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3 歷史上,蘇家灣是合肥與巢湖交界處

歷史上,蘇家灣是合肥與巢湖交界處

當我在屏幕上鍵出“蘇家灣”三個字的時候,我倒真的泛起鄉愁了。

我喜歡中國文學中的古詩詞,尤其是其中的田園詩。每每在閱讀,吟詠這些詩作的時候,我就會想起我的老家——蘇家灣。我甚至認為如果我不曾有過在蘇家灣度過的那段童年生活,我也許就不可能像後來那樣喜歡田園詩。來自各方面的信息告訴我,那個常常伴隨著古典詩詞出現在我記憶屏幕上的蘇家灣已經不復曾在了!

啊!我的蘇家灣!

1949年到南京來上中學填寫登記表,在籍貫一欄裡,姐姐叫我填上安徽,巢縣,柘皋,界墩集,蘇家灣。其實姐姐也不知道籍貫是什麼意思。如果她知道什麼是籍貫,她就應該叫我寫安徽,合肥,蘇家灣。她讓我填寫的實際上是郵路,巢縣,柘皋,界墩集則是郵件轉運地。

那時候,農村沒有郵局只有郵政代辦點。界墩集有家雜貨店,蘇支金開的。他的雜貨店就承接了郵政代辦業務,郵政局給他支付報酬嗎?照道理說,應該是有的。但也難說,因為那時候一切都不正規。郵件由柘皋方面送來,到了界墩集就不繼續走了。

歷史上,蘇家灣是合肥與巢湖交界處

界墩集附近的村莊裡哪家有人在外鄉做事的,哪家自有人隔三差五逢集的時候,去支金的店裡問一聲“有信嗎?”經常有信的人家,界墩集周邊非常少,寥寥數家,天長日久,支金都認得。聽到有人問信,支金抬一眼看看,二話不說就回頭到櫥櫃裡翻檢,然後告訴你有或是沒有。有時候,連翻檢都都無需,只要一聽聲音,連頭都無需抬。沒有,就告訴你一聲;有,就轉身到櫃子裡去取信。去取信的也未必是信主家,村上人,知道某家有人在外鄉,也可以不經委託就代為查問。如果有,就順便替你帶回來。當然這是無需簽名蓋章的。簽名要識字寫字,可那時候有幾個人會寫字呢?至於蓋章,可以肯定地說,大多數村莊沒有哪家的什麼人有圖章。儘管無需簽名蓋章就可以代取郵件,但也沒聽說那時候誰家的信被冒領之類的事。

蘇家灣是有幾家經常有信來的。

1949年前,蘇家灣西頭子蘇自善家有三個子侄在軍界政界做事,還有一個在上大學;東頭子蘇自餘家的老四蘇自方在南京開店做裁縫。還有一個也是“自”字輩的誰誰誰有個兒子叫蘇三民,也在外地軍界服務。我有個舅舅在甘肅華家嶺的空軍無線電臺,而我外婆一家又和我們住在一起,因而信總是寫到我家。

久而久之,我姐姐就把安徽巢縣柘皋界墩集蘇家灣當成了籍貫。事實上我的籍貫是安徽合肥蘇家灣。那時候蘇家灣屬合肥,而界墩集則屬於巢縣。

歷史上,蘇家灣是合肥與巢湖交界處

最憶是巢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