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6 當今制度下的教師何去何從?

當今制度下的教師何去何從?

【富曉紅專欄】

當今制度下的教師何去何從?

據6月8日《今日頭條》報道,6月8日為止,2018年的安徽省中小學教師招聘考試全省尚有744個職業無人報名,1643個職業未達到開考比例,1546個職位資審為零,515個職位資審合格只有1人,2228個職位無人繳費,3318個職位競爭比小於3,其中244個職位競爭比為2:1,另103個職位剛好達到比列3:1,曾經炙手可熱的教師職位如今門口羅雀,這是誰之過?從另一層面折射出了當今教師的地位簡直低微卑賤。教師的權威若是蕩然無存,哪裡來好的教育?

最近的“嚴書記”事件,河南省西平縣王老師的辭職事件以及網上流傳的文章《一個大學教授的典型悲催經歷,太扎心......》無不訴說著當今社會做老師的尷尬地位,前不久網絡上流傳的一則笑話《困在廁所裡的老師》道出瞭如今的老師被套上太多的枷鎖,老師戴著鐐銬舞蹈,教育的舞姿只會越來越醜,我們的孩子只會越來越差,老師“跪著”教育是教不出“直立”的學生的。

當今制度下的教師何去何從?

惶惶不可終日的其實不僅僅是被家長威脅上告的王老師,當今制度下,大部分老師都惶恐。做體育老師的不敢安排劇烈運動或稍稍帶有危險性的運動項目,萬一摔傷或跑步過程中出了問題,責任重大,無法承擔,如此導致我們中國青少年的體質連續15年直線下降;做語數英老師的不敢逼著學生訂正作業,萬一學生想不開跳樓背上一輩子“殺人犯”的罪名,猶如王老師所說的“育人尚無功,怎可害人命?”如此導致班級學生更加兩極分化;做班主任的更是左右為難,如履薄冰,步步驚心,一不小心得罪了學生或家長,道歉認錯算是輕的,重者隨時可能飯碗不保,如此導致行為習慣有偏差的學生失去了重點教育的機會。

如今的教師不僅僅是弱勢群體的問題,簡直有點像“落水狗”,人人可以痛打。這是因為媒體的片面報道以及教育局和學校領導為了息事寧人或推卸責任或不作為,把所有的責任都推向手無寸鐵、因日日守於三尺講臺而不見世面甚至有些“井底之蛙”的教師。(面對家長的無理取鬧或上告威脅或領導的威逼只知道傷心難過、只知道憤慨悲哀,卻不知道尋求幫助,或據理力爭,或者說沒有地方和政策保護老師。這是當今老師最大的無助和悲哀。)

當今制度下的教師何去何從?

如果把學校比作教師的家,領導就是“父母”,教師就是“孩子”。當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回到家裡,不但沒有得到父母的支持和安慰,反而為了息事寧人或推卸“監護人”的責任讓他獨自承擔責任,甚至為了“大局”讓教師做些有辱士節的事情,如讓教師登門道歉,全校念檢討書等,甚至把他趕出家門(開除)。這樣的傷害和屈辱相信一輩子都難以磨滅和修復。而其他的老師面對這樣的不公會心寒:兔死狐悲,物傷其類。(其實兔死狐悲的老師是正常心理,別有用心的老師卻利用這利器傷害同類,教唆學生投訴老師,以達到自己因嫉生恨的報復或打壓目的,這是最可悲的,是老師中的敗類。但相信是極少數。老師也是普通人,總會有個別人渣或敗類,正常。)

如此不得不讓大部分老師在私底下想的都是如何不步後塵,如何保護自己?懷著這樣的心態中國的教育將會走向何方?而我們的教師究竟何去何從?是違背良心只為了生存而保飯碗?還是依然滿懷熱情站在三尺講臺上奉獻自己的愛心和耐心,最終為教育事業獻出畢生的力量,點燃中國少年的心智之火,讓知識的力量燎原?

當今制度下的教師何去何從?

熱愛教育要的,保護自己也要的。

《擺渡人》裡迪倫問催斯坦:“護送所有這些人,帶著他們長途跋涉,穿過荒原,然後看著他們消失,穿越過去等等,這趟下來一定很辛苦,我相信他們中間有些人並不值得你去這麼做。”

“開始我真的有想過這個問題,這是我的工作,我做就是了,保護每個靈魂平安無恙,似乎這就是天底下最重要的事情。過了很長時間,開始看清一些人的真面目,我不再對他們同情,我不再對他們和顏悅色,因為他們不配。”

靈魂擺渡人尚且如此,何況教師,教師也是人,不是神。受了委屈會哭,流血過多會死。

作為教師首先應該本著職業道德愛每一位學生,但如果在這過程中,家長不尊重,以“家長”的身份對你指手畫腳,甚至以“專家”的口吻“教訓”你該怎麼做?連最基本的分寸、禮貌都沒有,更甚者還以“上告”來威脅你,面對這樣無知又野蠻的家長個人以23年教師職涯的經歷得出結論:還是需要自保的。

在這過程中需要把整個情況書面整理記錄,以備後患,甚至有些談話需要錄音,以備在被“上告”的過程中當作自保的手段和證據。(這是多麼痛的領悟,也是個人的親身經歷)

當今制度下的教師何去何從?

辭職與留下跟隨內心而不是情緒

美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馬斯洛講到人有五大需求:第一需求是生存,第二需求是安全感,第三需求是社交,第四需求是尊重和愛,第五需求是自我價值的實現,也就是最高需求。

作為教師,如果當初的選擇是為了生存,為了穩定,為了地位;那麼在當今的社會環境和制度下,老師的穩定沒有了,隨時可能被投訴而下崗,地位更沒有,老師已經被比喻成了“戴眼睛的眼鏡蛇,”人人可以指責老師教導老師,人人可以長篇大論地大談教育觀點,不管有沒有文化,不管ta自己懂不懂教育,只要是個人都能指責發聲。在國外只有教育專家可以在教育方面發聲,而我們中國好像人人都是“教育專家”,高談闊論,頭頭是道。這是我們當今社會教育界的悲哀。孔子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如今的人恰恰相反,也應了一句話,無知者勇猛。

如此惡劣的環境跟最初的想法已經完全背道而馳、南轅北轍,那麼可以果斷辭職了。

如果是真真切切地喜歡教育事業,看到學生進步而雀躍,得到家長的信任為珍寶,覺得從中實現了自己的價值;那麼個人認為不管環境多麼惡劣,現實多麼骨感而殘酷,一樣可以義無反顧地留下,站在三尺神臺上,直到“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因為那是你熱愛的,喜歡的,體現你人生價值的,儘管心有慼慼,但終究滿懷希望;儘管傷痕累累,但終究情深意切。

我是!那位本想寫請假條最後情緒失控寫成辭職信的王老師也是,最終在6月4日重返她熱愛的講臺。相信大部分老師是這樣的,我們常常眼裡含著委屈的淚水,內心卻依然燃燒著熱愛教育的赤誠,在教育的道路上蹣跚而堅定地行走著。

當今制度下的教師何去何從?

大部分家長還是尊重老師的,體會老師的不易。

前不久人民日報曾發文:《孩子,媽媽希望你能遇見一位手持戒尺、眼中有光的老師》其中有幾段話特別感人:

“孩子,當你再讀一些書,再閱讀一些人,再經一些事,你就會明白,一位眼中有光、靈魂有愛的老師會對你產生怎樣的影響:他們的公平與善良、真摯與光芒,會在你清澄的眼睛中映照出這個世界最初的模樣,也會在你幼小的心靈裡播種下未來的人生第一個夢想。”

“孩子,你要知道,一味地遷就和讓步,盲目的鼓勵和寬容,只能培育出溫室的花朵,無法教育出參天的大樹。好的教育必然是寬嚴相濟、獎罰分明的;好的老師,必然是管教同步,嚴慈同體的。”

“現在,我們的教育處處瀰漫著‘在家中,父母捨不得管,在學校,老師不敢管’的氣息。這是時代教育的悲哀,是‘鼓勵教育’的誤解,是師生關係的錯位,也是對教育本質的偏離和褻瀆。”

“孩子,只有負責的老師才管學生。所以對你要求嚴厲的老師,你不要心生敵意,反而要心懷感激。因為只有負責的老師才會頂著種種壓力和風險,去苦口婆心或大動干戈地管教你。他期待你成才變好,才如此出力不討好。這是傳道授業的悖論,也是為人師道的深情。”

這位母親已經把我們教師如今尷尬的處境,教育的迷茫沼澤,教師的深情厚意描寫的淋漓盡致了,相比教師本身來訴說更具效能和說服力,也相信這樣的家長不在少數。所以我們的教育還是有希望的,儘管感覺有些渺茫,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當今制度下的教師何去何從?

結尾

讓我們的教師隊伍更強大更優質,以愛傳愛,以心換心,把教育事業進行到底。從最近的“嚴書及”事件,和“河南王老師的辭職”事件來看,教育局和學校領導也開始有所行動,這對我們教師來說也許是一個好形勢的開始。教育事業不僅能實現教師個人的價值,而且前途光明,使命光榮,但任道重遠。

當今制度下的教師何去何從?

富曉紅,少兒心理諮詢師、《校長傳媒》專欄撰稿人、國家級形體教練、瑜伽教練、高級形體禮儀指導師,從事教學23年來積累了大量教學經驗,每一次的教學都是一次實踐,如何和學生溝通,如何說話,選擇什麼時機說話,都成了不斷研究的課題。終極目標就是幫助自己和更多的家長和學生走上更幸福的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