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8 讀書技巧|《過目不忘的讀書法》幾點總結

讀書也是有套路的,甚至是套路滿滿,所以當我涉及到微書店這個行業後,我覺得應該跟大家分享我所見到的不同的讀書套路,今日推送由日本作家

樺澤紫苑寫作,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的流行書籍《過目不忘的讀書法》。

讀書技巧|《過目不忘的讀書法》幾點總結

相較於瑜伽書籍的偏哲學,這是一本4小時就可以看完的口水書,針對讀完即忘,讀不下去,不喜歡讀書這幾個問題,作者在書中給出了他的不同答案,而根據本書中最重要的主題,如何才能在讀書中做到“強化記憶”及“過目不忘”,作者認為只有兩個關鍵詞,分別是:

1、輸出

很多的大腦科學研究結果證明,最有效的記憶方法就是“將最初輸入的知識在7-10天的時間內輸出3-4次”。

而怎樣才算是“輸出”,如何“輸出”,作者給出了四條建議:

1)一邊讀書一邊做筆記,用筆在重要的內容下面畫線;2)給別人講解書中的內容,向別人推薦你讀過的書;3)將讀書時的感想、發現和名言名句寫到Facebook和Twitter上,與別人分享;4)在Facebook和郵件雜誌中寫書評或摘要。對於上述四種輸出方法,如果你能在一週內做了三種,與之前相比就可以極大地強化自己讀書後的記憶。

隨之,他又在第三章詳細說了"輸出“的實用技巧:

1)深化記憶——熒光筆讀書法;2)多角度勸人——電視購物讀書法;3)與別人分享讀書啟發——社交讀書法;4)提高水平後嘗試新的挑戰——寫書評讀書法;5)榨乾書中的知識——西柚雞尾酒讀書法(此條就是用盡各種方法重複1-4的步驟——馬掌櫃備註)

提到為什麼他一再告訴大家要注重“輸出”,作者樺澤紫苑說道:

通過不斷的“輸入”與“輸出”的循環,還可以進一步使你的思維敏捷,達到快速的自我成長。想象力豐富、對事物有著迅速的判斷能力,寫文章的速度自然也就隨之提高。效率提高之後,就能夠更加有效地利用自己的時間,4個小時能夠完成別人8個小時的工作量。
讀書技巧|《過目不忘的讀書法》幾點總結

2、碎片時間

現代人大部分都沒有整塊的時間用於閱讀,但在作者看來這反而是一件好事,他舉了一個心理學實驗來說明:

實驗者讓受測者連續看幾張寫有單詞的卡片,讓他們進行記憶。過段時間後,再讓他們回憶還能記起多少單詞。結果發現,最初和最後展示卡片單詞的回答正確率比較高,中間卡片單詞的回答正確率比較低。由此證明,不僅是在最初階段和最後階段的精力比較集中,就連記憶力也是很高的。


也就是意味著,如果花費15分鐘去讀書的話,”初始效應“和”末尾效應“各佔5分鐘,合計就有10分鐘的讀書時間記憶效果比較好。這樣重複4次的話,60分鐘時間內就有40分鐘的讀書時間處於精力集中的狀態。

所以,碎片化時間的閱讀應該是人人皆宜。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還沒有成為以寫作為生的作家之前,他的工作是一位精神科醫生,所以書中也有很多內容提及了他的自我成長與閱讀對於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是一本實用型書籍,

同樣適用於很多購買了瑜伽哲學類書籍,但沒有時間翻、看不懂、記不住、怎麼學的小夥伴們。

(作者:馬菁,瑜社藝術掌櫃,這同時也是她針對該書的領悟——輸出性分享的微信公眾號書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