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1 喧譁與騷動——新中國股市二十年

  •  本書作者阿奎,真實地記錄和分析了中國股市二十多年來發生的重大事件,用富於詩意的語言,貌似輕鬆的筆調,揭露了股市裡眾多的黑暗面,讚頌了廣大散戶任勞任怨、堅苦卓絕的犧牲精神,體現了改革開放的艱難困苦。
喧譁與騷動——新中國股市二十年

摘錄:

“我在前面走啊走,回過頭來看看,怎麼後面沒有一個人跟上來?”處於輝煌頂峰的管金生如此說。



社會學家說過,任何一次巨大的社會變革,那些上了年紀最適應原來社會的人,大都是失敗者,因為他們適應新社會新事物的能力較之可塑性很強的年輕人要差許多。人如此,企業也一樣。開放了,外資來了,人家競爭力強,國內企業,包括鄉鎮企業在與外企的pk中,漸漸敗下陣來。



在1997年和1998年,如果不炒作資產重組股的話,那一定是虧多贏少。

這種沒有重組的績優股無人問津的現象,使許多以績優為投資理念的股民吃盡了苦頭。



基金為了互相攀比,採取對倒、倒倉等手段將股價做高,提高自己管理的基金淨值。



市場流傳猜測說,基金高位接盤的市場行情是:每股1元起價,最高可達每股10元,全部現金支付給個人,不用任何單據與簽字。



哲學家叔本華說,在達到一個目標的基礎上,建立更高的目標,如此一個接一個,最後是在走向目標的過程中發現已到了生命的盡頭。人生就是在目標不能達到的失敗中結束的。



魯曉龍與老婆感情不和,與某電視臺的一名女主持搞著婚外戀,日常開銷很大,一份工資得供兩套班子,供不起。從婚外戀到薪外錢是個必然的發展過程。



當天股市高開,但股市只要漲一兩毛錢,就會有大量拋盤湧出,長期的熊市,使人們的心態非常脆弱。一些被動員起來的機構,殺了進來,奮勇承接拋盤,最後抗住了跌勢,上證指數收在了1030點,只微跌了3點,留下了一個搏殺後的長長的上影線。



這就是說,2006年大盤藍籌股是上漲的主力。而到了2007年的前4個月,輪到了小盤股狂漲,短短4個月,小盤股和低價股指數分別上漲了133%和165%,這使得平均股價迅速上升。而這階段,正值新開戶的股民大舉入市之時,有人依此認為中國國民的金融投資意識覺醒了。

這下子,擁有話語權的機構們不樂意了,因為他們資金龐大,小盤股無法順利的進出,面對小盤股猛漲,散戶們不介入大盤股去抬他們的轎子。這叫機構們如何玩?於是機構們大聲質疑市場的投機之風,大呼市場的泡沫巨大。在2007年一季度上市公司的報表中,我們可以看出大盤藍籌股的業績增長幅度基本與其股價一致,而低價小盤股的業績遠遠跟不上其股價的上漲。另外從換手率來看,也說明投機氣氛濃重。2006年全年日均換手率為2.4%,而到了2007年4月,日均換手率高達6%以上,其中低價股和小盤股的換手率遠遠高於大盤股。從理性上來說,投機泡沫開始顯現了,從感情上來說,散戶憑什麼替機構抬轎子。



2.27之後,上證指數從3000點直奔4000點而去,讓機構們眼看指數高了1000點,而自己的市值還在原地踏步。



機構投資者在現在的股市生態之下,只能起到助漲助跌的作用,他們是市場不穩定的真正因素。



說來說去,股市下跌的真正的客觀原因是:全流通時代真的來了。



倒是有股民一語道破對全流通時代的恐懼:“3000點類似於998點的大底,我也感動惶恐。3000點底部能否經受得住2009年、2010年6600億和1200億大小非解禁的衝擊呢?現在還不好說。”這就是真正的原因。



然而狙擊戰並不好打,不能速戰速決,瞬間撤離,就會“一騎卷平岡”,遭到機構們的圍殲。“聯通之戰”據說許多遊資來不及撤退,被深套其中。中國移動2008年5月23日發佈通報稱,中國鐵通併入中國移動。在電信重組的刺激下,當日A股市場通訊板塊幾乎全線漲停。中國聯通在大漲5%後臨時停盤。聯通可是大盤股,那是機構們的地盤,機構們一直在找機會想狠狠地教訓股市中的游擊隊,這次機會來了。6月3日,聯通重新復牌,機構們心領神會地來了個“千騎卷平岡”,拉高股價後再瘋狂砸盤。從10.71元直砸到9.59元收盤,隨後機構唯恐遊資拉高突圍,在半個月內,天天狂砸聯通,一直砸到6.15元。



股票市場在全流通時代,將會變成證券資本和產業資本大博弈的場合。在大小非減持的巨大壓力下,第一回合的博弈,證券資本徹底輸給了產業資本,而且輸的很慘。



有人做了一個統計,2005年6月3日,上證指數1113點時,A股的平均市盈率是19.96倍,而2008年6月23日,上證指數為2760點時,滬市的平均市盈率是20.81倍。上海股市18年的歷史表明,整體市盈率在20倍左右時,基本上處於底部區域。



回首新中國股市,為企業的股份制改造,我們建立了股市,為國企解困,我們發展了股市,為金融改革,我們才去給股市重新定位,才去股改。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從股份制改造到全流通時代,都是人為改革的過程,不是自然發展的過程,這種中國國情和中國特色,沒有普通投資者的大力支持,是不可能完成的,是他們用省吃儉用攢下的血汗錢扛住了一次次股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