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5 馮定遠:理性看待發酵技術,合理應用才能成為前進利器

中國水產頻道獨家報道,近年來,飼料業、養殖業逐漸步入了無抗、禁抗養殖的變革大潮中。企業要如何應對“無抗”飼料這一大趨勢,在新規來臨前做好充足準備6月15日,由廣東希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舉辦的2018希普生物“微生態 大健康 大未來”蛋白原料預消化技術研會(廣州站)上,國內知名專家學者,飼料養殖企業技術專家及行業精英等60餘人共聚一堂,分享了各自領域最新研究的進展及應對“無抗”飼料新課題的解決思路。

會上,華南農業大學教授、動物營養協會副主任馮定遠做了《發酵酶解技術在飼料預處理中的應用》的報告。馮定遠教授對於現階段的發酵酶解技術在行業以及實驗中的一些現狀進行了分析,並詳細介紹了這一技術的方方面面。

冯定远:理性看待发酵技术,合理应用才能成为前进利器

發酵酶解技術其實是微生物處理(發酵處理)和酶處理(酶解處理)這兩種技術的統稱。對於微生物處理,我們需要根據發酵原料、發酵目的、發酵菌種等進行分析。“微生物發酵的關鍵是菌種。”馮定遠教授解釋道,即使是同為芽孢菌,地衣芽孢桿菌和納豆芽孢桿菌這兩種菌發酵後在作用與應用工藝上也會有極大的不同。微生物處理相較酶解處理而言,最根本的區別是微生物處理是需要消耗營養物質的,而酶解處理並不用消耗營養物質。“沒有好的菌種和工藝,發酵飼料會得不償失!在不瞭解發酵的原理和實際情況,不要盲目應用發酵!優質飼料原料特別要慎重,而劣質飼料原料意義不大!”馮定遠教授直言。

雖然酶解技術相對而言比發酵技術較為簡單,但是對於酶解條件的篩選和優化是困擾眾多養殖生產的一大難點。對於飼料的酶解其實並沒有我們想的那麼簡單,通常情況下,我們通過同一類酶的有效組合和不同類酶的高效配合才能夠達成對於一些目標飼料進行酶解。而不同酶之間的配合酶解並非是1+1=2的關係,更多可能會出現的是1+1<2這種關係,所以需要對其進行更多的驗證才能夠利用好酶解技術。如何驗證這一問題,馮教授提到:我們需要對酶解產物響應面進行驗證才能直接的驗證酶作用的情況。而實驗表明酶解飼料預處理可以通過產物響應面優化酶解條件,從而達到高效的效果。

現階段,我國的發酵飼料仍處於起步階段,馮教授鼓勵行業多多探討,但不要高估和過度宣傳。讓更多的人重視活菌製劑的應用,包括在發酵飼料中的應用,釐清一些東西,減少一些誤區,讓發酵技術能夠健康發展,而非一陣風一陣雨,熱鬧過後卻並沒有推進行業進步。

2、本網所有轉載文章系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註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聯繫,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

3、如需轉載本網非原創(獨家)文章,同樣建議註明該文章的出處和作者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