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3 這麼多年,還是忘不了這些廣州本土電視劇,原因是真的很“土”啊……

這麼多年,還是忘不了這些廣州本土電視劇,原因是真的很“土”啊……

還記得小時候那會,電視上還沒有美劇韓劇日劇這些可以看,每天放學就在電視機前等著這些,第一次接觸粵語也是因為看這些電視劇,雖然聽不懂粵語,但是也能經常被氣氛感染,一家人圍坐在一起,一邊吃飯一邊看一邊笑,也算是童年最開心的事情了。

这么多年,还是忘不了这些广州本土电视剧,原因是真的很“土”啊……

不得不承認,現在電視行業已經被綜藝娛樂節目給佔領了,很多人都沒有好好的看過電視劇了,很多人嫌棄電視越來越老套、篇幅長、狗血劇情等等,實在沒耐心看下去了,甚至還有說很“土”!

这么多年,还是忘不了这些广州本土电视剧,原因是真的很“土”啊……

我只能說:再“土”都沒有這些本土電視劇“土”啦。

《外來媳婦本地郎》

要說最土的,當之無愧的就是這部了,從BB機時代拍到現在的iPhone時代,這部從千禧年就開播的電視劇,至今已經18年有餘,劇集也已超過3000集,可以說是本土電視劇裡“土”的典範。

这么多年,还是忘不了这些广州本土电视剧,原因是真的很“土”啊……

這是一部情景喜劇,描述了廣州老城區一個有著四個兒子的大家庭,娶了天南海北的四個外地媳婦,由於生活習慣和文化背景的差異,產生了一系列的喜劇故事。

这么多年,还是忘不了这些广州本土电视剧,原因是真的很“土”啊……

老實又善良,“擔屎都唔會偷食”(挑糞都不會偷吃)的阿光。狡猾又世故,精明能幹卻又堪比“鐵公雞”的阿宗。英俊又瀟灑,位居副處長卻又仕途不順的阿耀。鬼馬又精靈,卻常被老闆罵處處不得志的阿祖。

这么多年,还是忘不了这些广州本土电视剧,原因是真的很“土”啊……

不過他們性格完全不同,娶的媳婦也是不同風格,有河南人、汕尾人、上海人、以及金髮碧眼的外國人,就是沒有一個是廣州姑娘,那時侯把兩個老人氣得高血壓飆升,好在後來,康伯康嬸,都慢慢接受了這四個“外來媳婦”。

这么多年,还是忘不了这些广州本土电视剧,原因是真的很“土”啊……

18年前拍戲時的康伯、康嬸就已經不年輕了,但精氣神還是很棒的,在劇中的表現也深深吸引到我。

这么多年,还是忘不了这些广州本土电视剧,原因是真的很“土”啊……

相信這個人,也讓無數觀眾都記得了,就是講話超級大嗓門鄉音超級重的阿嬌,每次聽她講話都笑到停不下來。

这么多年,还是忘不了这些广州本土电视剧,原因是真的很“土”啊……

很可惜的是,2006年“二哥”阿宗扮演者郭昶去世,因為這個,電視劇差點被喊停,很多人都覺得沒了“二哥”電視劇就不完整了,我相信這部劇不管失去了誰,那都已經不是原來的《外來媳婦本地郎》了。

这么多年,还是忘不了这些广州本土电视剧,原因是真的很“土”啊……

那時候的康家,三嫂還是幸子沒有改變,二哥也還沒離開我們,一家人整整齊齊,還住在西關大屋,還是原本的生活。

这么多年,还是忘不了这些广州本土电视剧,原因是真的很“土”啊……

現在這部劇加入了很多新的元素,規模越來越龐大了,可是始終覺得變了,變得有點陌生,可能因為演員的增減,少了原本的味道,也可能是我們長大了吧。

这么多年,还是忘不了这些广州本土电视剧,原因是真的很“土”啊……

直到今天,這部“史詩級長壽劇”仍然沒有落幕,從剛開始打算拍60集,然後60復60,一拍就是18年,不知不覺到現在的3千多集!成為中國史上最長的電視連續劇。就算現在節目越來越多、精彩、有趣,但是《外來媳婦本地郎》留給我們的回憶簡單純粹永遠不可替代,那是屬於童年的歸屬感。

这么多年,还是忘不了这些广州本土电视剧,原因是真的很“土”啊……

《乘龍怪婿》

“土到掉渣”的《外來媳婦本地郎》,還有一個古代版本就是《乘龍怪婿》。《乘龍怪婿》原本叫做《中原媳婦嶺南郎》,與《外來媳婦本地郎》相對。但因四個女婿都是怪人”,就借乘龍快婿的典故改為了乘龍“怪”婿。

这么多年,还是忘不了这些广州本土电视剧,原因是真的很“土”啊……

吃飯的時候看這個,決定會超級下飯。全劇除了主演“醜”得清奇之外,取名字的水平也是一絕,主角姓賈,叫賈發(假髮)所以四個女兒就分別叫假西施、假昭君、假貂蟬、假玉環......

这么多年,还是忘不了这些广州本土电视剧,原因是真的很“土”啊……

裡面的笑話,當年看的時候覺得編劇是人才,現在再看,好像有點“智障”哈哈,想想原來名字也可以這麼容易取的,可以將廣州的地名以及比較搞笑的諧音詞都會拿來用作人名,例如西門口,上下九,海朱喬等等,真的大開眼界。

这么多年,还是忘不了这些广州本土电视剧,原因是真的很“土”啊……

覺得最經典的臺詞永遠還是搞笑的,比如這句“我發覺你養左好多魚,因為你近排越黎越多餘”。不過隨著時間的變化,其實這部戲拍到第四部的時候,已經是停拍了,還是很期待能再次在TVS-3看到它。

这么多年,还是忘不了这些广州本土电视剧,原因是真的很“土”啊……

《七十二家房客》

《七十二家房客》作為南方衛視的常駐嘉賓,當然也逃不掉被嫌棄“土”的命運。在20世紀40年代的民國時期,廣東廣州西關太平街生活著七十二家房客,雖然過得很貧窮,但是由於街坊情誼的流露,他們的生活又添加了一份亮麗的色彩。

这么多年,还是忘不了这些广州本土电视剧,原因是真的很“土”啊……

描述了房東與房客之間的日常較量以及街坊生活的酸甜苦辣,有著鮮明的時代特色。欺軟怕硬的包租公太子炳、潑辣又貪財的包租婆八姑、頭腦簡單的補鞋仔、見風使舵的西洋蔡、幼稚可愛的奀妹。

这么多年,还是忘不了这些广州本土电视剧,原因是真的很“土”啊……

每一個人都真實有趣,就連貪官也搞笑的很可愛,街坊們面對困難臨危不懼的智慧、其樂融融的氣氛、互相幫助的情誼。老百姓的情感雖然很狹隘、計較,但還是難掩內心的友好以及純真善良。

这么多年,还是忘不了这些广州本土电视剧,原因是真的很“土”啊……

《都市笑口組》

還記得小學的時候,每晚都準時看《都市笑口組》!劉汗、金桔、李富貴“笑口組鐵三角”簡直就是我當年時候的偶像!在2003年開播,不知不覺也有了15年,

这么多年,还是忘不了这些广州本土电视剧,原因是真的很“土”啊……

雖然都是很簡陋的拍攝,但是好在《笑口組》裡有一班很出色的演員,就算只用5毛錢的摳像,特技粗糙拍攝也吸引了無數觀眾的心。

这么多年,还是忘不了这些广州本土电视剧,原因是真的很“土”啊……

就是在這麼簡單的棚裡,十分鐘的小短片,一連十幾年給大家帶來笑聲,有空的話不妨一起來重溫下童年,可以再看一遍,只能說“真系可以笑到你趴街”。

这么多年,还是忘不了这些广州本土电视剧,原因是真的很“土”啊……

這些劇基本就是廣州本土劇最“拿得出手”的代表,但是“土”並不是貶義詞,只能說誰不是在“土”中過來的呢,越土越真實,越接近我們的生活。而且廣州本土劇“土”,粵語絕對得背大鍋,因為經常會引用大量粵語的俗語俚語來表達,講的花也不高級,但很真實。

这么多年,还是忘不了这些广州本土电视剧,原因是真的很“土”啊……

這些本土電視劇,簡直接地氣接到不敢想象的地步,但也很容易讓人感受到一股撲面而來的“鄉土氣”,不過,“土”到盡頭就是潮,每一句粵語,發出的更加是廣州人的心聲,只能說: 越本土,越經典!

这么多年,还是忘不了这些广州本土电视剧,原因是真的很“土”啊……

你還記得小時候看過的“土”電視劇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