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1 IBM辯論機器人贏下頂尖辯手,可助力律師訴訟、豐富個人知識

2018年6月18日,IBM開發的AI機器人IBM Project Debater首次亮相於公眾面前。該機器人已經可以與人類進行辯論,併成功說服數名在場聽眾,讓聽眾改變了自己的想法。

據悉,IBM項目從2012年開始啟動,直到兩年前才有能力參與人們的辯論。該辯論機器人的核心是其最新研發的AI系統。這個系統擁有數以億計的論文、報告和新聞文章等組成的龐大數據庫。通過對這些數據的消化,其AI辯論機器人就可以根據主題進行邏輯結構完善的演講,能夠提出明確清晰的論點。此外,也可反駁對手的觀點。

IBM辯論機器人贏下頂尖辯手,可助力律師訴訟、豐富個人知識

在週一的亮相中,IBM展示AI辯論機器人與兩名以色列頂尖專業辯手進行辯論。其中,一位辯手是2016年以色列國家辯論冠軍,另一位則是以色列國際辯論協會主席。辯論的主題為:“社會應不應該加大遠距離醫療技術的使用”以及“政府是否應該支持太空探索”。

兩場簡短的辯論中,機器人成功取勝贏了人類。並且在圍繞“社會應不應該加大遠距離醫療技術的使用”這一主題辯論時,開始就直言:“今天有許多利害攸關的事,對我來說尤其如此。”隨後,機器人又向現場聽眾開了一個玩笑,說自己並不能說“熱血沸騰”,因為機器人沒有血液。

可以看到,辯論中在機器人闡述完它的觀點後,原本有9名與機器人一方觀點相反的聽眾改變了自己的想法。

據瞭解,現場聽眾大部分為記者和分析師,他們在看完整場辯論後的反饋是,機器人在個人知識的豐富上比人類更好;不過,在進行知識的灌輸上,人類要比機器人的表現更好。因為機器人的聲音聽起來就像機器人,不像人類在交流的過程中會有真實的情感互動。

其實,辯論機器人更大的作用在於其能夠對人類的觀點進行質疑,這對於現實世界的應用會有很大的價值。包括助力律師案件訴訟時,機器人可以搜索大量的案件抽取最為可行的觀點;老師也可利用這樣的機器人培養學生關鍵思考、獨立思考的能力等。但其具體的商業化應用落地道路並不理想。

IBM此前就嘗試將AI技術應用於實際生活中,但結果有好有壞。早在2011年,IBM讓AI“沃森”去參加智力問題競賽節目《危機邊緣》,其贏得了比賽,但並沒有為IBM創造多少營收。

未來,在系統穩定之後,或許IBM將會更多的去摸索這類機器人如何落地商用。

更多優質內容,請持續關注鎂客網~~

IBM辯論機器人贏下頂尖辯手,可助力律師訴訟、豐富個人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