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9 兩個月,27億播放量,《創造101》何以這麼火

兩個月,27億播放量,《創造101》何以這麼火

兩個月,27億播放量,《創造101》何以這麼火

大噶吼!最近二發發現,身邊的小姐姐們都集體沉迷於一檔女團青春成長節目,也就是當下非常火爆的《創造101》。“你pick了誰”這句話一時風靡網絡,參與節目的女選手們頻登各個自媒體頭條。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創造101》何以超過“跑男”,變成當下最火爆的綜藝節目。

两个月,27亿播放量,《创造101》何以这么火

《創造101》,簡單來說就是節目召集了101位美少女選手,通過任務、訓練、考核,讓選手在明星導師的訓練下成長,最終選出11位選手,組成全新的偶像團體出道。節目首播,播放量就到了2億;到目前為止,也就是開播不到兩個月,累計播放量達到了27億,直逼《偶像練習生》;在微博熱搜榜榜上,目前也已經超過1500次上榜。

两个月,27亿播放量,《创造101》何以这么火

這就要從這檔節目的製作初衷說起。這個節目,從一開始,就是為中國的千千萬萬女性受眾打造的。總製片人馬延琨直言不諱地表示,雖然有著“女生看男生是帶濾鏡的,女生看女生是帶刀子的”風險,但是女性也最能對同性的的不易和努力感同身受,更容易形成各種價值觀的討論。所以,與其說節目打造的是女團,不如說節目打造的是故事。

两个月,27亿播放量,《创造101》何以这么火

因此在相關的報道中,大家很容易找到“理想”、“野心”、“勤奮”、“夢想”這樣的關鍵詞。比如第四期節目中,所有選手整整哭了一期,這就引發了成千上萬少女觀眾的共鳴。

两个月,27亿播放量,《创造101》何以这么火

節目走到最後,會選出11個人組成偶像團體出道。而這11個人,並不是要投導師喜好,而是要投觀眾喜好,也就是說這11個人必須要得到粉絲的喜愛。出道後能走多遠,還是得看粉絲的力量。

而在粉絲裡,則是“得女粉絲者得天下”。女粉絲的戰鬥力是有目共睹的。比如鹿晗、易烊千璽等明星,無論是代言的產品還是自己的數字專輯,在銷量上都有不少女粉絲的功勞;一年飛幾十個城市就為了到機場應援、從攝影到P圖全都不在話下的女粉絲們,可是粉絲經濟裡核心存在。

那麼該如何獲取女粉絲呢?一味仿照日本、韓國女團的模式是不行的。何為偶像,偶像不同於“網紅”,不是擁有大長腿、錐子臉和一臉的玻尿酸就能獲取忠心的追隨者。相比“網紅”,偶像是更具有榜樣、激勵、正能量意義的公眾人物。

因此,除了選手顏值和導師陣容外,節目可以戳到社會痛點、能夠讓女粉絲們產生共鳴就非常重要。比如,當面對尖銳的問題時,大家要怎麼一起解決;別人落後的時候你要怎麼跟對方交流;你落後的時候你要怎麼面對;如何在大家面前勇敢地表達你非常想要這個舞臺等等,這也都是普通人要面臨的問題。因此,有人說在《創造101》裡看到了階層流動,有人看到了職場映射等等。

在選拔成員時,節目組最初的標準是“外表美好、內心強大”,非常“青春偶像”,因此有了像孟美岐、吳宣儀這樣的顏值擔當,但也有些成員看上去不那麼符合“大眾審美”,比如3unshine、Yamy、高秋梓等等。不過意外的是,這幾位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也就是說,選人的標準,節目組一開始就定製好了不同的方向,都代表了年輕人的某種偏好,包容性比較大,讓大家都有喜歡的選手可以pick。

两个月,27亿播放量,《创造101》何以这么火

中國的女團市場,遠沒有日韓女團市場成熟,更不要提成熟的經營模式了。成功出道、人氣又高的女團一個手數得過來。比如twins、S.H.E等比較老的女團。這些女團的作品,即使在今天,傳唱度都比較高,作品的主題都傾向於表達女性的獨立、勇敢、堅強,《創造101》目前的思路大概就是繼續捧出這樣的女團。

雖然《創造101》的雜亂的剪輯和混亂的賽制飽受批評,但是大家還是很喜歡這些美少女們的勵志成長故事。

一場大戰之後,會有11位小姐姐如鳳凰涅槃般,以嶄新的形象出現的公眾面前。但是事實上,國內經紀公司運營女團,尤其是偶像女團的經驗實在不多,市場上也沒有太多成功範例。女團人數眾多,大家的人氣高低不一,收入也不同,說要保持團結一心多少有點不現實;經紀公司方面,要給她們什麼程度的自由度以及團隊的每個人要怎麼發展,都是需要細細考量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