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 NRF:2018年零售的6個判斷

NRF在2017的Shop.org對2018年零售提出了5大判斷。

哪哪都是“聲音”

聲控設備已經是當下最時髦的技術了,在零售圈,人工智能和聲控設備可謂是好基友,這兩者結合也會帶來最大的變革。

說個最簡單的,L2諮詢曾經在一個視頻中進行實驗,跟亞馬遜的Alexa說自己要買電池,結果Alexa首先推薦了亞馬遜自有品牌“AmazonBasics”,並由機器說出了價格——然而這個價格比直接從亞馬遜官網買還要貴一點點!於是,主持人要求Alexa繼續推薦,而Alexa也只推薦了兩個。

NRF:2018年零售的6個判斷

從這裡我們可以發現,第一,便利是有代價的,只是消費者可能沒注意而已;第二,也許,聲控設備+人工智能可能給零售商帶來一個特別傳統的收入來源,那就是競價排名。

同時,一些機構認為亞馬遜股價在2018年年底能漲到1萬億美元,其中亞馬遜的聲控設備就是核心。

VR是下一波機會

增強現實(Augmented Reality)技術和設備已經被很多零售商整合到了自己的武器庫中,但是我們不能忘了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

沃爾瑪美國電商業務主席馬克·羅爾(Marc Lore)就是VR技術的擁躉,在Shop.org大會上,他就說,“VR還在初級階段,一旦我們熟悉了通過聲控設備購買商品的話,講圖片整合入一個現實環境,然後讓你去體驗購買後的感覺,這一切也就不那麼遙遠了,這是很令人振奮的。”

NRF:2018年零售的6個判斷

▲沃爾瑪已經開始用VR對員工進行培訓了

數據挖掘不僅僅是個營銷工具了

現如今,零售商對於數據的收集和應用已經非常複雜了,而且也不僅僅用於傳統的市場營銷了。

以科爾氏百貨(Kohl’s)為例,它就應用消費者的搜索數據來為改進商品的展示和購買。

比如,當科爾氏百貨發現有40多萬個搜索都在搜“Under Armour”時,它就直接把這個品牌引入了店中(原來可是不賣這個牌子的!)

還有一個真實案例,當科爾氏百貨發現消費者大量搜索“女性露肩服裝(off-the-shoulder women’s top)”時,它直接發現了這個需求,然後就和商品研發部門合作,加速了此類服裝的設計、生產。

NRF:2018年零售的6個判斷

另一個案例是Fabletics,它極其重視在店內試衣間中產生的數據(試衣間內的數據甚至比其他渠道的數據還重要),通過這些數據,它不僅能提醒線上庫存,還提升商品設計。

手機就是一切

零售早就從PC端來到移動端——尤其是智能手機,而不是平板設備。

於是,吸引消費者到店和為他們提供場景成為核心思路,比如在手機中搜索“在我附近(Near Me)”的數量在過去一年中增加146%,這其中88%來自手機,這也就使得零售商可以有機會對消費者進行影響了。

手機上找到商品,然後找到商店,最後在商店中找到商品,這就成了一個購物流程,換句話說,“可搜索性(Searchability)”和“可找到性(Findability)”是同等重要的。

NRF:2018年零售的6個判斷

激戰“最後一公里”

最後一公里一直就是零售大戰的焦點,如何能以更快的速度、更低的成本將商品交到消費者手裡決定著消費者的購物閉環能否真正“連接成圓”——對於電商來說,亞馬遜收購全食超市和合作科爾氏百貨進行退貨,都是在這方面進行的提升。

可以說,在零售圈,如何搞定最後一公里問題不僅需要新的技術,也需要新的合作乃至收購。

NRF:2018年零售的6個判斷

隨著規模效應,送貨成本大幅降低,也就是說如果給某個大城市的一群消費者送貨,其成本就攤得很薄了;但是要是給某個“人跡罕至”地區的一個消費者送貨,那零售商真是希望這位顧客什麼都沒買。

也就是說,其實物流是一個區域在給另一個區域“平攤成本”,所以,在未來,也許真會出現不同地區不同配送費的情況出現,不能再把所有地區同等對待了。

在技術、收購之外,一些理念也是可以創新的,比如沃爾瑪讓下班的店員順手將一些商品送到自己路上路過的地區。至少在本次Shop.org大會上,馬克·羅爾說,目前進展順利而且需求量很大。

商業已經是統一的了,沒人再分什麼線上線下了

曾經,我們會說純實體店、純電商,不過現在實體店走上線上、電商走向線下。商業的一切都會迴歸商業二字,不再會用渠道來分類零售商了,因為全渠道(Omni-channel)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既有PC端、移動端,也有傳統實體店,更有小型店、快閃店等等形式。

《零售威觀察》以全球視角,關注於零售、流通及相關行業的發展和變化,為國內“新零售”發展提供一手的全球創新案例分享、企業戰略分析和前瞻性觀點。平臺創始人王子威,獨立新零售分析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