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1 曾經的香餑餑,融資超過25億元的無人貨架,如今無奈轉型求生存!

每一場商業革命的背後都凝聚了無數人的辛酸和血淚。

曾經寄予了多少的希望,受挫於風浪之後就帶來多少失落。

當前路之光被遮擋,星星之火能否帶來重生的希望?

曾經的香餑餑,融資超過25億元的無人貨架,如今無奈轉型求生存!

01

無人貨架掀起創業浪潮

一張二維碼,一個貨架,一些商品,無人監督,選貨、支付全程自助。佔地面積小,成本低廉、安裝迅速等等優勢掀起了無人貨架的創業熱潮。無人貨架的賽道上迅速湧現出大批的創業者,商業的戰爭迅速打響。

據瞭解,目前國內有超過5000萬家企業,每年以超過500萬家的速度增長。無人貨架在一、二線城市有1億左右可瞄準的用戶,企業終端貨架容量10~20萬,早期有10~30億元的市場空間。

截至2017年9月末,至少有16家無人貨架獲得投資,最高的達到3.3億元,融資總額超過25億元,屢屢刷新的融資金額讓無人值守貨架成為新零售下的一匹黑馬,成為共享充電寶和共享單車後的新風口。

2017年6月,阿里巴巴原聚划算的總經理閻利珉在成都創立果小美,用了不到半年的時間,經歷數輪融資,金額超5億元,跑馬圈地擴張就此開始。據果小美當時披露的數據顯示,日均交易額已破百萬,服務企業超8萬家,業務覆蓋全國59個城市,貨架終端數量近10萬。

無人貨架的另一巨頭猩便利緊隨其後,在2017年11月獲得3.8億元A1輪投資,猩便利、果小美等強勢玩家的入局,以及其在極短的時間內獲得融資的情況瞬間引爆行業。

去年年底,大玩家們紛紛出現。騰訊領投每日優鮮便利購,阿里聯合美的集團推出“小賣櫃”,正式宣佈進軍無人貨架領域。順豐推出無人貨架“豐e足食”,餓了麼推出無人貨架“e點便利”。京東X無人超市宣佈將在鄭州、長春、成都等多個省會城市開設100家門店。還有其他眾多商業巨頭陸續加入無人貨架的市場,看好無人貨架的發展前景。

曾經的香餑餑,融資超過25億元的無人貨架,如今無奈轉型求生存!

02

搶佔市場點位,開啟瘋狂廝殺模式

賽道上的創業者競爭火熱,商場上也是一片廝殺。在辦公室無人貨架市場這樣一個受資本驅動的市場,企業很容易陷入補貼大戰之中。佔據更多的場景點就意味著能夠在這場競爭中獲得絕對的優勢,所以場景和流量成為了無人貨架企業在這場商站中的賽點。入場的門檻低也使得更多的創業者瘋狂地想要擠進賽道。

2017年9月,果小美創始人閻利珉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果小美在2017年的規劃是開到8000-10000個點位。去年年底,果小美總裁殷志華也表示,2018年將鋪設100萬貨架。2018年1月,猩便利突破30000個點位。

果小美市場BD為了佔據更多的領地,不顧點位的質量,盲目投入資金,甚至連十幾個人的公司,5個人的公司都鋪進去。

曾經的香餑餑,融資超過25億元的無人貨架,如今無奈轉型求生存!

無人貨架企業一路狂奔,瘋狂地擴張地盤,搶佔點位,燒錢續血,不考慮點位質量,花錢買競爭對手淘汰掉的無效點位信息。價格戰、數量戰、毀壞貨架、散佈競品謠言等等惡劣手段層出不窮,無人貨架市場徹底呈現出惡性競爭的場面。

另外,無人貨架看似入局難度低,但同時無人貨架對物流、打造供應鏈體系和精細化運營的要求極高。儘管無人貨架快速擴張,但是落地擺放之後卻往往無法獲得盈利。部分品牌貨架只顧搶佔點位,忽視了已有點位的後續經營鞏固,致使供大於求、管理困難、盈利受阻等問題的產生,這些狀況使得無人貨架風波不斷。

有業內人士透露,很多無人貨架最初預想的商品丟失、盜損率可以控制在5%-10%,但實際運作中遠遠超過預期,盜損率高達30%-50%。而要想將無人貨架維持下去,打造一個強大的供應鏈體系,降低商品損耗,達到低成本高效率並且獲得盈利同樣是發展的關鍵。

曾經的香餑餑,融資超過25億元的無人貨架,如今無奈轉型求生存!

03

慘遭行業大洗牌,企業轉型求生存

2018年上半年,無人貨架行業風雲突變,蜂擁而上的無人貨架企業也開始出現洗牌和分化。融資困難,裁減員工,無人補貨,創業者跑路等等負面消息撲面而來。曾經在浪尖上的無人貨架呈現出落敗的趨勢。如今,到底是敗局已成,抑或是柳暗花明,無人貨架今後的發展道路究竟何去何從?

無人貨架在2017年興起時,風起雲湧,整個行業吸收了近30億元的投資金額,但在今年年初,一些無人貨架創業公司開始出現轉型或者倒閉。競爭場上陸續有人退出,行業的動盪使得資本者和創業者都在思考謀劃,後續的道路應該朝著哪個方向走下去。

友盒便利創始人陳惠魯表示:“這個行業讓資本給毀了,我們最近也在轉型,裁撤了很多人,籌備區塊鏈,轉型為新零售第一鏈。”對於轉型做新零售第一鏈,陳惠魯有八、九成的把握。他曾對外預測,半年之內,如果無法獲得新的資金融入,行業內會有更多的品牌企業退出市場。

能夠在這場風波後存活下來的企業少之又少。創業者的急功近利,對未來市場過於理想化,瘋狂擴張地盤的舉動,忽略了貨損情況、盈利、補貨速度等等,脆弱的根基不足以抵擋行業的動盪。

與此同時,同樣做出轉型決定的企業還有果小美。4月26日,針對業內瘋傳的融資、業務受阻等問題,果小美對外發布官方聲明,除了對不實謠言進行闢謠外,接下來要做轉型。

曾經的香餑餑,融資超過25億元的無人貨架,如今無奈轉型求生存!

據瞭解,接下來果小美業務轉型分兩步走:

第一步,開展“與第三方聯合運營以及區域合夥人制的輕模式”,即通過與便利店等第三方的合作,利用別人家成熟的供應鏈來彌補無人貨架的短板。

第二步,開展“雲端業務”電商,即以辦公室零售場景為核心的熟人拼團模式。

閻利珉曾說,果小美是自己的一個夢想,是一個大項目,憋著一口氣也要把它做下去。

隨後,在今年5月9日,猩便利也做出了轉型的決定,對外宣佈,轉型便利店,並自建鮮食生產基地,搭建起完整的鮮食供應鏈。

中科創星投資經理丁秀豔表示,目前無人貨架企業的轉型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向智能貨櫃轉型,減少貨損,硬件成本增加,且部分重力感應技術等可提高購買效率;另一方面,售賣產品轉型,從低毛利產品轉向一些高毛利的產品,如蛋糕甜點咖啡等,利潤高,週期短;做基礎設施平臺,為第三方賦能等。

眼下,無人貨架正經歷洗牌期,整合、離場成為行業裡的常態。在這場風波中倖存的頭部玩家們紛紛謀求轉型,尋找生機,為將來的發展爭取更多的機會和資本家的關注。

曾經的香餑餑,融資超過25億元的無人貨架,如今無奈轉型求生存!

經歷了一場巨大風波的洗禮也許並非是一件壞事。無人貨架起初的願景是美好的,正是因為前景可觀才使得創業者在這場商業革新中顯得更加浮躁。快速的淘汰在這場戰爭中落敗的企業,真正規範好這個行業的規則,穩固根基,將戰爭中出現的漏洞迅速填補好,提升綜合實力,或許以無人貨架的流量價值和潛在市場,星星之火也可能絕地求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