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9 這種老北京的聲音你是否還聽過?

這種老北京的聲音你是否還聽過?

“豆汁油條鐘鼓樓,藍天白雲鴿子哨”,

每個地方都有屬於自己的聲音,

鴿哨,就是老北京原汁原味的聲音,也是舊時京城的文化符號。

這種老北京的聲音你是否還聽過?

當四合院的上空一群鴿子飛過,便會響起一陣嗡嗡的鴿哨聲,這是老北京電影中常出現的鏡頭,相信也是老北京人記憶深處的古都印記。

這種老北京的聲音你是否還聽過?

他是“田家鴿哨”第三代傳人田振江,從小跟著祖父學手藝,十七八歲時已經能獨立製作鴿哨了,如今花甲之年的田老依舊在“玩”著這個伴隨了他半輩子的“玩意”。

2016年田家鴿哨被列入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目錄,田振江被認定為東城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北京鴿哨製作技藝傳承人。

這種老北京的聲音你是否還聽過?

鴿哨又叫鴿鈴,是戴在鴿子身上的哨子,因哨口受風角度不同,強弱有別,哨音便呈現出高低變化,

清軍入關後,八旗子弟興起了養鴿子,鴿哨文化也隨之興起,但是鴿哨也屬於消耗品,玩的久了難免會有所損耗,這就衍生出了一個新的行當—修復鴿哨的手藝人。當時田老的祖父乾的就是這個買賣,因手藝精到,漸漸在圈裡打響了名聲。後來,由於鴿哨日漸稀少,一些鴿哨玩家就找田老的祖父仿製,一時間生意好得不得了。

這種老北京的聲音你是否還聽過?

這種老北京的聲音你是否還聽過?

田振江從小就跟著祖父學手藝,為了使自己的技藝更加精益求精,他的手不知道被刻刀劃過多少次,田老常說“打磨手藝,就得把性子晾一晾, 磨性子就是工匠精神”。

這種老北京的聲音你是否還聽過?

北京的鴿哨,大致可以分為葫蘆、聯筒、星排、星眼這四大類;而製作鴿哨的主要材料有竹、葦、葫蘆、瓢等。

這種老北京的聲音你是否還聽過?

製作鴿哨是個精細活,一削、一刻、一剜都需要沉得下心來,

不論什麼樣的材料,製作鴿哨都要一點一點的打磨,要打磨得薄如瓷胎,因為鴿哨不能太重,不然鴿子會不堪重負,因此一枚鴿哨也不過七八克中,大點的也不過一二十克。

這種老北京的聲音你是否還聽過?

如此小巧的鴿哨不僅要“宮商角徵羽”五音齊備,還要使其發出的音純淨和諧,這需要手藝人的精心佈置和耐心打磨,即便是一個小小的細節都要真心以待,這是個需要耐心細緻又能忍受孤獨的“活兒”。

這種老北京的聲音你是否還聽過?

“誰借風鈴響,朝朝聲不休”,

那些曾經盤旋在衚衕上空的“老北京的聲音”如今似乎已無處去尋了。

這種老北京的聲音你是否還聽過?

這種老北京的聲音你是否還聽過?

這種老北京的聲音你是否還聽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