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4 美媒:中國正在成為全球科技人才嚮往之地

美媒:中國正在成為全球科技人才嚮往之地

中國國家“千人計劃”外國專家項目入選者、201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弗雷澤·斯托達特資料圖央廣網劉陽攝

國際在線專稿: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6月3日刊文稱,中國在科學領域的國際影響力日益增強,越來越多的全球優秀科技人才選擇中國作為開拓事業之地,美國應該尋求與中國合作,共同推進人類科學事業的進步。全文摘編如下:

西班牙遺傳學家何塞·帕斯特-帕雷哈(José Pastor-Pareja)曾在美國耶魯大學的頂級實驗室工作,並在其所在領域的知名期刊上發表多篇論文。2012年,他做出了令許多人驚訝的決定,放棄耶魯大學研究職位並移居中國。“這裡的研究經費有保證,有充足的技術人員以及從頭開始建立遺傳學研究中心的機會。”帕斯特-帕雷哈說。

中國在科學領域正在迅速崛起,它正在吸引像帕斯特-帕雷哈這樣的科學家前往中國。更多中國出生的科學家也正從國外回到中國這個充滿科學機會的地方。

美國每年花在科學研究上的費用約5000億美元,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國家都多,但中國已經位列第二,超過了歐盟和日本。根據美國國家科學委員會(National Science Board)的數據,中國在科研上的投入有望在今年年底前超過美國。2016年,中國的年度科學出版物首次超過美國。

“人們談論中國科學發展的態度,似乎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美國密蘇里科學技術大學研究中國科學的專家阿蘭娜·克羅里科夫斯基說,外國觀察家,其中許多人曾經都是高高在上的態度,現在對中國在政策推動下所取得的科學成就感到敬畏。

“越來越多的科技人才會不斷前來,這是肯定的,”帕斯特-帕雷哈說。“現在,中國是世界上創立自己的實驗室的最佳地點。”

事實上,在招徠人才方面,中國一項名為國家“千人計劃”的招聘計劃在過去十年中已經吸引了許多海外高層次人才。

美國教授傑伊·西格爾(Jay Siegel)是入選中國國家“千人計劃”外專項目的科學家之一,他目前擔任天津大學藥學院、生命學院院長。正是在西格爾的邀請下,美國西北大學教授、2016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弗雷澤·斯托達特(Fraser Stoddart)也成為了天津大學藥學院教授。

2013年,當杜克大學決定與中國武漢大學合辦一所新的研究型大學時,中國對全球科研工作者的吸引力得以彰顯。“我們想招20人,但我們收到了1300份申請。”崑山杜克大學校長常務副校長西蒙說,“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都表達了興趣。”

與此同時,中國一直在提高本土人才的數量和質量。根據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統計數據,中國科學與工程博士學位授予數量僅次於美國。

許多專家認為,在科研領域,美國可以從中國收穫很多,美國政府應該鼓勵合作,而不是競爭。專家們補充說,科學是最具國際化的人類事業之一,並且它會變得越來越全球化和合作化。近代的每一項重大科學成就,無論是基因組測序還是鑑定亞原子粒子,都離不開多個國家的合作。

西蒙說,華盛頓的決策者應該接受從事實際工作的科學家們所倡導的合作精神,而不是把中國視為威脅,“這對美國的利益至關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