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0 果農低價難賣,消費者高價買不起,誰竊取了中間的利益?

果農低價難賣,消費者高價買不起,誰竊取了中間的利益?

近年來,絕大多數的水果都面臨價格低、銷售難的窘境,如陝西的蘋果、米易的番茄、眉山的柚子、四會的沙糖桔……

對於種植戶來說,可以說是一年的辛苦付之東流,只能盼望來年有個好收成;對於消費者來說,應該是件“撿便宜”的大好事情,可以少花錢,大飽口福了。但是,事與願違,就算原產地再怎麼低價,消費者購買價依然居高不下。

這其中是什麼原因呢?又是誰竊取了中間利潤?

果農低價難賣,消費者高價買不起,誰竊取了中間的利益?

為了得到事情的真相,我們分別採訪了種植戶、批發商和零售商,讓我們一起去聽聽他們的聲音。

我們來看下這位蘋果種植戶怎麼說?

果農低價難賣,消費者高價買不起,誰竊取了中間的利益?

記者:叔,您好!首先介紹下自己吧。

果農:大家好,我是陝西咸陽旬邑人,我姓李,今年56歲了,種蘋果已經差不多二十年了。

記者:李叔,去年蘋果價格低,收購商少,您是怎麼銷售家裡的蘋果的?

果農:唉,別提了,眼看果子(蘋果)成熟採收了,沒人來收。麼辦法,我女兒就說在微信上,發動親戚朋友幫忙賣。到年底了,也沒賣出去多少,頂多有三分之一吧!

記者:藉助微信銷售,應該是現在一個水果鮮銷的重要途徑,銷量為什麼會這麼少呢?

果農:唉,我是一個種蘋果的,我認識的多部分人也都是種蘋果的,自己家的都賣不出去,咋可能來買我的呢?認識的人有限,能賣出去三分之一還多虧了我女兒的同學、朋友,要是指望我,可能連這些都賣不了。

小結

以上是蘋果種植戶的心聲,我們還採訪了陝西獼猴桃種植戶和四川柑橘種植戶,他們都不約而同地表示,如果一旦市場行情不景氣,單靠個人力量銷售,難度大,銷量低。

水果批發商是這麼說的!

果農低價難賣,消費者高價買不起,誰竊取了中間的利益?

記者:

王大哥您好,您從事水果批發有多少年了?

批發商:嗯,幹水果批發已經有七八年了。之前我是給別人開那種大貨車的,別人經常拉水果就叫我開車,慢慢的,看見他們一趟一趟地拉水果賺錢了,我也知道了些門道,自己也開始做這個(水果批發)了。

記者:您主要是批發什麼水果呢?

批發商:哈哈,當然是啥賺錢就拉啥了。蘋果、橘子、香蕉、獼猴桃、火龍果、葡萄、西瓜都拉過。

記者:在您從事水果批發的這麼多年裡,有沒有讓你感到無能為力的時候,或者說面臨的最大的問題是什麼?

批發商:最大的問題呀,我個人覺得就是損耗太大了。水果這個東西不像其他的,對保鮮的要求太高了。長途運輸簡直就是爭分奪秒,(水果)特別容易爛,碰傷、水分大了,容易壞,水分少了,就不新鮮了。拉到目的地後,基本當天就得發完,不然,越往後,損耗越大。

記者:那麼王大哥,平均算下來,這個損耗大概是多少呢?

批發商:你看我這一大車能載十噸貨,拉到目的地,至少得損失十分之一。

小結

農產品區別於其他工業產品的最大特徵就是鮮活性。長途運輸需要降低損耗,保持新鮮,這其中就需要運輸費、包裝費、損耗費等,而這些不可小覷的費用都需要消費者來買單,也是消費者買不起水果的主要原因之一。

最後我們聽下水果零售商的聲音!

果農低價難賣,消費者高價買不起,誰竊取了中間的利益?

記者:馮大姐,您這生意真好,每天買水果的人可真多!您這個店是不是開了很久了啊?

零售商:嗯,差不多有六年了。當時是想著讓我兒子能在城裡上學,教育質量好一些,我們兩口子就在這(城裡)開了這個水果店。

記者:生意這麼好,肯定也賺了不少錢吧?

零售商:唉,馬馬虎虎吧,還算過得去。別看我這來往人多,其實賺不了多少。

記者:生意這麼好,咋能賺不到錢呢?

零售商:您看我這店,雖然不大,但花費高啊,一年光房租十幾萬,還不算水電費,管理費,一年掙的錢,差不多有一大半都交給別人咯。

小結

零售市場的各種費用,加上零售商的勞動所得,使得從產地到消費者的差價逐漸提高。流通環節越多,消費者買到的價格就會越高,這也是消費者在城裡買不起水果的又一重要原因。

綜上所述,筆者總結以下幾點:

1、產地低價難賣影響面有限

種植戶—收購商—零售商的傳統銷售渠道,佔據著水果銷量的絕大比重。一旦出現市場行情低迷的情況,收購商就會處於觀望的狀態,誰都不想承擔風險,而種植戶看到無人收購,就只能降價處理。

這樣的局面造成了產地銷售困難越演愈烈的情況,但是,縱觀整個市場,某一產地的低價難賣,對整體供需關係、市場行情影響有限。

果農低價難賣,消費者高價買不起,誰竊取了中間的利益?

2、人工、運輸等成本年年劇增

逐年增加的人工成本、運輸成本、中間環節的大量損耗、以及中間流通商販的層層瓜分,使得消費者必須以高價進行購買,才能滿足傳統銷售渠道的基本法則。換句話說,從產地免費贈送的水果,消費者也不可能低價買到。

以一顆“上海青”為例,從源頭(雲南)開始,不算利潤,只算成本,最終到達餐桌(廣州)的成本裂變如下圖:

果農低價難賣,消費者高價買不起,誰竊取了中間的利益?

上海青的成本裂變

3、減少中間流通環節才是解決之道

生產耐儲運、保鮮時間長的水果,減少中間流通環節,降低流通損耗以及探索新的流通渠道,是解決產地低價難賣,消費者高價難買這一老生常談問題的解決辦法。

以上純屬筆者的觀點,有不同的意見或看法,歡迎大家留言討論,一起探究我國水果行業的新發展!

果農低價難賣,消費者高價買不起,誰竊取了中間的利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