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4 馬雲許下一千億,菜鳥全力打造國家智能物流骨幹網

如今,幾乎所有東西都能夠在網上買到,在中國,每天誕生的包裹數量多得已經可以堆滿一座城市了。而這背後應運而生的物流,又會出現一番什麼樣的新景象呢?

5月31日,全球智慧物流峰會在杭州舉行,馬雲現身其中,這是其為數不多,主動要求參加的活動,菜鳥如今已成為阿里全球化基礎設施的重要部分,這次,馬雲又許下了一千億的“大動作”。

“菜鳥要全力以赴建設國家智能物流骨幹網,通過智能、協同為製造業創造利潤空間。阿里巴巴和菜鳥將投資上千億元來做這件事情。”

馬雲此前曾預言,現在一天1億包裹,未來一天會有10億包裹。面對即將進入的“新物流”時代,阿里將如何定義新遊戲法則?

馬雲許下一千億,菜鳥全力打造國家智能物流骨幹網

撰文 | 錢皓,孫能能亦有貢獻

排版 | 七寒谷

一、新零售時代下,如何理解新物流

站在未來新物流發展的視角思考:從如今每天1億單,躍升到每天10億單,將帶來物流生態體系的巨大變革。

從1億到10億,是什麼概念?這意味著我們每天的配送服務是之前的10倍,這個數字的確令人唏噓不已,但並非痴人說夢。

馬雲許下一千億,菜鳥全力打造國家智能物流骨幹網

中通快遞的董事長賴梅松曾向皓哥分享:國內電商滲透率緣何迅速超越美國,其根本在於國內相對低廉的勞動力成本以及物流履約效率的持續提升,這使得消費者能以相對較低的價格,享受到便捷的配送服務體驗。因此,電商網購的滲透率與消費頻次仍會進一步提升。過去,我們需要的配送服務大都止於網購;但如今,飯食、咖啡、生鮮都在其中,未來的新物流未嘗不會再添新丁。

馬雲許下一千億,菜鳥全力打造國家智能物流骨幹網

而在新物流時代,僅靠單個企業的網絡效應,已經不能承載數量激增的訂單需求,需要搭建的是一個協同的生態網絡。

阿里巴巴學術委員會主席曾鳴認為:一來,面對數量激增的訂單需求,傳統的供應鏈,信息封閉且單項,無法以高效率處理海量信息。如今,數據共享,互聯網可以併發處理大量信息,且原先相對封閉的供應鏈體系也逐漸走向開放;二來,協同生態所帶來的是從原來的控制管理,走向分工、合作和協同,整體的運營效率更優。

馬雲許下一千億,菜鳥全力打造國家智能物流骨幹網

在其看來,一個協同的生態網絡,最大的價值是就是可以做到實時動態的全局優化,進而實現個性化、低成本、快速度的全新價值組合。物流如果想更進一步,就必須改變傳統的運營方式,從自己的管控方式走向社會化網絡協同,這是對傳統物流的規模效應形成了降維打擊。

站在新制造、新零售角度思考:降低商品流通成本,優化庫存管理效率,最終降低商品零售價格,能刺激用戶更多消費。

庫存是所有中小企業最大的負擔,菜鳥總裁萬霖談及,前不久走訪一個商家的時候,一年有一個億以上的銷售額,過年的時候只能帶三萬塊回家。而如今,新制造和新零售無縫的對接,將省掉中間層層環節,達成高效匹配,進而降低商品流通成本,減輕庫存壓力。

譬如,雀巢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羅士德介紹道,在其與菜鳥的緊密合作中,藉助阿里多渠道打通共享,雀巢將六個不同的庫存轉移到了一個共同庫存,

用一盤貨服務所有渠道,不僅降低流通損耗,提升庫存週轉效率,更進一步提升了供應鏈的數字化。

可以想象的是,當商品流通成本、庫存壓力都下降時,商品零售價自然會因之下降,而更優惠的產品價格,無疑也能有效刺激用戶進行更多消費

二、菜鳥如何佈局: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圍繞初心,菜鳥希望搭建一個全國乃至全社會的智能物流骨幹網絡。

在國內,打造任何一個地方均24小時必達的網絡。

如今,菜鳥物流網絡的合作伙伴已經超過3,000家,所協同的倉庫、轉運中心、配送站點,總面積超過3,000萬平米,已經覆蓋到2,700多個區縣,而且有1,500多個已經實現了當日達和次日達。

藉助技術的力量,其將進一步提升物流履約效率,向無人化、智能化方向拓展。

譬如,其已經試點的菜鳥語音助手。對於快遞小哥而言,一天平均要配送100到120個包裹,每人每天光給消費者打電話進行溝通的時間就是2個小時。現在,通過菜鳥智能語音助手,快遞員只需要帶著包裹,後臺將根據配送的進展,通過人工智能與消費者電話聯繫,由消費則會自主選擇配送方式,如果推廣使用,每天可為全國200萬快遞小哥節省約16萬個小時的電話時間,大大提升配送效率。

在全球建設樞紐節點,實現72小時必達的網絡。

目前,菜鳥跨境網絡已經實現224個國家的配送服務,300多個海外倉儲,將中國到全球主要國家的B2B跨境時效從70天縮短至10個工作日,且清關速度從一年100萬的包裹,實現每天100萬。

此次,在建設國家智能物流骨幹網的計劃上中,菜鳥宣佈將在全球多地建立世界級物流樞紐的計劃,首批納入考慮的地點是杭州、吉隆坡、迪拜、莫斯科、列日等五大城市,為東南亞、西歐、俄羅斯等地帶來物流大提速,具體來看

馬雲許下一千億,菜鳥全力打造國家智能物流骨幹網

2017年11月,吉隆坡成為菜鳥海外首個eWTP(電子世界貿易平臺)節點。通過與馬來西亞海關合作,將原有的清關效率從1天提升到3小時;

2018年3月,菜鳥開通杭州—莫斯科電商專屬洲際航線,中小企業第一次擁有確定性的洲際航運線路;

2018年5月,菜鳥宣佈開通香港直飛比利時的洲際航線,在

比利時建設的物流樞紐可以服務歐洲一半消費者,從這裡出發的包裹5小時內便可送達法國、英國、德國、西班牙等大市場;

最新消息,迪拜藉助連接歐、亞、非三大洲的特殊地位,成為菜鳥在全球最重要的轉運中心之一。

“在開設首批5大全球樞紐的基礎上,我們還將在未來開設更多的全球性節點,推動這張物流網絡更加智能高效,由現在重點城市的5日達,向全球72小時達邁進。”萬霖說。

三、新物流的生態中樞價值凸顯

從菜鳥的廣泛佈局來看,其不僅將賦能全球物流產業升級,還將在環保、就業、生產力提升等方面帶來巨大價值,釋放更大的社會意義。

環境保護:物流中間流轉環節減少,重複包裝等資源浪費現象也將得以避免。

快遞行業所用包裝包含了運單、紙箱、塑料袋、編織袋、膠帶和緩衝物等。其中,紙箱使用量佔總業務量50%左右、塑料袋佔40%左右。在透明膠帶使用上,平均每件快遞使用0.8米,而其不僅是不可降解材料,且與紙箱包裝黏貼後,還會造成紙箱回收成本提高。

馬雲許下一千億,菜鳥全力打造國家智能物流骨幹網

未來新物流下,因為流轉環節的簡化,包裝材料也會被大幅度的節省。便可推動物流行業從根本上解決“綠色”問題。

拉動就業:帶動更多的就業崗位。

國家郵政局局長馬軍勝介紹,快遞業年均新增的就業崗位約20萬個,對緩解就業壓力作用巨大。由北京交通大學、阿里研究院和菜鳥網絡聯合發佈的《全國社會化電商物流從業人員研究報告》數據顯示,2017年物流從業員員已達203.3萬,相較於十年前已增長近13倍。未來,隨著快遞物流的日訂單量再上一個臺階,其從業人員也會與日漸增。

提高全行業的生產效率:藉助IoT、人工智能等技術,實現物流數據化,智能化,進而達到生產效率提升。

與平臺自建物流不同,菜鳥主要充當物流網絡的“大腦”,通過對線上消費和線下倉儲進行整合,將實現物流行業全面的數據化、智能化。譬如,利用“黑科技”實現物流園區內的無人駕駛,實現車與園區協同,亦或是人和機器進行協同,從而減少園區內工作人員簡單重複低效的勞動,把自己的創造力和智慧用在更高級的工作上面。

馬雲許下一千億,菜鳥全力打造國家智能物流骨幹網

同時,菜鳥作為新物流生態系統的中樞,其商業價值也將得到充分釋放。

本質上,商業回報與其所創造的商業價值成正比。菜鳥作為整個新物流網絡的締造者,構建了一個生態系統,亦是底層基礎設施,當這套生態體系慢慢發展壯大,菜鳥作為價值中樞,必然會獲得行業增長帶來的紅利。

四、結語

正如馬雲談及,菜鳥過去五年主要在解決電商和自身行業的問題,今後必須為國家、行業、社會解決問題。隨著物流產業的提速發展,未來中國的商業發展前景將更值得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