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9 上合組織開啟經濟合作新格局:務實合作,行穩致遠

上合組織開啟經濟合作新格局:務實合作,行穩致遠

中國經濟週刊微信號:ChinaEconomicWeekly

中國經濟週刊官方網站:經濟網 www.ceweekly.cn

《中國經濟週刊》 記者 張燕 謝瑋|青島報道

(本文刊發於《中國經濟週刊》2018年第24期)

上合組織開啟經濟合作新格局:務實合作,行穩致遠

青島五四廣場夜景(《中國經濟週刊》首席攝影記者 肖翊 攝)

上海合作組織如今已經擁有8個成員國、4個觀察員國、6個對話夥伴,成員國的經濟和人口總量分別約佔全球的20%和40%,是當今世界幅員最廣、人口最多的綜合性區域合作組織。

17年來,上合組織在安全、經濟和人文等領域都取得了重要的合作成果,經濟合作與安全合作、人文合作共同構成上合組織的三大支柱。

近年來,上合組織所覆蓋的區域已經成為全球經濟增速最快的地區。數據顯示,上合組織6個創始成員國(中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貿易總額從2001年的6720億美元增加到2017年的4.9萬億美元。印度、巴基斯坦加入後,去年成員國貿易總額達5.719萬億美元,今年一季度貿易額增幅達20.7%。

在投資方面,去年6個創始成員國FDI(外國直接投資)流量總額達1787.71億美元,投資領域也由資源開發、農業、加工業擴大到基礎設施建設、機械製造業、服務業等,投資形式更為多樣。

在基礎設施領域,一系列互聯互通項目在俄、哈、烏、塔等國“開花結果”,中歐班列、雙西公路(“歐洲西部—中國西部”高速公路)等一批示範性基礎設施領域項目順利完成,本地區的能源、交通、電信等網絡初顯輪廓。

當前,上合組織成員國都處於發展的關鍵時期,都將經濟建設作為國家發展的要務,彼此加強合作的意願強烈。在互利共贏的基礎上,上合組織各成員國正深挖區域合作潛力,攜手共建“一帶一路”,深化各領域的務實合作。

上合組織開啟經濟合作新格局:務實合作,行穩致遠

2018年6月,中歐班列(根特 - 西安)沃爾沃整車進口專列抵達陝西西安新築車站。(視覺中國)

推動貿易便利化,兌現經濟合作潛力

上合組織成立17年來,經貿領域合作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

商務部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與上合組織成員國貿易總額2176億美元,同比增長19%。其中中方出口1503億美元,同比增長15.1%;中方進口673億美元,同比增長28.5%。2018年一季度貿易額繼續保持良好的增長勢頭,增幅達到20.7%。中國與各成員國貿易商品結構逐漸優化,機電產品和機械設備的比重不斷提高。

看一個案例:此次峰會舉辦地青島與上合組織成員國間的經貿合作情況。

2015年,青島與上海合作組織實業家委員會共同創建了歐亞經貿合作產業園區,這也是中國唯一一個橫跨歐亞大陸、境內外雙向投資互動合作的園區。

目前,境內園區已經吸引中外運、京東物流等總投資418億元的33個項目簽約落戶;在境外,已在26個國家和地區建有總投資48億美元的32個重點項目,包括海爾巴基斯坦魯巴經濟區、老中甘蒙鉀鹽綜合開發區等。

中集特種冷藏設備有限公司是一家歐亞經貿合作產業園區的入駐企業,公司總經理助理周武峰在接受《人民日報》採訪時介紹,中亞班列駛經俄羅斯、塔吉克斯坦等國,那裡冬季氣溫可達零下50攝氏度,但很多電子產品需要維持在零下20攝氏度以上,才能避免損壞。他們意識到歐亞合作的巨大市場潛力,就開始研製蓄能箱,銷量從小到大,近年更是成倍增長,累計已銷售500多臺。從這個細節就不難看出上合組織國家經貿合作的不斷擴大。

數據顯示,2017年,青島與上合組織成員國貿易進出口實現46億美元,同比增長9.8%。截至2017年年底,上合組織成員國累計在青島投資項目162個,實際到賬外資1.1億美元。青島累計在上合組織成員國投資設立74個項目,中方投資總額5.39億美元。

其中,青島啤酒自2006年進入哈薩克斯坦市場,持續銷售12年,佔哈薩克斯坦進口啤酒比重的12%,位居進口亞洲啤酒品牌第一位;兩年前,海爾投資5000萬美元在俄羅斯聯邦韃靼斯坦共和國卡馬河畔切爾內市的跨越式經濟發展區設立工廠,在2017年完成了10萬臺海爾“俄羅斯造”冰箱。不僅如此,依託冰箱產品的媒介作用,工廠到各中亞國家的物流距離和所需時間大為降低,當年產量的10%銷往中亞地區,間接或直接帶動了其他種類家電對中亞的出口。

上合組織秘書長阿利莫夫指出,剛剛結束的上合組織青島峰會在經貿合作領域取得的一項重要成果就是發表了《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關於貿易便利化的聯合聲明》。據他介紹,在青島峰會上,各成員國元首認為,簡化海關手續,加快商品的運輸、發送和貿易清關速度,提高信息透明度,加強各國邊境機構的合作,有助於提升上合組織貿易便利化水平,提高貿易量。

《中國經濟週刊》記者從海關總署獲悉,在上合組織青島峰會期間,中國海關先後與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斯坦、印度、白俄羅斯、阿富汗等國簽署協定書或備忘錄,就相關農產品輸華工作進行了部署,共同推動貿易便利化。根據協定,吉爾吉斯斯坦的甜瓜、哈薩克斯坦的苜蓿草和牛肉、印度的非巴斯馬蒂大米都將正式進入中國市場。

“青島峰會期間通過了多份務實合作文件,涉及到貿易便利化、糧食安全、海關協作等眾多領域,有助於接下來各國間的合作進一步走深走實。” 中國社科院歐亞所研究員李永全告訴《中國經濟週刊》記者,上合組織務實合作一度集中在雙邊範疇,共建“一帶一路”倡導區域互聯互通,為多邊合作注入了新動力,金融合作、貿易便利化等配套合作進一步充實多邊合作的內涵。

“青島宣言在上海精神的基礎之上,進一步強調命運共同體,具體落實到經濟領域,上合組織發出了一個信號,就是我們要維護多邊貿易體系,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外交學院院長助理高飛向《中國經濟週刊》記者分析說,上合組織成員國將加強內部貿易便利化,通過和平合作的方式謀求地區發展,與其他國家一起實現共同進步。上合組織成員國經濟和人口總量分別約佔全球的20%和40%,此次集體發聲正面回應了全球自由貿易體系面臨的挑戰。

上合組織開啟經濟合作新格局:務實合作,行穩致遠

陝西首趟汽車整車進口專列(視覺中國)

跨境交通運輸便利化成果顯著

加強各成員國間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有助於貿易便利化的實現。

阿利莫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指出,上合組織在跨境交通運輸領域取得了顯著成果。在《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政府間國際道路運輸便利化協定》(下稱“道路便利化協定”)的推動下,上合組織已打造了長達1.5萬公里的陸運通道。由於可實現點對點的貨物直達運輸,因此這條通道被稱為“綠色通道”。

根據2014年9月簽署的道路便利化協定,各方商定了6條連接中、哈、俄、塔、烏、吉6國的運輸線路,所有線路將不晚於2020年開通,可初步形成上合組織成員國道路運輸網絡。截至目前,在上合組織區域內,中國已經完成了4000公里鐵路、10000公里公路的建設。

就在今年6月初,巴基斯坦白沙瓦—卡拉奇高速公路蘇庫爾至木爾坦段(下稱“‘蘇木段’高速公路”)首段33公里的道路通車儀式舉行,這是該條高速公路的首段通車公路,標誌著中巴經濟走廊最大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取得初步成果。

全長392公里的“蘇木段”高速公路,南起巴基斯坦南部信德省蘇庫爾市,北至旁遮普省重要城市木爾坦,處於連接南北的關鍵節點上。該項目總投資約28.9億美元,由中國建築股份有限公司承建,工期36個月,是中巴經濟走廊在建最大的交通基礎設施項目。

在“蘇木段”高速公路項目工作的罕拉姆·謝赫扎德在接受《人民日報》採訪時說,“以前從木爾坦去白沙瓦要花10多個小時,等這條高速公路修好了,可能只要一半時間就夠了,不管是出門做生意還是旅行都會很便利。”

據介紹,“蘇木段”高速公路項目直接解決當地2.8萬餘人的就業,間接創造就業崗位5萬餘個,為當地員工開展職業培訓共9016人次。

巴基斯坦時任總理阿巴西在出席通車儀式時表示,作為中巴經濟走廊早期收穫項目之一,“蘇木段”高速公路項目取得如此快的進展,離不開中國政府和有關參建方的大力支持。項目全線貫通後,必將促進當地與其他地區的互聯互通,推動經濟社會發展。

此前,中巴經濟走廊議會委員會主席穆沙希德·侯賽因·賽義德在2017年接受《中國經濟週刊》記者採訪時曾表示,中巴經濟走廊涵蓋眾多合作項目,投資高達150億美元。中巴經濟走廊的發展已經進入快車道,目前已啟動19個項目,它們將在未來2~3年內完成。其中11個項目是關於電力能源的,因為巴基斯坦面臨電力短缺的局面。其他項目包括基礎設施、經濟特區建設和瓜達爾港等。

在賽義德看來,瓜達爾港是雙方合作的典範。瓜達爾港如同1980年的深圳,是個有著8萬人的小鎮,現在成了一個大的港口,有著巨大的功能,改變了當地人的生活。還有一大批醫院、學校、碳減排設施等逐步建立起來。

“中巴經濟走廊給巴基斯坦帶來了巨大的改觀,提升了巴基斯坦形象,很多國家開始把巴基斯坦視為‘投資者友好型國家’,尤其是在中國大規模投資巴基斯坦之後。”賽義德表示。

除了中巴經濟走廊,在“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許多重大項目都位於上合組織區域。

李永全向《中國經濟週刊》記者介紹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5年來,在上合組織框架下取得的早期成果十分突出。尤其是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比如中國與俄羅斯、哈薩克斯坦正在進行連接西歐和中國西部的公路建設;中國—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鐵路建設進入關鍵時期。

高飛對《中國經濟週刊》記者表示,“一帶一路”倡議要降低交易成本的方式,不是簡單地降低關稅,而是通過道路、信息的互聯互通以及政策的互聯互通降低交易成本。上合組織與別的國際組織不同的是,它正好是歐亞大陸中的中間一塊,把所有各方都連在一起,其優勢也在於互聯互通。兩者相得益彰,產生了更大的、疊加的正面效應,共同推動了國家和地區間的和平與發展,使各國成為密不可分的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

據阿利莫夫透露,上合組織正在籌備成員國交通部長會議,會議將研究如何充分挖掘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潛力,為進一步開展過境道路運輸創造條件,為內陸成員國利用出海口創造更多條件。他表示,上合組織計劃討論國際鐵路運輸的便利化協議,類似於現有的國際道路運輸走廊協議,而且“可能會延伸到海上運輸”。“這將為成員國的經貿合作開闢新的篇章,因為可以大幅簡化貿易的手續和流程”。

上合組織開啟經濟合作新格局:務實合作,行穩致遠

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 (視覺中國)

上合組織開啟經濟合作新格局:務實合作,行穩致遠

巴基斯坦瓜達爾港 (視覺中國)

跨境電商成經濟合作新亮點

跨境電商貿易蓬勃發展,逐漸成為上合組織成員國之間經貿合作的增長點和新亮點。

上合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青島宣言提出,在上合組織框架內加強電子商務合作、發展服務業和服務貿易、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對於發展經濟、提高就業、增進人民福祉意義重大,支持進一步鞏固本領域法律基礎。

阿利莫夫表示,擴員後的上合組織在電子商務領域也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6月7日,商務部與哈薩克斯坦簽署關於電子商務合作的諒解備忘錄。根據該備忘錄,中哈雙方將建立電商合作機制,共同推進“絲路電商”合作,加強經驗分享,開展人員培訓,促進政企對話,支持兩國企業開展電子商務合作,特別是通過電子商務促進優質特色產品跨境貿易,為兩國中小企業提供更多的發展機會和空間,不斷提高貿易便利化程度與合作水平,進一步推動雙邊經貿關係持續穩定發展。除哈薩克斯坦外,中國還與俄羅斯簽署了電商合作備忘錄,共同推進“絲路電商”。

企業間的合作也在推進中。6月8日,在中哈企業家委員會第五次會議上,京東物流與哈薩克斯坦國家鐵路公司(下稱“哈鐵”)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同研究從“霍爾果斯—東方之門”經濟特區向哈薩克斯坦及中亞其他國家乃至歐洲各國組織集裝箱等運輸方案,並共同構建跨境電商企業,建立供應鏈管理平臺。哈鐵將在“霍爾果斯—東方之門”經濟特區,為京東物流提供基礎設施和相關配套服務,包括設立保稅倉庫、組建編組站和整合海關資源等。

京東方面向《中國經濟週刊》記者介紹,目前哈薩克斯坦國內的物流整體時效較慢,發展不均衡,但是其豐富的物產資源和人民日益增長的電商消費需求,是培育智慧物流產業的有利條件。中國物流發展相對領先,未來,京東物流可對哈輸出經驗和技術,通過物流規劃與工程、物流信息系統、物流設備及技術解決方案、物流運營管理四大產品體系,推動當地物流基礎網絡建設和服務能力提升。

國內其他電商巨頭也都在不遺餘力地擴大各自的國際“朋友圈”,抓緊與上合組織多國加強合作。

阿里全球速賣通數據顯示,2017年上合組織成員國中,有超2000萬消費者通過阿里巴巴速賣通網購,交易規模同比增長114%。其中,俄羅斯交易規模和電商普及程度最高;吉爾吉斯斯坦的買家3年增長4倍,成為電商普及增速最快的國家。

服飾和配飾、手機、消費電子、化妝品等產品是上合組織成員國消費者最喜愛的“中國製造”商品。一臺6000多美元的10kg農用八軸多旋翼噴灑農藥無人機,成為去年印度消費者在速賣通最大的單筆訂單。目前,阿里巴巴國際站上來自上合組織成員國的註冊用戶近8000萬。最近3年,每年都以近8倍的增速爆發式增長。

同時,來自上合組織成員國的特色商品也受到中國消費者的歡迎。天貓國際數據顯示,俄羅斯糖果、印度眉粉、烏茲別克斯坦手工娃娃、哈薩克斯坦黑巧克力、吉爾吉斯斯坦伏特加成為中國消費者最喜愛的進口商品。

在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數字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儲殷看來,與傳統貿易更多依靠大型跨國企業、壟斷企業不同,以跨境電商為核心推動力的新型全球貿易體系,是一條建立在互聯網基礎上的“空中貿易通道”,它以中小微企業為主角,通過全球物流為全世界消費者提供更為細緻、精準、個性化的產品和服務。這對於上合組織國家和“一帶一路”國家的小企業是重要的福音。

上合組織開啟經濟合作新格局:務實合作,行穩致遠

資金融通為區域經濟合作鋪路搭橋

在上海合作組織框架下,迅猛的經貿合作態勢也對金融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尤其是推動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如維修道路、興建橋樑、修建鐵路及港口,需要大規模投入,特別是穩定而長期的資金投入。截至2018年3月底,中國對上合組織成員國各類投資存量約為840億美元。

5月29日,由中國進出口銀行融資支持的巴基斯坦拉合爾橙線軌道交通項目開始試運行,成為巴基斯坦首條真正意義上的城市輕軌。

進出口銀行方面透露,在口行的融資支持下,一大批公路、電站、管線工程相繼開工建設,如中塔、中吉烏公路,塔吉克斯坦南北輸變電工程,吉爾吉斯斯坦南部電網改造項目等。

進出口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將繼續成為進出口銀行重點支持方向,並介紹,除為上述合作項目直接提供金融支持和服務外,進出口銀行還與來自上合組織成員國的多家銀行建立了代理行關係,為多個項目提供了聯合融資。未來,還將採取信貸、投資、擔保、結算、租賃、貿易金融並舉的一攬子金融服務,更好地為上合組織成員國企業、項目提供金融支持。

中國前駐吉爾吉斯斯坦、拉脫維亞、哈薩克斯坦、烏克蘭大使姚培生認為,當前,上合組織框架下的國際合作項目已經實現了國家優惠貸款、上合銀聯體和發展銀行三位一體的融資渠道拓寬和以本幣互換協議為依託的本幣貿易往來。

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年底,中國和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簽署的本幣互換協議是1600億元人民幣,為區域合作提供資金支持。

作為上合組織最重要的金融合作平臺,上合組織銀行聯合體成立12年來,推動了上合組織各國資金融通的進程。目前,銀聯體成員行包括中國國家開發銀行、俄羅斯外經銀行、哈薩克斯坦開發銀行、烏茲別克斯坦國家對外經濟活動銀行、塔吉克斯坦國家儲蓄銀行、吉爾吉斯結算儲蓄銀行、巴基斯坦哈比銀行7家成員銀行和白俄羅斯銀行、蒙古開發銀行兩家對話夥伴銀行。

截至2017年年底,國開行對上合組織銀聯體成員行發放貸款76.9億美元、33.4億元人民幣,貸款餘額20.5億美元、33億元人民幣。目前,國開行在上合組織成員國貸款餘額達到413.4億美元、163.7億元人民幣,是貸款規模最大、最活躍的銀聯體成員行。

“銀聯體的銀行共同合作,為區域的經濟發展,包括就業、包括民生,做了大量積極有效的金融服務。銀聯體更多的是一個項目和信息的交流平臺,我們希望能夠構造一個共同項目庫,構造一些跨區域的項目。”中國國家開發銀行副行長張旭光在接受央視採訪時表示。

不過,當前上合組織成員國間金融合作主要表現在金融機構層面,資金運用表現為投資、貸款等資本輸出,而輸出方式以開發性金融為主。隨著經貿往來的深入,區域合作對金融服務的要求也有所提升,如何突破障礙,實現金融支持與區域開放良性互動,成為各方共同的期許。

6月5日,上合組織銀聯體在北京召開理事會,決定加強銀行之間的務實合作。同時,上合組織銀聯體也實現了組建以來的首次擴容。各家銀行決定加快成員銀行之間的戰略對接,擴大務實合作,為區域經濟合作提供全方面的金融服務。

歐亞開發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雅羅斯拉夫·利索沃利克透露,上合組織各方將繼續磋商如何組建上合組織開發銀行,這有助於加強上合組織在國際金融體系中發言的分量。處於歐亞經濟一體化構想與“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合作區域,上合組織也將為銀行金融機構發揮獨特作用提供廣闊平臺。

對於如何加強金融合作,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劉英亦提出了三點建議:首先,應強化上合組織銀聯體的作用,繼續推動成立上合組織開發銀行和專門賬戶,使其有效協同絲路基金及其他金融機構。成員國間建立多層次資本市場,促進債券市場、證券市場、保險市場的有序開放,創新使用 PPP 融資模式,逐步建立商業金融網絡體系。其次,加強開放性金融合作,成員國間可通過金融機構互設、金融服務對接、資本市場暢通、金融基礎設施聯通、發揮國際金融中心的作用以及金融監管當局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等,發揮成員國各自優勢,推動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一體化進程。同時,去美元化也是上合組織區域經濟合作的重要目標之一,提高人民幣在跨境貿易和投資使用的頻率,可通過與其他成員國簽訂本幣互換協議,在貿易和投資本幣結算、貨幣直接交易、建立人民幣清算安排等方面付諸實踐。此外,為防範金融風險,成員國間需合作建立完善的金融監管機制。

上合組織開啟經濟合作新格局:務實合作,行穩致遠


專訪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劉華芹

上合組織:經濟合作大有可為

《中國經濟週刊》 記者 陳惟杉 | 北京報道

經濟合作一直對於上合組織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上合組織成員國間的經貿合作目前處於怎樣的水平?進一步推動經濟領域合作面臨哪些障礙?其與“一帶一路”建設又有著怎樣的關係?《中國經濟週刊》記者專訪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劉華芹,對這些問題進行解讀。

上合組織經濟合作潛力巨大

《中國經濟週刊》:您如何看待經濟領域合作對於上合組織的意義?

劉華芹:上合組織起步於安全領域的合作,但是區域經濟合作一直是上合組織成員國間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從上合組織成立到現在,該組織始終堅持政治安全、經貿合作與人文交流三大合作領域頭並進,同步發展。歷經17年發展,2017年上合組織實現首次擴員。在青島峰會上,習近平主席在講話中指出,今天,上海合作組織是世界上幅員最廣、人口最多的綜合性區域合作組織,成員國的經濟和人口總量分別約佔全球的20%和40%。

既然是綜合性區域合作組織,其關注的內容就不只在安全領域,必然涵蓋經貿合作與人文交流。安全是區域經濟合作的重要前提與保障,而經濟合作是區域合作中的重要支撐,經濟紐帶拉得越緊,凝聚力越強,人文合作是上合組織的根基。三大支柱缺一不可,這也是上合組織合作的成功經驗。

《中國經濟週刊》:上合組織經濟合作的現狀如何?

劉華芹:上合組織成立以來,中國和上合組織成員國間經濟合作發展非常迅速,勢頭良好。在上合組織成立之初,中國與該組織成員國的貿易額只有121億美元,2017年時已達2176億美元。從2013年到2017年,中國自各成員國的進口貿易總額超過3000億美元。

目前,中國是俄羅斯、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巴基斯坦和印度的第一大貿易伙伴,是哈薩克斯坦的第二大貿易伙伴和塔吉克斯坦的第三大貿易伙伴。2017年,中國與上合組織成員國間貿易額的增速為18.4%,已經超過同年中國對外貿易的平均增速,因此中國和成員國間經貿合作的增長潛力很大。

經過多年發展,上合組織的區域經濟合作已經進入一個新階段,從此前以能源礦產資源合作為主拓展到全方位合作,合作逐漸深化。目前合作由貨物貿易拓展到服務貿易,包括跨境運輸、旅遊、醫療、教育等。除了貿易外,還延展到投資領域,除了傳統的能源礦產資源,在共建“一帶一路”帶動下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產能合作成為投資的新方向。

如何兌現經濟合作潛力?

《中國經濟週刊》:上合組織經濟合作面臨的主要問題是什麼?

劉華芹:目前,上合組織區域經濟合作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各國經濟發展水平差異較大。8個成員國中,2017年人均GDP較高的國家超過8000美元,低收入國家人均GDP只有800美元,前後相差10倍。發展水平的差異導致各國的利益訴求不同,因此在區域經濟合作方向上有時難以達成一致一件。如關於建立上合組織自由貿易區問題各國便持不同意見。目前上合組織的個別國家還不是世貿組織成員,對世貿組織所倡導的自由貿易理念和規則不甚瞭解,接受自由貿易區概念存在一定困難。

鑑於擴員後上合組織面臨新的發展形勢,也存在新挑戰,未來推動區域經濟合作應採取創新的合作形式,可以將雙邊、諸邊及區域合作有機結合,既有雙邊合作,也有幾國之間的合作,還可以是區域整體的合,形成多層級合作架構。

《中國經濟週刊》:您認為《關於貿易便利化的聯合聲明》對於推動區域經濟合作有著怎樣的意義?

劉華芹:此次青島峰會發布的《關於貿易便利化的聯合聲明》指出了未來區域經濟合作的重要方向,即貿易便利化,目前各國在這個領域達成了共識。就整體而言,上合組織成員國在貿易便利化方面還存在較多障礙,比如通關成本較高、檢驗檢疫標準不能相互認證、跨境運輸費用較高等等,由此造成跨境貿易成本比較高,高出全球平均水平2-3倍,由此加大了區域貿易與投資成本,不利於擴大區域貿易與投資規模。

各國通過採取貿易便利化措施,例如簡化海關程序,簡化文件,實行一窗口制和電子報關,在質檢方面實行相互認證認可,落實多邊公路運輸便利化協定等等,這些措施將有利於降低貿易成本,擴大貿易規模。因此推動貿易便利化會對區域經濟合作起到助推作用,可以為區域經濟合作提供重要制度性保障。

《中國經濟週刊》:在青島建設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範區將在未來的經濟合作中發揮什麼作用?

劉華芹:首先,這個地方合作平臺是中國向上合組織成員國展示的一種推進區域經濟合作的創新模式,希望各國能夠發揮自身的創新力,在上合組織框架內創新更多合作形式。中國建設園區的經驗比較成熟,因此這種形式對其他國家有一定的示範效應。其次,未來上合組織發展面臨拓寬合作領域的新任務,而地方合作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向,通過這些平臺可為各國在地方之間建立直接經濟聯繫,促進相互開展直接投資和貿易,增加貿易與投資的新渠道,這些新平臺將使區域合作進一步深化,形成多層級的合作主體。

上合組織經驗對於“一帶一路”建設有很強的借鑑意義

《中國經濟週刊》:您如何看待“一帶一路”與上合組織間的關係?

劉華芹:“一帶一路”給上合組織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上合組織也是“一帶一路”建設的一個非常重要平臺,原因在於:

上合組織成員國、觀察員國和對話夥伴國總計18個國家,基本都位於“一帶一路”上。此外,“一帶一路”倡議包含的“六廊六路多國多港”框架中,“六廊”裡的4條經濟走廊——中蒙俄經濟走廊、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印中緬經濟走廊和新亞歐大陸橋均途徑上合組織所在區域,兩者契合點非常多。

此外,上合組織歷經17年發展,積累了一些經驗,對未來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具有很好的借鑑意義。

比如,上合組織的合作立足於以區域性網絡性建設項目,“一帶一路”互聯互通也強調網絡建設;上合組織在合作過程中創建了銀聯體這種銀行合作模式,我國在其他區域也在推行銀聯體模式;在融資方面,以資源換貸款助力基礎設施建設,這種融資模式對“一帶一路”建設,特別是在發展中國家解決融資難問題也提供了一種範式。

上合組織成員國以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為主,而且各國發展水平差異很大,建設“一帶一路”也面臨類似的情況。上合組織就像一塊試驗田,已經營了17年,17年的經驗以及所存在的問題對於未來推動“一帶一路”建設都具有很強的借鑑意義。

《中國經濟週刊》:您認為中西部省份在上合組織經濟合作中將獲得哪些機遇?

劉華芹:上合組織成員國間的經貿合作為我國中西部省區擴大對外開放提供了新空間。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東部省去對外開放取得巨大成就,在此基礎上如何進一步擴大中西部省區的對外開放,從而實構建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是我們面臨的新任務。

從這個意義上講,“一帶一路”建設、上合組織區域經濟合作有助於我國實現全方位的開放,即東西並重、陸海聯動。我國的中西部省份在地理上與上合組織成員國較為接近,新疆、甘肅等省份在擴大向西開放方面具有獨特的地理區位優勢。共建“一帶一路”以及擴大上合組織區域經濟合作給中西部省區提供了一個新機遇,各省在向西開放過程中會拓展自身的合作空間,為未來經濟發展培育新增長點。


上合組織開啟經濟合作新格局:務實合作,行穩致遠

上合組織開啟經濟合作新格局:務實合作,行穩致遠


請回到文章頂部,點擊右上方“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