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6 珍愛生命,遠離槓桿

今天看到一則消息,期貨爆倉,自殺。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不碰槓桿,但我關注期貨。還是在這裡囉嗦一句,沒有強大的內心,沒有充足的保證金不要去碰槓桿,現貨都夠你玩的了,幹嘛非要遭那個罪。

珍愛生命,遠離槓桿

其實這就是人的思維的不同之處。

講一個重要的經濟學概念:機會成本。

人們會習慣把機會成本描述成:做了一個選擇後,所放棄的其他選擇可能帶來的回報,儘管不太準確,這樣的理解在日常當中,也問題不大。

機會成本是什麼?當你把資源分配在一個項目上時,你將放棄另一個項目。當然,如果選擇失敗,這其中的機會成本是不可估量的。

珍愛生命,遠離槓桿

很多人錯過重大的幣種機遇,當他們醒悟過來時只希望能迎頭趕上。

然而一切都太遲了,於是他們只能成為幣圈的追隨者。

而那些真正敢於涉足的人,都會是非常的有遠見的,他們也才成為了這個圈子裡所謂的大佬。

所以,每個人所面臨的最大的挑戰,就是將機會成本最小化。

從機遇層面上思考問題,說的即是機會成本的角度。

若我不去做這件事,我可能喪失的機會,以及由此可能喪失的回報是什麼?

如果我因為害怕冒險,抱著傳統意義上「成本最小化」的心態思考問題,而在戰略上機遇上選擇錯誤,那這樣的結果就是,機會成本無限大。

機會成本的思維,是一種很典型的「逆向思維」:

珍愛生命,遠離槓桿

如果我不去做這件事,我可能會失去什麼?

而大眾傾向的正常思維是:

如果我去做了這件事,(我失敗了)可能發生的損失什麼?

換句話說,沒去做某件事的機會成本,可能變成你一輩子無法承受的痛。假如說,某一天你判斷好了一個幣種,因為害怕擔心而沒有勇氣去下賭注,錯失了財富自由的機會。

遺不遺憾?

扎不扎心?

害怕什麼呢?

怕的是放棄了緊緊拽在手裡的幣種,卻又未能抓住想要的那些美好的幣種。

可能手裡的幣種儘管令人沮喪,但也能旱澇保收,生活起碼不會陷入窘境。

如若踏出關鍵的一步,卻沒走上想要的成功之路,恐怕就會面臨各種問題:

生活的窘迫、精神的壓力、家人朋友的不理解,甚至還有吃瓜群眾的誤解和嘲諷。

不要問我為什麼知道這麼多,你們懂的。

吃著碗裡的,又看著鍋裡的。既想看月亮,又想要六便士。

如果我們用機會成本的思維,去分析問題,就清晰簡單很多。

是非常典型的「會計成本思維」:

珍愛生命,遠離槓桿

最小化失敗的風險,最小化可能發生的損失。

如果換成機遇層面來考慮問題,或者叫機會成本的思維來考慮,結果截然不同。

如果不去做這個嘗試,那麼失去的,是一個以自己財富自由的方式度過一生的機會。這個機會的成本顯然比固守現有狀態,要大得多!

面對不確定性,問問自己:

如果我不去做這件事,我可能會失去什麼?

在出來“拼命”之前,我反覆問自己這個問題。在有朋友建議我回二線城市,可以過得更輕鬆時,我反覆問自己這個問題。在被很多傻逼誤解嘲諷時,我也反覆問過自己這個問題。

你有顆不安分的心,它的不安分,註定讓你生活得辛苦。

你無法在二十幾歲,人生閱歷尚淺的時候,就知道自己一定要過哪種生活;

你無法在二十幾歲,還沒看過這個世界很多地方的時候,就把自己畫地為牢,變成房奴孩奴;

你也無法在二十幾歲,還沒有那麼老的時候,就一眼望穿餘下的幾十年,每天都複製著今天一模一樣的生活。

如果你不去做這件事,那你就失去了可以「做得更多」的機會。

你當然知道,「做得更多」是有代價的。

珍愛生命,遠離槓桿

每一個嘗試都需要突破和勇氣,每一個新的開始都可能面臨失敗,而每一個失敗,也都可能讓你經受苦難。

但正是這些因為你勇敢嘗試之後經歷的苦難,化著一顆一顆閃亮的星星,點綴著你走過的每一段旅程。說不定,就有一顆照亮了以後的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