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5 88歲盧永根院士臥病在床錄視頻,這7分鐘他叮囑了什麼?

去年以來,華南農業大學原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盧永根的感人事蹟在全國廣為流傳。22日,他與夫人徐雪賓用880.9446萬元畢生積蓄成立的“盧永根•徐雪賓教育基金”頒發首批獎助學金,華農4位老師和18名學生獲得獎勵和資助。

88岁卢永根院士卧病在床录视频,这7分钟他叮嘱了什么?

“這份助學金是對我學習生活的鼓勵和鞭策,感謝盧院士!” 獲得助學金的學生李蕊芯激動地說。在頒獎儀式上,88歲的盧永根由於身體原因沒有來到現場,但他通過錄像向獲獎師生表示祝賀,他說了什麼?頭條君獨家拿到了視頻:

盧永根夫婦的捐款,是華農建校109年來最大的一筆個人捐款。根據兩位老人的意見,該教育基金用於獎勵農學院品學兼優的貧困學生,嘉獎忠誠於教學科研的教師,資助農業領域國內外著名科學家前來講學交流。其中,教師每年獎勵4名,每人獎勵金額為3萬元;學生每年資助20名學生,每人資助5000元。

記者瞭解到,該基金成立以來引起社會廣泛關注,不少集體和個人熱情捐資助學,其中,華農農學系1987屆畢業校友共同捐款30萬元。

88岁卢永根院士卧病在床录视频,这7分钟他叮嘱了什么?

鏈接:布衣院士盧永根捐出一生積蓄

今年88歲的盧永根是華南農業大學原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作物遺傳學家,是有著68年黨齡的老黨員。2017年3月,他撐著羸弱病軀,在夫人徐雪賓的陪伴下,把一生的積蓄8809446.44元全部捐給華農,成立“盧永根•徐雪賓教育基金”。這是華農建校109年來最大的一筆個人捐款。

治學六十載▶▷澆注汗水寫稻種新篇章

盧永根祖籍廣州花都,1930年出生於香港,19歲在香港加入中國共產黨。不久,他服從黨組織安排,回到內地,到嶺南大學讀書和從事革命工作。

1952年,嶺南大學與中山大學兩校農學院合併為華南農學院,“中國現代稻作科學主要奠基人”丁穎任院長,盧永根是首屆學生。後來,盧永根繼承了丁穎生前收集的7000多份野生稻種,逐漸擴充到10000多份水稻種質資源,成為我國水稻種質資源收集、保護、研究和利用的重要寶庫之一。

上世紀80年代初期,他帶領團隊研究水稻的雜種不育性。通過不同時期的研究,盧永根發掘出一批攜帶有胚囊和花粉育性基因的新種質,創建了一大批同源四倍體水稻的新種質。這些研究成果,對我國的水稻遺傳育種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盧永根學生、華南農學院教授劉向東回憶:“上世紀90年代,為了收集野生稻種,盧院士帶學生去了很多地方,野生稻長在水庫邊、深山老林,採集非常困難。”2001年,聽說佛岡一處山頂有野生稻,70多歲的盧永根仍堅持親自去現場考察,拄著拐一點一點往上爬,終於看到野生稻時,他笑得格外開心。

入黨七十年▶▷初心無改彰顯家國情懷

從1983年開始,盧永根擔任了13年華農校長。13年間他堅持“先黨員,後校長,先校長,後教授”的原則,全心全意為華農全局謀發展。他公私分明,在住房、用車、電話等生活待遇上堅決不搞特殊化。

華農原校辦主任盧吉祥回憶,擔任校長期間,盧永根頂住壓力,破格晉升“華南八大金剛”,打開了華農人才培養的新格局。

1987年,華農的人事改革成為全國關注焦點:破格晉升8名中青年學術骨幹,其中5人更是直接由助教破格晉升為副教授,解人才斷層困局,破論資排輩風氣。如今,當年破格晉升的青年才俊,分別成長為政界、學界的優秀人才。“現在我終於可以說,當時的破格提拔對了!”2010年接受記者採訪時盧永根說。

奮鬥一生的特殊經歷,使盧永根堅定信仰,保持了共產黨員的優良傳統。2017年11月24日,在“盧永根院士病房臨時黨支部”的第8次組織生活上,臥病在床的盧永根認真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他激動地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感到非常振奮!我的一些學生在學術領域做出了傑出的工作,我很高興,希望他們能繼續努力,為黨為人民再立新功。”

88岁卢永根院士卧病在床录视频,这7分钟他叮嘱了什么?

恭儉一輩子▶▷用時光洗滌名利塵埃

盧永根沒有將積蓄留給他唯一的女兒。他說:“孩子已經自立了,我的個人積蓄應為社會作貢獻。”捐出畢生積蓄時,他叮囑說,這筆捐款要用於獎勵農學院品學兼優的貧困學生,嘉獎忠誠於教學科研的教師,資助農業領域國內外著名科學家前來講學交流。

很多人不知道,盧永根慷慨捐贈的背後,是近乎苛刻的節約。

華農輔導員韓碩讀本科期間,曾是服務盧永根的學生志願者。他說,盧院士家中擺設非常簡單,破舊木沙發、老式電視,還有幾張椅子,用鐵絲綁了又綁。“有時我晚上到盧院士家裡,發現客廳的燈基本不開,只開一盞小檯燈。”韓碩回憶,他們對後輩一直以“您”相稱,關懷備至。

在工作和生活中,盧永根夫婦二人嚴於律己,在支持教育、關懷學生上,他們卻格外慷慨大方。

“盧院士捐款880萬是他的必然選擇。”擔任盧永根秘書20年的趙杏娟說,盧永根懷著對教育的期待,多年來屢次資助貧困學子。2015年他將老家的祖屋捐給當地小學,並設立以其父母名字命名的基金會,到現在已累計資助了2100人次。“盧院士常說,國家強大首先要辦好教育,他的決定是為了讓更多人成為有用之才,未來報效祖國。”

【記者】姚瑤

【通訊員】方瑋

【校對】吳荊子

【作者】 姚瑤

【來源】 南方號~教育~廣東教育頭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