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被譽為“天下第一兵”,結婚讓妹妹當新郎,累計正步數達10個長征


他身材高大,英俊魁梧,嗓門洪亮,目光炯炯。他站在面前,一種英武之氣襲來,讓你心生敬畏。他,曾以剛勁、優美的軍姿被譽為“天下第一兵”。作為一名儀仗隊戰士,他用自己矯健的正步給祖國的尊嚴平添了別樣的色彩。他就是程志強。

在一份反映程志強的材料上,記載著這樣幾個數字:入伍27年,探家5次,共59天,按規定,程志強這些年應該享受正常休假24次,共695天。這就意味著他把其中的636天本來應該休假的時間用在了工作上。這些年他沒有回家與父母過—個春節,結婚讓妹妹代作新郎,4位親人去世沒回家。程志強熟悉儀仗隊600名士兵的名字、基本情況,被士兵們稱之“活電腦”,他曾幫助283名退伍戰士找到工作。

他是新中國成立35週年國慶首都閱兵擎旗手。在30年儀仗生涯中,出色完成香港、澳門迴歸交接儀式升旗等任務。2008年8月指導參演官兵出色完成奧運會開幕式《擊缶而歌》表演任務。他帶領的三軍儀仗隊被中央軍委授予“軍旅標兵”榮譽稱號。


說程志強是儀仗之神,不是吹噓。這裡的神更多的是神奇和神氣。26年的儀仗生涯,他擔任了8年的陸海空三軍儀仗隊執行隊長。在小學第一冊的課本上,有一張張粗獷的面孔,那張面孔的正面標著“解放軍”三個字,在孩童眼裡,“解放軍”就是他的替身。

每當一次次高舉著鮮豔的軍旗受閱,邁著雄健的步伐向國賓報告。程志強說他感到了無比的激動和自豪,因為此刻的他不再是自己的個體,而是國家的象徵。尤其是1984年國慶35週年閱兵典禮,軍旗手程志強第一個邁著矯健的步伐進入天安門廣場,成為他刻骨銘心的記憶。

在分列式中,他必須以991步正步走743.25米的天安門廣場,以每分鐘116步的速度,要求8分33秒走完。當他踏下最後1步,電子秒錶顯示的時間正好是8分33秒。這就是中國的軍旗手,世界第一流!從此他榮獲了“天下第一兵”的桂冠。可有誰知道,這是作為預選軍旗手的程志強在閱兵前進行了9個月的強化訓練的結果。步速,以秒計算,分秒不誤;步幅,以毫米衡量,毫釐不差。


翹壓腳面子,腳腕無力踢石子,腰不當家別棍子,量步幅用尺子,頭型不正別針子。成了儀仗隊的訓練標準。而誰能想到,程志強剛入伍時,由於多年在農村幹農活,走山路,背有點兒駝,兩條腿也有些“羅圈”,兩隻腳呈“八字形”。有一位老兵曾斷言:“程志強根本不是儀仗兵的料,只能上農場而不能上表演場。”

也許為了爭這一口氣,為了當一名合格的儀仗兵,為了在異國面前筆挺站立。程志強睡覺時,就用揹包繩把兩腿捆在一起,矯正“羅圈”腿;為了治駝背,他10年睡覺沒枕過枕頭,還特製了一塊小木板插在腰裡,練挺胸抬頭。為了練好軍姿,他經常獨自一個人貼牆根練站立、練腰板。就這樣程志強練就了站立四五個小時紋絲不動;行注目禮四五分鐘不眨眼;走正步踢腿生風,落地砸坑的過硬本領。

有人計算過程志強所踢的正步加起來相當於走了10個兩萬五千里長徵。這個性格倔強視“儀仗事業重於生命,祖國榮譽高於一切”的河東男人用自己的行動為自己做了註解,為祖國贏得了尊嚴。


常年走正步、練隊列,程志強悉心記下了40多萬字的訓練心得和體會,有18篇論文在軍內外刊物上發表。除了是軍人之外,他還是著名的畫家、書法家、導演、詞作家。在永濟老家,喝酒划拳常有人這樣行令:古有關雲長,今有程志強。老家人說這娃能耐,還說這娃實在。程志強對於家鄉,對於長輩始終心懷感恩。他有一句很實在的話:“愛祖國首先愛故鄉,愛故鄉首先愛老孃,愛家庭首先愛老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