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1 奧特系列通鑑Z(十二)-你的眼睛將離開你的身體

奧特系列通鑑Z(十二)-你的眼睛將離開你的身體

【本週的奧特系列通鑑】

第十二章 《奧特Q》原企劃案完全研究解讀(前篇)你的眼睛將離開你的身體

《奧特Q》的乳名叫《失衡》,剖腹產後兩個月改為大名《奧特Q》,是奧特系列的“奧特”誕生的一瞬間。但是現在我們來從孃胎階段開始看,揭開這個企劃的神秘面目和變遷脈絡,於是本回暫且仍稱呼為《失衡》。過去講故事時,交代清楚了圓谷特技製片廠的內部情況,母公司東寶的內部情況,以及講解《巫》的企劃時交代富士電視臺的情況。所以講述《失衡》誕生的故事,也有必要先從東京放送電視臺(TBS)入手,當時那裡是什麼情況發生了什麼。

過去正常觀眾一般容易因慣性思維,奧特曼都是圓谷製片廠拍的,所以潛意識裡關注點僅落在圓谷製片廠了。以致於容易形成重大盲點,而不能理解當時的全體局面。還有一個要因是從動畫領域帶來的思維習慣,正常的觀眾視角上看動畫行業,一般會只關注動畫製作公司。這是對行業全面制度缺乏認知所自然導致的,所以當初Anitama連載的另一專題《日本動畫產業商業運作的基本》才要從說明全局觀開始。

東京放送電視臺與圓谷特技製片廠最初接上頭,是在一九六三年初夏,六月份左右的時候。比起富士電視臺雖然晚了一年,但是東京放送電視臺表示來得早不如來得巧。兩方與圓谷特技製片廠牽上線這件事,在媒體上公開發表是同時的,就是上回提到的一九六三年七月三十日的《報知新聞》。能與圓谷特技製片廠牽上線,自然是因為圓谷英二老爹的大兒子圓谷一,他早在一九五五年起就在東京放送電視臺就職。

前幾章說富士電視臺與圓谷特技製片廠接上頭的時候,牽線人是圓谷臯,富士電視臺方面的代表人是影視部長西村五州。到了東京放送電視臺這邊,接頭的代表人自然也是影視部的老大。不過東京放送電視臺的影視部起步較晚,名堂有點多。光要說名稱叫作影視部的部署,倒是很早就有的,然而這個影視部跟後來正式說的影視部還不是一個意思,沒有影視製作機能。

最初的東京放送電視臺影視部,從事的業務其實只是從海外進口電影和電視劇,然後翻譯以及配音,用來放電視上播。原因便是以前也解釋過的,影視是特指用膠捲攝製的動態畫面作品。這個現在聽起來已經很口語化的概念,印象上都算淘汰了的技術,當時對於電視臺還是人才和設備都缺乏的高壁壘領域。

一九六三年二月,東京放送電視臺在原本的影視部之外,新設了一個影視製作課。隸屬於電視編成局之下,編成局的局長叫大森直道。影視製作課,意味著從此開始要展開製作影視作品的業務了,這是東京放送電視臺起航打開新世界大門的第一步。電視臺的編成工作,意思就是安排和決定,在什麼時段、播出什麼類型、什麼路線的節目。這是電視臺之中握有很大決定權的關鍵性崗位,因為不是單純地有了什麼節目然後他來安排時段就完了,而是決定了方針以後反過來,要求神秘的有關部門去製作怎樣的節目。

影視製作課的課長叫巖崎文隆。然後,新設了一個課得調動人員過來填坑對吧,從東京放送電視臺的演出部調人過來。這一波人其中有三個值得注目,栫井巍、圓谷一、中川晴之助。這三個人要記住了,都是後來《奧特Q》製作現場的關鍵人物。

有一點概念問題要再次強調解釋一下。我們已經說過影視的壁壘高了,以前也強調過“監督”這個頭銜的壁壘了,所以在演出部和調過來影視製作課,整個待遇都不一樣。在電視臺的演出部的演出家,職業名俗稱只能叫導演,在屏幕上出現的頭銜也只能叫演出。跟影視這種關鍵詞扯上關係就不一樣了,這時演出家在製作現場從事演出作業,頭銜便能叫監督。換句話說就是隻有影視作品的導演才能叫監督,當然如果你自己硬想叫演出也可以,而其他各種形形色色的節目或作品的導演只能叫演出。

沒過多久影視製作課又升級了,改叫影視製作部。首任部長自然還是巖崎,這件事明確記載發生在七月二十日。緊接其後在《報知新聞》於七月三十日刊登上報的那篇新聞中,東京放送電視臺方面接受採訪的就是巖崎。意味著以東京放送電視臺影視製作業務的老大的身份,跟圓谷特技製片廠接線。

從課升級成部之後,調職過來的又有兩個人,澀澤均和飯島敏宏。這兩個人也要記住了,也是後來《奧特Q》製作現場的關鍵人物。再又過一年半,影視製作部與原本只管進口片的影視部合併,便誕生了完整的東京放送電視臺影視部,這些就都是後話了。

東京放送電視臺與圓谷特技製片廠確立了合作關係,不過畢竟先來後到,圓谷特技製片廠還在以與富士電視臺合作的企劃《巫》為主。東京放送電視臺也不急,因為自己也還沒想好,到底想要圓谷特技製片廠製作出什麼樣的片來。

首先東京放送電視臺自己內部,意圖就沒統一,是混亂的。跟圓谷特技製片廠牽上線了,那可意味著影視界的巨人圓谷英二。當時紅得發紫,於是在東京放送電視臺內部,這事自然也是大新聞。人窮志短嘛,但現在有條件了,有了特攝之神這塊招牌後技術上不愁了。於是腦洞就都大膽出來了,而且是一堆人一窩蜂地腦洞,結果自己內部也不能明確出一個方針來。

圓谷特技製片廠方面,跟電視臺那邊交涉企劃意圖和作成具體的企劃文案,當然是企劃文藝室的室長金城哲夫來負責的事。站在金城當時的立場上,也是頭疼得要命,因為東京放送電視臺的要求太過於曖昧和模糊。一會說想拍科幻的,比如宇宙啊異次元啊,下次說想拍怪奇的,像恐怖片氛圍的,過後又說要怪獸元素的,接著還說要神秘的、不可思議的、懸疑的。腦洞的提案太多太雜,這個也不是那個也不好,這樣搞好看還是那樣搞好看,天天就在嘰嘰喳喳糾結這些。

新企劃跟《巫》一樣,也是邀請日本科幻作傢俱樂部的協助,所以金城還要跟他們也交流腦洞。再加上也不能太過放飛自我,站在圓谷特技製片廠自己的立場上,不能搞出太巨型的企劃。意思就是即便你技術上有條件,企劃也不能搞出那種,實現起來會明顯花錢遠遠超出承受能力的。因為跟電視臺還沒簽約,沒確定製作費預算,而且自己小企業,也沒什麼錢。不過這個度其實金城自己也不懂怎麼拿捏,老爹更沒譜了,是總經理市川利明在操這個心。雖然累成狗,不過金城其實還是不亦樂乎,老爹也是一樣,在這裡老頑童。因為特攝=特殊技術本來就只是技術,是一種手段。用這種手段來嘗試和探求多種多樣無限的可能性,本來就是他們的夢想,是當初設立圓谷製片廠的目標原因。

奥特系列通鉴Z(十二)-你的眼睛将离开你的身体

之前在一九六一年,那個原本只管譯製海外片的東京放送電視臺影視部,從美帝引進了一個一九五九年開播的名作電視劇。原名直譯是《暮光空間》,不過東京放送電視臺播出的時候以《神秘空間》為譯題,在天朝最常用的譯名則叫《陰陽魔界》。這個電視劇就是像這樣的雜食題材,什麼東西混合進去的都有。有時候科幻片,有時候恐怖片,有時候還搞奇幻神魔,總體氛圍是神秘不可思議的。在電視剛普及社會不久的時代,這樣大雜燴而且還充分具備未知懸疑風格的節目,當然最能滿足觀眾無論對視覺方面還是娛樂性的追求了。

每集之間是相互獨立的,自成一單元的小故事,所以才能夠實現這種大雜燴的劇,也就是說採用的是選集形式。打比方就像啟蒙教育時讀個唐詩三百首,裡面每首之間不但不是連貫的,而且通常毫無關係,整個總稱唐詩三百首隻是把它們集合到一起。這種選集的形式運用在電視節目裡,還有個更文藝的叫法叫詩選劇。每集之間獨立單元,互不連貫,甚至都不一定有共通的人物、演員,也就是說一個電視劇它都沒有主人公。《神秘空間》採用的形式是每集有個領路人,如果這不是電視劇而是綜藝節目,那就相當於主持人。領路人出場的形式是旁白,用臺詞配合畫面氛圍的演出,在每集開頭帶領觀眾進入未知的世界,也就是標題所說的“神秘空間”。

這個電視劇對東京放送電視臺的野心也有影響,新企劃成了這種雜亂局面,也只好學習這個的形式了。但是這還沒完,一九六三年美帝又出了另一個電視劇《外層界限》,給刺激又加把火。這片的形式與《神秘空間》相似,不過題材更傾向於科幻,各種超能力或超常現象,以及宇宙的要素。

東京放送電視臺與圓谷特技製片廠的這個新企劃,很長一段時間裡一直是混沌狀態,轉機發生在一九六四年春。奧克斯貝里公司生產的最新型號光學合成機,那件事一爆發之後,順便還成了加速企劃具體化的催化劑。一九六四年這時候,東京放送電視臺影視製作部的部長,已經換成津川溶溶。三月份上任,意味著這時是一哥的頂頭上司。多說一句,是姓津川、名溶溶。

光學合成機的事出了之後,要想東京放送電視臺出面擺平這件事,有地位提出砸錢的得是大森編成局長。光一個普通的影視製作部職工去說是不夠的,實際最後是津川部長也一起去跟上司大森嘴炮,終於說動大森。大森雖然同意了,也雖然是編成局的老大,但同樣沒法輕易就定這個事。他還得跟二把手商量,然後還要上報經營管理層全體,再要開董事會來商議這個事。這樣最終才作出了,對於東京放送電視臺整體也很冒險的這個決斷,代替圓谷特技製片廠,以當時面值四千萬日元的天價購買最新型號的光學合成機。

光學合成機的事敲定之後,也就意味著東京放送電視臺方面,對於與圓谷特技製片廠製作新節目的事,需求變得確切並迫切了。因為他已經把手剁乾淨了,早晚不接回來是不行的,哪怕接的是假肢。從圓谷特技製片廠這邊的立場來說,東京放送電視臺的地位也成為恩人,都不好意思不將就著人家。

六月份光學合成機到貨,這個月東京放送電視臺與圓谷特技製片廠之間,便開了一場正式讓企劃具體化的會議。東京放送電視臺方面,出席會議的是大森和津川。圓谷特技製片廠方面,出席會議的有老爹和法定代表人,就是東寶砧攝影所的所長柴山胖。除此之外,還有那個製作部長清水滿志夫,和總務部長今津三良。

會議上,大森提出東京放送電視臺希望的三個條件。第一,東京放送電視臺要派出人選參加監督的陣容。第二,東京放送電視臺不但參加企劃,而且也會對腳本施加直接影響。第三,東京放送電視臺還要派遣攝影技師。三個條件中,後來前兩條都事實性成立了。這次會議上,東京放送電視臺展現出這種姿勢的關鍵原因是,新作《失衡》已經決定屬於事前製作。

所謂事前製作,就是全部製作完再開播。這種玩法中國人太熟了,基本不用介紹。不過會來這兒的讀者,大體是懂點日本電視節目的常識的,當然全部製作完才開播那才叫異常狀態。事前製作不但意味著直到全部完成才播出,還意味著兩點重大不利。

第一是沒有錢,電視臺必須自己先全額支付,直到製作全部完成。因為還沒考慮播的事,也就是連時間段或節目檔都還沒有決定,意思就是還沒決定贊助商。而其他正常邊製作邊播的節目,都是先決定這些的,所以電視臺才能放心給製作前線支付製作費預算。第二是不知道觀眾反響,一旦播出來沒法臨機應變,什麼強化策什麼路線變更都談不上了,處於被動狀態。

主導決定事前製作的是大森,為此東京放送電視臺還成立了事前製作委員會。宗旨就是謹慎,決定事前製作主要有四條原因。第一,為了對得起自己。這節目的製作,連當時天價的最新銳儀器都不惜砸錢拿下了,所以絕對絕對不容許失敗。

第二,為了時間充裕。這種類型高密度運用特殊技術的電視節目沒有前例可循,只知道又燒錢又耗時,要給予製作現場充分的餘裕。

第三,為了慢慢找贊助商。除了光學合成機以外,製作費預算也註定是鉅款,出了這麼大筆的錢,反而不急著回收了。東京放送電視臺已經心裡有數,這個節目的成本在日本國內範圍是無法回收的,必須利用圓谷英二的名聲出口海外。所以贊助商也不是輕易能定的,既然反正都無法只靠贊助商回收成本,那就慢慢擇優而選。等成品都出來後,能有充分的材料去向各種贊助商推銷,然後讓他們充分競爭。

第四,為了對抗電視惡俗論。什麼時代都不缺鍵盤俠(的前身),當時電視總的來說的確還算新東西,所以也處在輿論的風口浪尖上。有媒體宣揚電視是惡俗的東西,那就更要儘量提高產品的質量,慢工出細活。

一九六四年八月,金城終於交出了《失衡》的企劃書決定稿,以下是開頭重要內容部分的原文直接譯文。

一、企劃意圖

自古以來,我們人類以萬物的靈長而自居,君臨於地球這個自己命名的行星上,將其他生物置於支配之下,構築了絢爛的文明。然後安心居住在自己的世界,在取得平衡的萬物協調之中,今天也悠閒地過著和平的生活……但是,……有一天!

這平衡崩壞了……為何? 不可解!? 硬要說的話,這是突然變異吧。無機物使生命復活,微生物巨大化,植物都有腳四處移動的世界,在這裡我們的常識、日常性被否定,荒唐無稽的非科學性顯示其威勢。

奇蹟又神秘的這個世界,與具備科學性和常識的世界對比,我們命名為“失衡空間”,目標是描繪失去均衡的世界的恐怖性、趣味性,以及對日常性的警告的電視劇。

將圓谷英二的特殊技術十二分活用,世間能體會到不可思議、世間能體會到快樂的大空想影視。對大人能作為壓力的解消劑,對孩子能供給空想的開心,想製作明朗快活的面向家庭的電視影視!

二、放送形式

每週一回三十分鐘,全片膠捲攝製

三、放送回數

兩季度(二十六本)

四、放送時間帶

晚間,七時至七時三十分

五、對象

世界的一般家庭

六、製作

東京放送電視臺圓谷特技製片廠

七、職員

總監督:圓谷英二協力:日本科幻作傢俱樂部

八、登場人物(案)

萬城目:二十五歲的好青年,骨灰級跑車迷,在本劇中會駕駛自己設計的超級跑車。

一之谷博士:五十八歲的物理學者,一之谷研究所的所長,專門應對怪現象,對於解決難事件的萬城目青年是頭腦般的存在。

戶川少年:萬城目青年的助手,膽子大、腕力強,因而綽號叫“老虎”的怪物少年,缺點是粗心欠思考。

倉方由利子:十九歲,萬城目青年的戀人。

九、模式

每回劇情開頭,有將觀眾嚮導至“失衡空間”的領路人登場,以如下口吻吟誦臺詞。

“如今,我們周圍的自然的一部分展開了不可思議的動向。毫無任何理由……沒錯。這裡是因果法則喪失,一切平衡崩壞的,恐怖的世界。從現在起三十分鐘,你的眼睛,將離開你的身體,進入這不可思議的時間之中……”

——領路人消失的同時,突然尖銳的電話鈴聲響起。

鏡頭沿著一條彷彿是昏暗走廊的通道前進,直至一臺電話機出現在近景特寫。

拎起話筒的,是本劇的主角的手!

好了,劇情開始了。

以上,分段分行和標點符號,以及問句驚歎句之間現在看來可能有點不自然的空格,都儘量忠實於原文了。另外,戶川少年的年齡雖然企劃書原文中沒有明確書寫,不過從殘留的劇情原案集中能得知也有設定,設定為十七歲。

可以看到《奧特Q》的主要角色都已經完整登場了。後來萬城目青年變成完整姓名的萬城目淳,一之谷博士仍然是一之谷博士,戶川少年變成完整姓名的戶川一平,倉方由利子變更為江戶川由利子。

【次回預告】

《失衡》同《巫》一樣,也殘留有一季度份十三集的劇情原案,都是什麼內容,製作決定的合同怎麼簽署的,這個節目的精確製作費到底什麼情況,還有《奧特Q》的演員是怎麼決定的。

【本週的本家特攝列傳】

特攝魂~講道理的特殊技術(十七)破壞孩子夢想的怪獸內部構造

俗稱造皮套的三步,設計、造形、機電,接下來開始說機電。給造形完成的怪獸和宇宙人進行機電作業,就相當於畫龍點睛。所謂機電,機指機械、機關,電指電子、電飾。機最簡單的例子,怪獸的嘴巴會張開閉上,嘴裡會吐火吐放射線。電最簡單的例子,奧特曼的眼睛會發光,彩色計時器會閃爍。

機電雖然比起造形隱蔽一些,也還是有很多刷存在感的機會。比如巴爾坦星人的眼球會詭異地轉,艾雷王的耳朵也會旋轉,古維拉的鼻子直接是鑽頭了,美菲拉斯星人和傑頓的面部有一閃一閃發光的部分。代表性的像奧特曼的彩色計時器,用的二極管,還有梅特隆星人,那從頭部到身體兩側都一直在閃的部分,內部構造就得像這樣的:

奥特系列通鉴Z(十二)-你的眼睛将离开你的身体

不過這些刷存在感的地方,屬於表象的例子,就像明星藝人等演員。那影視作品有演員還有職員,在觀眾看不見的地方支撐起關鍵,越是基本的越是關鍵。機電解決的最基本的問題是,替身演員就算穿進怪獸的人偶服,也控制不到的部位怎麼辦。

最容易理解的地方是尾巴,人又沒有尾巴,所以替身演員穿進去也沒有器官可以表演尾巴的動作。攝影的時候,要靠操演班從外部用吊線控制尾巴的動作,就是觀眾從屏幕上看到的怪獸的尾巴會動。如果是近景的特寫鏡頭,比如表現怪獸巨大的尾巴所產生的破壞活動,那操演班用吊線控制得不夠精確,就可能甚至在鏡頭範圍外由人用手直接抓著來控制。

但最主要由機電來解決的地方還是在頭部。眼睛、嘴巴、角、牙齒、耳朵,在這些部位頭部組裝進去的機關最多,所以整個人偶服最重的地方在頭部。以前番外篇第七回中舉例過的,穿著怪獸的人偶服進行水下攝影的作業,結果一下水就自動變成倒立狀態動不了了,就是這個頭重腳輕的道理。

前兩回也還說過,替身演員穿進人偶服時,人的頭部實際是在相當於怪獸的脖子部分,在人偶服的脖子部位開小洞用來實現視野和呼吸。所以人偶服頭部的那些機關構造,都在替身演員的頭部上方,用頭支撐著這個重量。

一般來說就這樣還是能支撐的,如果有裡面機關特別多特別重的個體情況,那就需要操演班的助攻了。在攝影過程中,從上方用吊線吊起怪獸的頭部,減輕替身演員穿在裡面的壓力。當然這跟吊著尾巴的吊線一樣,一旦在屏幕上給觀眾看見了就是失敗,所以也增加了處理的作業量。

最危險的情況是會噴火的怪獸,那當然,嘴裡要放火種。這類有高危險度的攝影,要謹慎單獨對待,將要開始特定鏡頭時再裝置進去。而且因為有時候這類場景是特寫,所以是近景只拍攝到怪獸的頭部,不用替身演員穿在人偶服裡面,避免風險。

至於同步讓怪獸張嘴閉嘴怎麼辦,後來發達了以及土豪的時候,可以用遙控器來直接解決這種事。可有這條件之前呢就得像以下這樣,雖然下巴里有裝置控制怪獸嘴巴的機關,開關卻是牽引到尾巴,或者有時候腳跟。就像車子的剎車閘那樣,你想剎車時是直接觸碰車上車內,產生牽引的閘門則直接作用於車輪。這裡下巴的裝置牽引到尾巴,使攝影過程中操演班的吊線控制著尾巴的動作同時,也控制這這根線來操縱怪獸嘴巴的動作。

最後說個特殊的情況,四隻腳的爬行類怪獸怎麼辦。最原始的方式,那當然還是替身演員穿進人偶服去,兩手當前肢,兩腿當後肢。這種時候有三個避免不了的弊端,所以總的來說,四隻腳爬行的怪獸依然登場得少。像賽文的膠囊怪獸阿基拉那樣,弊端暴露得很明顯。

第一是人的手比腿短得多,所以實際上是跪在地上爬行,膝蓋觸地行走。第二是前後肢的距離相對於全身的比例,這方面人的上下肢距離比起一般的四足動物的前後肢距離,看上去要短些,人穿進去來扮演怪獸就不自然。第三是關節問題,四足動物的後肢你懂的,不僅關節數量不一樣,那個彎曲方向也不一樣。那麼腫麼辦,硬要說的話,優化方法可以有兩種。

第一種是兩個人來演四足的怪獸,比如《(初代)奧特曼》的第十二集。但是這樣演員的需求翻倍了,對造形的要求也翻倍了,就像大軍增兵了可糧草還是隻有那麼多。而且以這樣的前提出來的造形物,整個的個體也更大些,於是與同時出現在鏡頭裡的其他生物、背景,比例就不協調了。

第二種是讓人立起來演四足怪獸,比如《歸來的奧特曼》第四集。這什麼意思呢,加長前肢,後肢也就不用實際跪著了。那個是在手的下方加一截道具,像手能撐著高蹺似的,效果就是內部的前肢多了一截假肢。但是這樣動作也很不方便,所以這集演出上的安排也是怪獸基本上沒怎麼動,像以逸待勞守城似的,然後奧特曼一個勁主動來攻城。

奥特系列通鉴Z(十二)-你的眼睛将离开你的身体

本文僅供Anitama發表,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本文的部分或全部內容。

官方網站:http://www.anitama.cn

官方微博:@AnimeTamashii

合作郵箱:[email protected]

原文: m.anitama.cn/article/a074481eba3892c1?utm_source=toutiao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