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4 關於鄞州的兩大謠傳 寧波人還在迷信傳播嗎?別迷信了!

“寧波發佈”曾推送了一篇文章《揭秘!寧波10個區縣(市)地名由來,最地道的寧波人都不敢說全知道!》,關於“鄞州”地名的來源,它是這麼寫的:

關於鄞州的兩大謠傳 寧波人還在迷信傳播嗎?別迷信了!

這個說法,來源已久,傳播甚廣,大有固化之勢,連“寧波發佈”這種官方平臺,也不小心落入了以訛傳訛的窠臼。

人類總喜歡探究生養自己的家鄉的過去,因為如此,從古至今,試圖詮釋“鄞”地得名由來的也為數不少。歷史上關於“鄞”來源的說法大致有三種:

一是“赤堇山”說。東漢的《吳越春秋》:縣有赤堇山,故加邑為鄞。

二是“堇草”說。清代顧祖禹的《讀史方輿紀要》:夏有堇子國,以赤堇山為名。堇,草名也,加邑為鄞。

三是“王鄞”說。元代曾堅的《四明洞天丹山圖詠集》:秦始皇派王鄞來甬東驅鬼移山塞海,遂以王鄞之名命名縣。

據查,“鄞”字最早出現的文獻典籍是大約春秋時代所著的史書《國語·越語上》,距今已有近2500年的歷史,寫到:“勾踐之地,南至於句無(今諸暨一帶),北至於御兒(今嘉興一帶),東至於鄞,西至於姑蔑(今衢州一帶)。

其實,“鄞”作為地名的本義為何,跟“句無、御兒、姑蔑”等地名一樣不詳,都只是古越語的音譯而已。

鄞地一帶,當時被文明開化的中原視為遙不可及的東夷,“yin”只是一個古越人對自己居住地的語音認知。而當時有文化的中原人在與東夷人的交流中接觸到了“yin”,就用已有的“鄞”字把它記錄下來,所以這是個注音字。

就是說,如果當時的中原人用“銀”字來記錄“yin”,那麼如今就是銀州了。

清朝學者李慈銘在《越縵堂日記》中說:“姚、暨、虞、剡,亦不過以方言名縣,其義無得而詳。”以“鄞”字命名鄞縣何嘗不是如此。

1996年中華書局出版的《鄞縣誌》在第一編“政區”第二節“縣名”中提出了“鄞,越語地名,本義無考”的觀點,就是說鄞只是一個地名符號,沒有什麼含義。

常見的《新華字典》裡對鄞字的註釋也只有“鄞州,在浙江省寧波。”沒有更多字義解釋。

關於鄞州的兩大謠傳 寧波人還在迷信傳播嗎?別迷信了!

正如浙江大學教授陳橋驛在《蕭山方言趣談》中說:“古代越人是一個只有語言沒有文字的部族,現在留下的古代越詞越語,都是越音漢譯。”“正是因為越語漢譯,所以後來進入這個地區的漢人,往往望文生義,用漢義解釋越語。例如以漢人傳說中的堯釋餘姚、舜釋上虞之類。”

後人限於學識和愛鄉情結,以及民俗因素等,往往以漢義解釋古越語的音譯字,這種望文生義的結果,便會產生諸如“赤堇山”等後人強行賦予的含義,自圓其說,牽強附會,以訛傳訛,流佈極廣,幾成定論。

打個比方:中國人把英語sofa音譯成沙發,你不能用漢語的字面意思再反過去解釋沙發是什麼意思。沙發就是sofa,不是“沙子裡的頭髮”。同理,鄞州的鄞就是yin,不是“堇草加邑為鄞”。

綜上所述,“鄞”作為地名的來源,是古越語的發音。“鄞的名稱來源於赤堇山”的說法是假的。

鄞江曾是鄞縣的縣治?

2016年行政區劃調整後,鄞江鎮劃入了海曙區,於是有不少人哀嘆“鄞州的根斷了”“新鄞州不配稱為鄞”等。他們的理由就是“鄞江曾是鄞縣的縣治”。

關於鄞州的兩大謠傳 寧波人還在迷信傳播嗎?別迷信了!

  2017年1月,寧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王結華在《寧波考古60年》講座時提到,在城市考古方面,發掘了句章古城、明州古城、慈城古城、奉化古城和鄞治古城。考古證實了句章古城沒落後,寧波先民直接遷徙到了明州古城的位置,而不是像部分地方誌中所說的,句章古城到明州古城中間還有個小溪(鄞江)古城過渡。

“小溪古城”說曾被視為主流學說

王結華說,目前學界關於歷史上寧波港城變遷路線之研究,以唐代長慶元年(公元821年)在今寧波市區鼓樓一帶修建明州子城為時間界限,可以分為前後兩種截然不同的情形:關於長慶元年之後寧波城市與港口的發展,都沒有什麼爭議;但關於長慶元年之前寧波城市與港口的發展問題,各家觀點並不統一,具體有以下三種不同意見:

一、有學者認為,早期寧波城市的演變路線是:句章古城→小溪古城→明州古城。南宋以來部分寧波方誌及今人研究亦多持此說,如明代張時徹等撰《嘉靖寧波府志》、中國書局1995年版《寧波市志》、1996年版《鄞縣誌》等。

二、也有學者認為,寧波早期的港城演變路線是這樣的:句章古城(古港)→城、港分設於小溪與三江口→明州古城(古港)。此說以鄭紹昌著《寧波港史》(人民交通出版社,1989年)和傅璇琮主編《寧波通史》(寧波出版社,2009年)為代表。

三、還有學者認為,早期寧波的城市變遷是這樣的:句章古城→明州古城。

現有考古證據不支撐“小溪古城”說

小溪,唐代稱光溪鎮,宋代稱為小溪鎮。小溪位於今寧波市海曙區鄞江鎮一帶,自古以來就是進出四明山區的重要門戶。

據王結華介紹,2011年以來,寧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鄞江鎮一帶持續開展了三年多的調查、勘探、試掘和遙感考古工作,尋找小溪古城,特別是針對得名甚早、說法最多的“古城畈”地塊實施了重點發掘工作。已知的考古結果顯示,雖然在鄞江鎮北、西、南三面山地皆發現了兩晉時期的磚室墓葬,但墓葬規格普遍不高;在該地塊,雖然發現了宋元時期的碼頭、道路等遺蹟和眾多同時期的陶瓷類遺物,在晚期地層中也出土了少量的唐代越窯青瓷器物,但沒有發現單純的唐代以及時代更早的文化堆積層,更未找到任何明顯的地面或地下城址跡象。此外,明末清初學者高宇泰所著《敬止錄》中有關於明州治於鄞江鎮“高尚宅”的記載,但考古人員在“高尚宅”進行的試掘也沒有發現唐代或更早的文化堆積。

從目前的考古情況看,至少在地方誌書指認的可能埋藏有古代城址的“古城畈”地塊、“高尚宅”地塊、“懸磁村”地塊及鳳凰山周邊,並沒有發現任何城址跡象,從而基本排除了歷史上這裡曾建有古城的可能。

它山堰建成前,小溪不適合人類聚居

也有學者從地理環境和水利條件角度進行分析,對小溪古城存在的可能性表示質疑。鄞江地處鄞西平原與四明山區交界地帶,地勢狹隘,汛期來臨時,來自四明山的雨量高值區的東向水流多彙集於鄞江鎮,其水患威脅可想而知。因此,在唐朝大和七年(公元833年)它山堰水利工程建成投用之前,要說政治中心建於此地,顯然於理不合。

關於鄞州的兩大謠傳 寧波人還在迷信傳播嗎?別迷信了!

王結華表示,現在一批學者認為,句章古城在東晉時期因戰亂廢棄後,寧波先民並沒有遷址到小溪(鄞江)一帶,而是直接遷到了明州古城的位置。所謂“小溪古城”的說法是站不住腳的。

綜上所述,“小溪古城”歷史上不存在。“鄞江曾是鄞縣的縣治”的說法是假的。

多學點歷史、學點文化,真好!

關於鄞州的兩大謠傳,你就別再迷信和傳播啦!

關於鄞州的兩大謠傳 寧波人還在迷信傳播嗎?別迷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