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2 創建全域旅遊示範區 建設宜居宜遊新武山

創建全域旅遊示範區 建設宜居宜遊新武山

(天天天水網航拍武山草川草原)

天天天水網訊(見習記者羅馨)武山縣位於甘肅省東南部、天水市西北部,隴海鐵路、連霍高速公路和310國道貫穿東西,洛禮二級公路和武漳公路連接南北,區位優越,交通便利。武山是古絲綢之路上祈福聖地和華夏文明重要發祥地之一,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文化底蘊深厚,旅遊資源豐富,紅色文化、石窟文化、歷史文化、休閒養生文化、綠色生態文化在這裡交相輝映,境內有仰韶、馬家窯和齊家文化遺址36處,4A級旅遊景區水簾洞·拉梢寺、3A級旅遊景區木梯寺、臥牛山和武山蔬菜產業科技示範園等“十大景區”分佈於渭水南北,“祈福聖地·大福武山”和“西北最佳湯浴康體目的地”兩大旅遊名片馳名國內,“紅、黃、藍、綠、墨”多彩旅遊特色鮮明、別具魅力。

創建全域旅遊示範區 建設宜居宜遊新武山

(天天天水網航拍水簾洞景區)

2018中國武山水簾洞拉梢寺世界第一摩崖大佛祈福文化旅遊節將於6月23日在武山縣水簾洞景區舉行,節會前夕漫步在在武山水簾洞景區,一個個景點被裝點得繽紛斑斕,一座座樓臺亭廊被打扮得多姿多彩,處處張燈結綵,煥然若新,洋溢著濃濃的福氣。水簾洞石窟群位於武山縣東北25公里處的榆盤鄉鐘樓村響河溝。曾分佈有“七寺”(千佛寺、拉梢寺、顯聖寺、磚瓦寺、硬屲寺、觀臺寺、粉團寺)“五臺”(蓮花臺、清淨臺、說法臺、鐘樓臺、鳴鼓臺)等古遺蹟,現僅存了顯聖池、水簾洞、拉梢寺和千佛洞四個單元。水簾洞石窟於十六國後秦時開創,歷經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朝代的不斷續鑿和新建,現保存有歷代窟龕69個,造像160餘身、浮雕42幅、壁畫(彩繪)2440平方米,古建築8座、舍利塔12座、碑刻題記27方、無頭乾屍一具,其它遺物60餘件。1961年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列入絲綢之路世界文化遺產備選點,2013年評定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創建全域旅遊示範區 建設宜居宜遊新武山

(天天天水網航拍武山木梯寺)

除了水簾洞景區剛剛舉辦完端午民俗文化祈福旅遊節的木梯寺石窟就顯得更為熱鬧了,木梯寺位於甘肅省天水市武山縣馬力鎮楊坪村北柏林山上。總佔地面積6890平方米。2006年6月10日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北魏,唐、五代、宋、元代續鑿,明、清、民國重修和維修。全寺現存窟龕和殿閣有接引佛殿、三霄殿、藥王殿、玉皇閣等19個,歷代造像80餘尊,壁畫234幅,壁畫面積達400多平方米,對研究各時期社會形態、佛教發展和人們的宗教信仰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價值。據瞭解,近年來,武山縣充分挖掘資源和區位優勢,大力促進文化旅遊深度融合,培育的“祈福聖地大福武山”特色旅遊品牌,極大地提升了武山旅遊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武山縣搶抓國家和省、市深入推進“一帶一路”戰略、建設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甘肅黃金段的歷史機遇,紮實推進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探索出了一條全域規劃、全景打造、全業融合、全民參與的全域旅遊發展新路子,全縣旅遊接待人數連年以高百分比增長。今年上半年,預計全縣接待遊客達215.6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達10.85億元,分別較去年同期增長29%和28%。 實現了從“景點旅遊”向“全域旅遊”的轉變。

創建全域旅遊示範區 建設宜居宜遊新武山

(武山溫泉)

武山縣除了歷史文化特色旅遊資源外植被良好,風景宜人,水資源、礦產資源豐富的溫泉鎮便是自然旅遊資源的代表鄉鎮了。溫泉鎮位於武山縣東南部的聶河流域,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南北狹長,境內氣候陰溼,植被良好,風景宜人,水資源、礦產資源豐富,有3萬畝天然氧吧—草川大草原,白草山草原,雪坪灘草原,歷史文化名渠—東梁渠,美麗的傳說—馬皇娘娘的故事,魯班對弈的棋盤石,湯峪溫泉是古寧遠“八景”之一。溫泉的文化底蘊和美麗的自然山水,在發展全域旅遊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近年來,溫泉鎮立足當地豐富的資源優勢,搶抓“脫貧攻堅和全域旅遊示範縣創建”機遇,把旅遊業作為帶動經濟發展的突破口,牢固樹立“大旅遊”觀念和旅遊品牌意識,進一步完善旅遊組織保障、產品提升發展、旅遊服務配套、人文生態環境建設四大體系,切實加強對旅遊業領導和管理,以積極主動的服務保障旅遊產業的健康、快速發展。

創建全域旅遊示範區 建設宜居宜遊新武山

(武山溫泉鎮棋盤村)

近年來武山縣大力發展旅遊產業,該縣依託豐富的旅遊資源優勢,堅持大手筆謀劃、全區域規劃、全景式打造。傾力建設水簾洞百萬遊客大景區。啟動了水簾洞景區基礎設施、全域旅遊環境提升改造等一批旅遊項目,積極打造以水簾洞景區為核心的百萬遊客大景區和半日旅遊經濟圈。精心構建五大精品旅遊新亮點。依託武山秀美的自然風光和鮮明的地域特色,精心佈局,全面實施特色景區創建行動。加快老君山省級森林公園、龍臺上河峪、慈雲寺等重點景區開發打造特色鮮明的西部特色文化旅遊產業帶,形成了多點發力、全面開花的全域旅遊新格局。城鄉聯動下好全域旅遊一盤棋。結合“三城聯創”和全域無垃圾創建,加快“景城一體”建設,打造一座城在景中、景在城中、宜居宜遊的美麗城市崛起於渭水之濱。在做大特色小城鎮和做美宜居中心村上下功夫,積極發展農家樂、漁家樂和精品民宿遊,形成了灘歌風情古鎮等一批特色旅遊小鎮和溫泉王河等一批魅力鄉村。

創建全域旅遊示範區 建設宜居宜遊新武山

(水簾洞景區)

著力在“旅遊+”上做文章,千方百計促進旅遊與其他產業融合聯動發展。“旅遊+文化”深度融合使武山的旅遊資源更具特色。連續成功舉辦了7屆水簾洞祈福文化旅遊節,“祈福聖地·大福武山”已成為武山旅遊的金字招牌。創新傳承特色民間文化,深入挖掘打造書畫、武術、花兒、秧歌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類旅遊產品。“旅遊+農業”打造休閒農業品牌。圍繞助力脫貧攻堅,加快發展鄉村旅遊,大力推進集現代農業、休閒旅遊、田園社區為一體的田園綜合體建設,傾力打造“田園武山”休閒農業品牌。“旅遊+電商”讓武山特色農產品走出去。圍繞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建設,完善電商服務網絡,打造電商“網紅”品牌,隴上農莊、綠源國際、金隴公司等企業迅速崛起,武山特色農產品、鴛鴦玉器、民間手工藝品等旅遊產品通過電商平臺走進北、上、廣等大都市。

創建全域旅遊示範區 建設宜居宜遊新武山

(武山草川草原)

地處甘肅東南部的武山縣旅遊資源富集,同時還是國家級蔬菜標準化示範縣、全國綠色農業示範縣、全國蔬菜產業重點縣、全國首批設施蔬菜標準園創建縣,目前全縣蔬菜種植面積39萬畝,總產量122萬噸,總產值22.5億元。還是“中國韭菜之鄉”、“全國武術之鄉”和隴上“玉器之鄉”、“書畫之鄉”。

創建全域旅遊示範區 建設宜居宜遊新武山

(武山木梯寺)

創建全域旅遊示範區 建設宜居宜遊新武山

(武山溫泉)

創建全域旅遊示範區 建設宜居宜遊新武山

(武山溫泉鎮棋盤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