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2 泉城濟南第一烤肉和第一湯菜

黃家烤肉是濟南名吃製作材料有健康活豬、大茴香、小茴香等。起源於明末清初,由黃氏家族創制,距今已有300多年曆史。黃家烤肉整豬烤制,以其皮黃酥脆、外焦裡嫩、肥而不膩、久放長存聞名於世。

泉城濟南第一烤肉和第一湯菜

傳說早在元朝,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黃家灣有一個姓黃的在朝中做武官,因打了敗仗被貶回原籍。其隨從中有一蒙古人經常點燃樹枝烤羊肉吃,鮮美的味道吸引了很多人。黃家因此受到啟發,也經常烤肉吃,不過,因為此地世代養豬,主要是烤豬肉吃,而且是將豬肉割成塊烤。到明朝末年,終於發展到用特製的爐子烤整豬和以烤肉謀生。因此,自明朝迄今,黃家烤肉已有300多年曆史了。

泉城濟南第一烤肉和第一湯菜

黃家烤肉與“瑞蚨祥”的創始人—孟洛川、孟覲侯為代表的“孟氏商人”還有一段淵源。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後,我國的民族工商業漸有發展。“孟氏商人”結交了不少豪門顯貴,也把黃家烤肉這種章丘名吃帶到了宮中。據說慈禧太后吃膩了御膳房製作的各種山珍海味,偶爾品嚐一回“章丘黃家烤肉”,但覺此肉肥而不膩,皮酥肉嫩,異香別具,回味悠長,便重重賞了孟洛川,傳說還御賜給黃家一面銅牌,以資褒獎。

泉城濟南第一烤肉和第一湯菜

食品用料

主料:健康活豬約60千克

配料:大茴香150克,小茴香100克,丁香150克,花椒50克,粗鹽1500克,秫秸杆4根,薄白紙1張,幹麥秸40千克

製作方法

1、將豬宰殺後,去內臟,褪毛,清洗乾淨,去骨每間隔2釐米左右劃割一刀深度約0.5釐米。對於厚的肉質部分先切片成兩層,再順豎刀切割間隔仍約2釐米,整個豬劃切完後搓配料。

2、把配料研磨成末粗鹽除外,將全部配料放入盆中攪拌均勻搓撒到豬肉上,要在劃割的肉條深處也搓上配料,搓完後醃漬30分鐘左右。用雙肉鉤勾住豬的後三叉骨,倒著掛起來,用秫秸段撐開後肘部和豬後膛,再用鋼筋做的扒條卡住豬腰的外部,形成桶狀,再用秫秸撐起豬中膛和前膛,使豬身圓起來,便於烤制時受熱均勻。

3、用麥秸把烤爐點燃,往爐內投40千克麥秸,使其充分燃燒,而後將風口用石板和煤灰堵嚴。將白紙糊在豬開膛的肉沿上,防止汙染,將撐好的豬擔在爐上口,將一口大鍋反扣在爐口上,用土糊好,稍微能冒出青煙即可。

4、從爐口封閉時算起,過45分鐘烤肉既熟,掀開大鍋,抬出烤肉掛起,用刀颳去豬皮上焦糊的外層,而後取肉切成薄片即可食用。

泉城濟南第一烤肉和第一湯菜

營養價值

烤整豬,經山東省食品衛生監督檢驗所檢驗,其蛋白質含量為23.4%,脂肪含量為43.1%,鹽含量為1.3%,水分含量為31.6%。剛出爐的烤肉,異香撲鼻,味飄數百米之外,聞之增食慾,吃之皮脆而酥,肉質鮮嫩,肥肉不膩,瘦肉嚼之回味無窮。烤肉的吃法多種多樣,既可做酒餚又可做飯菜。單吃鮮香可口,不同的部位具有不同的特色。臀部的上頭佔整豬的3%左右為蟈蟈肉部分,其特點是肉瘦,鹹淡可口;烤豬中間部分的兩條裡脊是最好部位,其肉色質鮮豔,嫩而好嚼;再向下是腱子肉,其特色是瘦肉為主,有咬嚼,作為酒餚甚佳;胸部,肉瘦無亂絲,質量好,營養高。整個烤豬最珍貴的是“家雀頭”,一頭整豬隻有兩個,其重量不過二三兩左右。若把烤肉與白菜或豆腐一起燴制,則更是別具風味。另外,燒餅夾烤肉,單餅卷烤肉,章丘大蔥、甜醬配烤肉等吃法,都深受群眾歡迎。由於整豬經過特製高溫爐燜烤後,水分降低,脂肪減少,蛋白質成份相對增加,且無菌、易貯存,攜帶方便,所以是老幼皆宜的高級營養食品和宴席佳餚。

泉城濟南第一烤肉和第一湯菜

特點

皮香酥、肉軟嫩,肥而不膩,回味悠長。

飲食小常識

1. 單食鮮香可口

2. 烤肉燉豆腐

鍋中放入適量清水煮沸,將切好的烤肉放入鍋中,再煮沸約2-3分鐘後,放入切好的豆腐、白菜至煮沸,停火,加入蒜末、辣椒粉(因人而異),即可食用。

3. 夾燒餅(濟南章丘一絕)

將切好的烤肉(五花肉最好)放入剛出爐的燒餅中,

片刻即食。再佐以章丘大蔥或青椒,則別有一番風味。清香四溢滿口留香。

4. 青菜爆炒。

泉城濟南第一烤肉和第一湯菜

奶湯蒲菜是山東省濟南市地區的特色傳統風味名菜之一。是用奶湯和蒲菜烹製成的“奶湯蒲菜”,湯呈乳白色,蒲菜脆嫩鮮香倍增,入口清淡味美,是高檔宴席之上乘湯菜,素有“濟南湯菜之冠”的美譽,又歷來被人們譽為濟南第一湯菜。

泉城濟南第一烤肉和第一湯菜

蒲菜是濟南大明湖的特產之一,它是香蒲的嫩根,色白脆嫩,入饌極佳。《濟南快覽》說:“大明湖之蒲菜,其形似茭白,其味似筍,遍植湖中,為北方數省植物菜類之珍品。”評價實在是再高不過了。用奶湯和蒲菜烹製成餚饌,脆嫩鮮香倍增,入口清淡味美,素有“濟南湯菜之冠”的美譽。“奶湯蒲菜”早在明清時期便極有名氣,至今盛名猶存,奶湯蒲菜”是濟南風味菜。濟南風味菜更注重使用高湯調味,也就是人們所說的用“清湯”和“奶湯”調味,故而“清湯燕菜”、“清湯銀耳”、“奶湯魚翅”、“奶湯桂魚”、“奶湯蒲菜”、“清湯蝴蝶海參”等都成為享譽已久的魯菜名品。 湯料入饌佐味,歷史相當長久。公元6世紀山東高陽太守賈思勰所著的《齊民要術》,在談到山東民間烹飪技藝時就有以下文字:“捶牛羊骨令碎,熟煮,取汁,掠去浮沫,停之使清。”其實,這就是後人所說的“清湯”和“奶湯”的前身。經過許多年烹飪技藝的發展,當地廚師們總結出來一套選取肥雞、肥鴨和豬骨一起煮湯的工藝,並且適當地加入雞肉泥,吸收湯裡所有的雜質,於是便有了“清湯”。廚師們在“清湯”裡再放入骨頭一起煮,使骨髓溶入湯裡,於是就成了色澤乳白、鮮香味濃的“奶湯”。

泉城濟南第一烤肉和第一湯菜

做法

主料:蒲菜250克,奶湯750克

輔料;水發冬菇12朵,水發玉蘭片25克,熟火腿25克,料酒2茶匙,薑汁少許,蔥椒紹酒 25克,味精 2克 精鹽 3克 蔥油 50克。

流程

1.將蒲菜剝去老皮,切成3釐米長的段。冬菇、玉蘭片切成小片,放入滾水中燙過,撈出濾幹水。火腿切成象眼片。蔥切成段。

2.燒熱鍋,下油,爆香蔥,放入奶湯、蒲菜、冬菇、玉蘭片、鹽、薑汁、料酒煮滾,撇去浮沫,盛入湯碗中,灑上火腿片即可。

食譜特色:色澤乳白清雅,菜質脆嫩,湯鮮味釀。

泉城濟南第一烤肉和第一湯菜

工藝關鍵

1、蒲菜在使用前應用清水浸泡3~4小時,過水焯時,水一定要沸、要寬,一焯即撈出。

2、蔥椒紹酒是濟南菜中特殊的調味品,是將蔥白、花椒剁成泥用紗布包起來,放在紹酒中浸泡2小時,除去布包後的紹酒。蔥椒紹酒不宜加的宜少不宜多,過多不僅影響菜餚的湯色,而且影響其清鮮的口味。

3、取大蔥的蔥白切成大片入白油內炸出香味,撈出蔥白即為蔥油。

4、蒲菜本身無鮮味,蒲菜在烹製時必須用味厚而濃的奶湯烹製,使蒲菜得味起鮮。中久煮,以保持鮮嫩特點。

泉城濟南第一烤肉和第一湯菜

菜品特色

1.奶油蒲菜是山東濟南地區傳統風味湯菜之一。此菜色澤乳白清雅,菜質脆嫩,湯鮮香醇,是高檔宴席之上乘湯菜。

2.此菜使用的蒲菜亦稱“蒲筍”,是多年水生草本植物。

3.奶湯蒲菜所使用的蔥椒紹酒,是山東獨特的調味品,其製法是將淨花椒拍碎,蔥白切成細末,加少量紹酒拌溼,剁成細泥,再將蔥泥與花椒用紗布包起來,放在紹酒中浸泡一至二小時,除去布包,即成為“蔥椒紹酒”。

泉城濟南第一烤肉和第一湯菜

當代著名詩人臧克家寫過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家鄉菜味》,既歷數濟南風味美食,寄懷鄉憶舊的無限思緒,讓人讀來猶如詩一般情深意切。文中說“大明湖裡,荷花中間,有不少蒲菜,挺著嫩綠的身子,逛過大明湖的遊客,往往到岸上的一家飯館裡去吃飯。館子不大,但有一樣菜頗有名,這就是蒲菜炒肉……寫到家鄉的菜,心裡另有一種情味,我的心又回到了故鄉,回到了自己的青少年時代。” 食用蒲菜始於周朝,《詩經》裡就有“其嫩為何維筍及蒲”的詩句,南齊詩人謝眺的《詠蒲》詩也寫道:“離離水上蒲,結水散為珠,初萌實雕俎,暮蕊雜椒深”。這些詩句不但表明中國人民使用蒲菜有悠久的歷史,而且蒲菜自古就作為一種名貴的蔬菜使用。濟南大明湖集濟南群泉水彙集而成,湖中所產蒲菜為濟南特產之一。其色白脆嫩,入饌極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