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0 CDR首單來襲 證監會今日凌晨披露小米A股招股書

6月11日凌晨,證監會官網披露小米集團《公開發行存託憑證》文件。至此,小米成為CDR試點的第一單申請。

CDR首单来袭 证监会今日凌晨披露小米A股招股书

同股不同權、H股+CDR發行、獨角獸概念……小米的眾多標籤隨著遞交申請的那一刻,讓中國資本市場盼望良久的擁抱新經濟成為了現實。那麼究竟什麼是CDR那?CDR全稱China Depository Receipts,意為中國存託憑證,由存託人簽發、以境外證券為基礎在中國境內發行、代表境外基礎證券權益的證券。

申請的條件包括: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市值不低於2000億元,或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於30億元且估值不低於200億;設立持續經營3年以上,最近3年內實際控制人未發生變更等。

根據已公佈格式內容要求,企業向證監會遞交申請文件,報請證監會核准。公開發行CDR,需要向滬深交易所提出上市申請,交易所審核同意後,雙方簽訂上市協議。那麼,此次招股說明書都有哪些看點?

小米到底賺不賺錢?

CDR招股書中最令人關注的是小米的營收和利潤情況。

CDR招股書披露,2015年、2016年、2017年和2018年第一季度,小米的營業收入分別為668.11億元、684.34億元、1146.25億元和344.12億元;小米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母公司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分別為負22.48億元、2.33億元、39.45億元和10.38億元。

此前,小米在香港IPO披露了其2017年經營利潤為122.1億元,經調整經營淨利潤為53.6億元,淨利潤為虧損438.9億元。

此次小米CDR招股書開篇“重大事項提醒”,不僅公佈了2017年小米淨利潤為虧損438.9億元,還新增加了一個“公司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母公司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為39.45億元。值得投資者注意的是,CDR招股書僅在第353頁介紹了一次小米“經調整經營淨利潤”為53.6億元。

證券專家解釋,CDR招股書公佈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母公司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與港股招股書公佈的“經調整經營淨利潤”,兩者主要差異為:股權支付費用算不算非經常性損益,要不要扣除理財產品投資收益和政府補助等。

此外,CDR招股書在披露“境內外信息披露差異”章節中,介紹了小米在報告期間經調整經營淨利潤為負3.03億元、18.95億元、53.62億元和16.99億元,盈利狀況良好且盈利能力增強。

IoT平臺連接非手機PC類設備超過蘋果

招股書披露,報告期內的小米IoT和生活消費產品收入分別為86.91億元、124.15億元、234.48億元和76.97億元。僅2018年第一季度的收入達到了2017年全年的32.8%。

招股書引用艾瑞諮詢的數據顯示,小米盒子2017年的出貨量在中國境內排名第一。另據奧維雲網(AVC)的數據,4月份小米電視線上線下總出貨量躍居中國第一。

招股書還披露,小米IoT平臺連接了1億臺設備(不包括智能手機及筆記本電腦),以聯網設備數量口徑統計,小米佔全球消費物聯網市場份額為1.9%,亞馬遜和蘋果分別為1.2%和1%。

根據此前在香港遞交的招股書,截至2017年底,小米佔全球消費物聯網市場份額為1.7%,亞馬遜和蘋果均為0.9%。小米鞏固了對亞馬遜和蘋果的領先地位。

小米CDR上市還得幾步?

從前期富士康、寧德時代等“獨角獸”的審核流程來看,監管層對創新型企業的審核是持優先態度的,這也就意味著小米的CDR申請審核速度大概率也會因“綠色通道”快速前進。

嚴格意義上來講,CDR的審核和IPO流程無異,根據發行審核的步奏,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以下簡稱首發)的審核工作流程分為受理、反饋會、初審會、發審會、封卷、核准發行等主要環節。

唯一不同的是,證監會新成立的科技創新諮詢委員會需在創新型企業的發行申請中發表觀點,比傳統的IPO多加了一步政策諮詢意見的表達。

最終決定小米能否成功發行CDR的還是發審會。據接近證監會的相關人士表示,諮詢委是對企業是否符合試點標準提出諮詢意見,從專業角度來衡量企業是否有自主創新的技術。而發審委則審核試點企業是否符合法定上市條件,對企業進行全面合法合規的審核和信披合規審核。兩個機構有明確職責,各做各的事,不存在替代性。

誰是下一個小米?

考慮到市場承受力,證監會表示將嚴格掌握試點企業家數和融資規模,合理安排發行節奏。

按照監管層設定的試點門檻,即CDR試點企業必須是已在境外上市且市值不低於2000億元人民幣的紅籌企業;尚未在境外上市,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於30億元人民幣,且估值不低於200億元人民幣,或收入快速增長,擁有自主研發、國際領先的技術,同行業競爭中處於相對優勢地位的紅籌企業和境內企業。

目前來看共有5家已在海外上市的創新企業符合發行CDR的標準,分別為阿里、騰訊、百度、京東和網易,其中騰訊明確表示暫不考慮發行CDR。國金證券表示,市場預期阿里巴巴、京東下一步申請CDR可能性較大。

(綜合自:每經網、第一財經日報、雷科技、券商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