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7 瘋狂舉債下的房地產泡沫,要是到了欠債還錢的時候就呵呵了!

投資品的價格,從來都不是由新增供給決定。

如果房地產既然是投資品,那麼用庫存或者說新增供給來定價就是錯誤的。

道理非常簡單,大家都知道股票是投資品,如果有人跟你說,今年的A股會大漲,因為IPO暫停了、沒有股票供給,你會信嗎?

當然不會!肯定覺得很搞笑對不對!因為大家都知道,股價一漲起來,存量的股票都是新增供給。

中國歷史上IPO供給最少的年份08年、13年都是熊市。美國次貸危機的源頭在房地產,而房地產庫存從07年開始下降,恰好是房價開始下跌的時候。

瘋狂舉債下的房地產泡沫,要是到了欠債還錢的時候就呵呵了!

恰恰相反的是,投資品的漲價往往伴隨供給上升,這說明決定投資品價格的關鍵是需求。

比如07年是股票融資的高峰,而上證綜指漲到了6000點。比如說美國2000年到2007年新房庫存持續上升,而房價也一路上漲,2012年以來的房價上漲也伴隨著新房庫存的再度回升。

比如中國這一輪的房價上漲始於15年,恰恰是在房地產庫存的頂峰房價開始上漲,難道那個時候的房子供給不多嗎?

而供給越多價格越漲,這恰恰說明決定投資品價格的核心因素絕非供給、而是需求!

決定中國房價的核心是舉債、是貨幣增速。

正常情況下,居民對房地產的需求與其收入增長相關,美國房價的長期漲幅也就差不多是居民收入漲幅。

然而本輪中國房價漲幅遠超居民收入漲幅,其核心因素在於居民舉債。15年時,居民部門月度貸款只有3000億左右,按照居民收入每年10%的漲幅,那麼17年的居民月度貸款應該是3600億,到18年是4000億。

但實際上17年居民月度貸款已經翻番到了6000億,到了18年1月份達到了令人恐怖的9000億,居民舉債的增幅遠超其收入漲幅,這才是本輪房價上漲的核心原因。我們在去年看錯了房價,主要的原因是低估了居民舉債的瘋狂程度。

瘋狂舉債下的房地產泡沫,要是到了欠債還錢的時候就呵呵了!

去槓桿收貨幣,舉債下滑是房價最大的挑戰。

在過去的10年,中國的地產行業經歷了三輪繁榮週期,中國房價在09-10年、12-13年、16-17年經歷過三輪大漲,恰好對應中國企業、政府和居民的三輪舉債。

而在三輪加槓桿之後,中國經濟的總債務率水平已經比08年翻番,接近美國金融危機前的水平,不得不開始去槓桿。而去槓桿就意味著收縮貨幣,央行已經在年初警告大家、未來貨幣低增將是新常態。而從中國銀行業角度來觀察,過去其資產長期保持20%左右增速,而今年1月份的資產增速已經降至8%左右,比去年年初下降了一半,這還是在居民依然在瘋狂舉債的背景下。

而7-8%的貨幣增速,不僅滿足不了6.5%的經濟和3%的物價增長需要,連企業7%以上平均債務利息的償還都保證不了,又如何去支撐地產泡沫呢?

瘋狂舉債下的房地產泡沫,要是到了欠債還錢的時候就呵呵了!

借錢是要還的,不看好地產泡沫。

最近在中國投資圈很紅的達里奧,其對經濟的觀點其實非常值得大家思考。

他說經濟長期是由每個人的努力工作決定的,但如果想走捷徑,可以舉債消費,少幹多花,會讓經濟短期變好、資產價格短期上漲,但是長期來看,到了欠債還錢的時候,經濟就會變差、資產價格就會下跌。

所以,我們不看好瘋狂舉債下的房地產泡沫,中國的新時代不可能是靠舉債借出來的,而應該是靠努力奮鬥出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