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9 不想做理財界的“小白”這些要點你一定要學會

轉眼已經到了2018年的年中,上半年的結餘想拿來理財,又不太懂理財的知識,此時此刻是不是隻相信銀行理財?雖然銀行理財是最穩妥和保險的,但也不能一點知識都不儲備就盲目的去理財,不做理財界的“小白”,才能幫助你更好的累積資金,也讓你在銀行理財方面得心應手,遊刃有餘。

要擺脫“小白”身份,首先就要學會以下這四個銀行理財的正確方法。

一、懂得如何去看

準備在銀行購買理財產品,首先要學會看合同或說明書,要確認發行產品的主體是銀行發行,還是保險公司,或是基金公司發行的。比如:帶有“本理財產品由××銀行發行”字樣的就是代表這個理財產品是銀行發行的;而標註著“本產品由××銀行代理銷售”字樣,你就要小心了,這是銀行代銷第三方的產品;而出現“××保險公司的保險合同”,則100%是保險產品。

仔細看好合同或說明書,才能確認自己購買的產品類型,也能避免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購買了不合適的產品。

二、懂得各種對比

在購買銀行理財產品前,一定要學會對比,不只是對比各家銀行不同產品的收益率,更是要懂得對比,同一款產品的歷史年化收益。當你聽到理財師推薦一款產品號稱是高歷史年化收益的產品,那你就一定要小心了!要知道,天上不會掉餡餅,歷史年化收益越高意味著需要承擔的風險就越大。

比如目前銀行理財歷史年化收益普遍在3.5%~5%左右,如果銀行工作人員向你推薦一款號稱歷史年化收益率8%的產品,那麼肯定是高風險產品。而且這個歷史年化收益率也不完全能保證下一個投資期也是如此高收益。

三、懂得如何提問

購買理財產品前,要多向銀行工作人員提問,把你擔心的問題都具體的問出來。

例如:產品保本保息嗎?產品是否是銀行自行發行的產品?產品可以提前支取嗎?提前支取會影響本金和利息嗎?可以質押貸款嗎?預期年化利率多高等等。問得越詳細,對於你掌握這款理財產品的信息越有幫助,且能夠幫助你分辨這款理財產品是否可以購買,如果工作人員面對你這麼多問題閃爍其辭,或根本不予回答,那麼就要小心其中有詐。

四、懂得審查環節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你一定要保持自己的通訊設備通暢,手機或座機都能夠隨時接聽電話,也要隨時注意手機的短信,因為買好產品後,會收到扣款短信,這也是一個審查回顧環節。如果買的是理財產品那麼收到的應該是該銀行發來的理財產品申購短信;如果收到的是基金公司資金扣劃的短信那買的就是基金;如果收到的是保險公司資金扣劃的短信那買的就是保險。

此時你要注意了!購買保險後都會有一個問詢電話,如果你是被誤導在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購買的保險,那麼就要在接到電話被問詢時堅定的說自己不需要購買此項保險,是被誤導,必須全額返還本金。如果只收到了短信而沒有電話的話,那就在10天內去辦理退保,因為保險有10天的猶豫期,在猶豫期內退保是不會扣手續費的。

去銀行買理財產品,也有可能遇到“坑”,那還要不要買銀行理財了呢?如果沒有更穩妥的投資渠道,當然建議你要合理配置理財產品。關鍵是選擇正規的銀行,增強自己的辨別能力,多學習理財知識,通過多維度理財降低風險,才能獲得較高的收益。 N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