料就大增三倍,出口至泰國暴增50倍,臺灣也增加10倍之多。美國對泰國,馬來西亞等國的廢塑料出口量更是暴增十幾倍之多。

泰國“禁廢令”恐引發全球連鎖反應,中國不應成為“背鍋俠”!

以往的廢塑料貿易流動始終處在一個大體平衡的狀態,而由於一個國家的退出,大量的垃圾紛紛湧向東南亞各國,因而泰國等國家不堪重負,只好出臺法規,對洋垃圾說不。

其實泰國並非第一個出臺禁令的國家,由於越南新港碼頭與凱萊港幾乎被洋垃圾淹沒,出現嚴重塞港,越南政府決定自六月中旬起暫停廢舊塑料進口,另外,要求所有固廢貨櫃都要具備更加詳細的通關文件。5月24日下午,馬來西亞固體廢料局也公佈,5月23日後暫停廢塑料准入證申請。印度尼西亞政府也宣佈將100%檢查廢紙和塑料,以防止有害廢棄物流入國內。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將有更多的東南亞國家限制,甚至完全禁止廢塑料的進口。與中國一樣對這些洋垃圾徹底說不。而亞洲作為西方國家“垃圾場”的日子也將一去不復返。

而改變,也在發達國家中不斷進行著。

面對“洋垃圾”禁令,1月23日,歐盟宣佈首個處理塑料垃圾的計劃,將逐步淘汰一次性塑料,目標是到2030年,歐盟地區使用的所有塑料包裝必須能夠回收利用。 英國首相特蕾莎·梅也在1月表示,英國將在25年內消除所有可避免的塑料垃圾。歐洲各國也相繼出臺最嚴苛的“限塑令”,以逐步淘汰塑料製品。此外,6月19日,根據日本經濟產業省的消息顯示,經產省正在泰國研究廢物循環利用系統的可行性,作為基建投資出口的一環,日本將在泰國建設廢物回收利用系統,以幫助其減小環境負擔同時提高資源利用率。日本的垃圾分類舉世聞名,而這卻都是建立在垃圾出口的基礎之上,此次泰國廢物禁令對日本也產生了不小的影響。因而日本有可能通過支援東南亞國家回收技術設備,以換取垃圾出口。

泰國“禁廢令”恐引發全球連鎖反應,中國不應成為“背鍋俠”!

而美國則選擇了貿易戰的手段對抗中國。2016年中國共從美國進口了價值56億美元的廢舊金屬製品、19億美元的廢紙(共計1,320萬噸)和4.95億美元的廢塑料(142萬噸)。如此巨大的出口額也催生出了一個龐大的產業鏈,美國有15.5萬個工作崗位都依賴於美國對中國的垃圾出口,這些工人平均年薪高達7.6萬美元,貢獻的稅收總計達30億美元。而這些都隨著中國的禁令化為泡影。由此不難想象,未來美國對東南亞各國可能也會以貿易為餌,換取垃圾出口。

對於廢塑料企業而言,如果不能用高科技的設備與嚴格的生產設備換取當地更藍的天,更清的水,那麼泰國不是第一個傷心地,也絕不會是最後一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