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第十二夜過後是第十三夜:我看黑白劇社演出的莎劇

第十二夜過後是第十三夜:我看黑白劇社演出的莎劇

黑白劇社2000級的畢業大戲《第十二夜》是我第一次在劇場看到的莎士比亞戲劇,以前,莎士比亞只存在於文本中,存在於我腦袋裡的舞臺上。莎翁對於我這樣半路出家的戲劇愛好者來說,是一座高聳入雲的神女峰,只能仰望到頸椎呻吟為止。

我覺得,黑白劇社對《第十二夜》的演繹,基本上是成功的。

《第十二夜》是一出喜劇,一說到喜劇,大家可能一下子想到周星馳或者趙本山,但嚴格來說,他們演的那些東西,不算喜劇。喜劇有搞笑的成分,但搞笑的不一定都是喜劇。所謂喜劇,其實也是正劇,只不過採用了諷刺與幽默的手法而已,但本質上還是要有思想的。思想,就是戲劇的核心,不同意,你去看電視劇去。無論喜劇也罷,悲劇也罷,戲劇的衝突本質上就是思想的衝突,戲劇的交鋒也是思想的交鋒。

《第十二夜》是一出說正經事的喜劇。它說的是愛。陰差陽錯的愛,天遠地隔的愛,飛蛾撲火的愛,以卵擊石的愛。那麼這出戏的思想是什麼呢?當然我們可以總結說,莎翁講了愛情的可貴與盲目。

黑白劇社在演出《第十二夜》的時候,還是把它當成正劇去演的。我們知道,莎翁寫的劇本是詩劇,朱生豪翻譯的時候,用了散文體,不分行。散文體自有它的道理,如果把莎劇翻譯成分行押韻的詩歌,那才是慘不忍睹。從舞臺呈現上看,黑白在排戲的時候,注意到了這一點。他們保留了劇中三個主人公(公爵、薇奧拉、奧維麗亞)大段詩意的臺詞,這一部分戲基本上是照本宣科,原汁原味地搬上舞臺。我認為這是黑白版《第十二夜》最成功的地方。

黑白第二個成功的地方,就是對小丑、反面人物、喜劇人物的戲,進行了大膽的改造,或者用個時髦的詞――解構。

這種解構是必須的。因為,莎翁在他的時代,使用了大量的俏皮話、搞笑臺詞,在今天看來,一點都不搞笑。如果不“與時俱進”地改造一下,這出戏簡直就沒法看了。比如,醉漢半夜唱歌這段戲,黑白用了《丟手絹》。原劇中唱的是《閉住你的嘴,你這壞蛋》。這歌估計早已失傳,即使不失傳,如果醉漢用美聲唱出來,估計會把山裡的狼給招來。所以,這段歌必須要解構。從劇場效果上看,這些解構非常成功,現場的笑聲、掌聲還有隨後觀眾的評論文章都說明了這一點

第三個成功之處,是導演方法。

這出戏的導演手法,非常布萊希特化。所謂布萊希特化,就是經常把觀眾從戲中拉出來,讓觀眾不要入迷,不要把自己當成劇中的一個人物,創造一種 “間離效應”。換句話說,就是舞臺上的演員時刻提醒觀眾:“你在看戲!”為什麼要布萊希特化呢?引人入勝不是挺好嗎?這說來有些話長,簡單地說,這樣做是為了讓觀眾從感情迷信中解放出來。你想,現在看戲容易嗎?要自己買票,要關掉手機,燈光一亮,就得脖子伸著,尿憋著,大家圖個啥?肯定不僅是哈哈一樂。認真的觀眾還是希望能夠得到一點啟迪,哪怕一點點也行。話說回來,如果看戲的人時刻明白自己在看戲,他就能夠開動一下頭腦。另一方面,布萊希特化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讓戲變得更好玩。

為了製造“間離效應”,演員經常會把浙大校園生活中的一些詞語用到戲裡面去。比如“肯定是有人給貼到88上了”。我最欣賞的一個地方,就是對維奧拉的獨白處理。維奧拉深愛著公爵,又無法直接表白,她說了一段關於愛情的獨白。

薇奧拉 哦,可是我知道——

公爵 你知道什麼?

薇奧拉 我知道得很清楚女人對於男人會懷著怎樣的愛情;真的,她們是跟我們一樣真心的。

到了此處,應當是本劇中最動情的部分。女演員突然跳出戲外,說:“在這裡,我要給大家朗誦一段莎士比亞著名的臺詞。”我看到這兒的時候,機靈一下,從剛才的情境中清醒過來。嗨,我不過是在看戲而已!看看她怎麼說。接下去,兩個樂師上場演奏,維奧拉念出那段著名的獨白――

薇奧拉 她從來不向人訴說她的愛情,讓隱藏在內心中的抑鬱像蓓蕾中的蛀蟲一樣,侵蝕著她的緋紅的臉頰;她因相思而憔悴,疾病和憂愁折磨著她,像是墓碑上刻著的“忍耐”的化身,默坐著向悲哀微笑。這不是真的愛情嗎?我們男人也許更多話,更會發誓,可是我們所表示的,總多於我們所決心實行的;不論我們怎樣山盟海誓,我們的愛情總不過如此。

當然,黑白版《第十二夜》也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可能由於條件限制,舞美做得有些潦草了;音樂選的幾段都過於平庸(尤其是最後施特勞斯的圓舞曲);演員唱得不好,似乎沒有經過認真的準備和專門的訓練,比如合唱訓練。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

我覺得最突出的幾個問題,還在對劇本處理和演員的表演上。

一、劇本沒有認真地改寫過。

朱生豪的譯本,有個大問題,就是太雅,有些臺詞,沒有很好地融合進現代漢語中。而黑白在排這出戏的時候,雖然也做了一點改動,比如把“寒暄”改成“套磁”,把“桅檣”改成了“船板”,但是依然過於拘泥於朱譯,以至於有一些臺詞,聽起來非常彆扭。

比如這一段—

薇奧拉 您是這府中的小姐嗎?

奧麗維婭 是的,要是我沒有篡奪了我自己。

薇奧拉 假如您就是她,那麼您的確是篡奪了您自己了;因為您有權力給與別人的,您卻沒有權力把它藏匿起來。

如果參照一下樑實秋的譯本,或者對照英文原文重新翻譯一下,就不會出現“篡奪了自己”這樣的怪句子。

二、 劇中有一個很重要的“戲眼”沒有抓住。

那就是薇奧拉兄妹相認的那段戲。這個地方,其實最能打動觀眾,也最能出彩,但可惜的是,黑白版處理得太輕巧了,而且對原作還做了刪減。

三、馬伕里奧這個人物沒有處理好!

這可能跟大家的看法相反,的確,演出中馬伕里奧得到得笑聲和掌聲最多,這幾天的評論也對馬讚不絕口。我卻覺得,這恰恰是本劇最大的一個遺憾。劇組沒有對馬伕里奧這個人物做深入的挖掘。其實馬的身上,有很多悲劇的成分。他對女主人的愛,才是真正絕望的愛。在今天,沒有什麼公爵,騎士,馬伕里奧才是我們大家的影子。即使在莎翁的原劇中,馬也不是一個小丑,他的臺詞,可以說是劇中第二多的。而且,他的臺詞,很有詩意。莎翁為什麼要這樣做?難道他僅僅是為了再塑造一個小丑嗎?我覺得不是。我覺得,莎翁對馬伕里奧有一種同情和憐憫,這不太容易看出來,也許隱藏在文本底下。如果,在保持馬伕里奧製造的笑料的基礎上,再深入發掘馬的精神世界,黑白版就會更好,更深刻了。可惜,我們只看到一個穿著沙灘褲,不斷搞笑的馬伕里奧,沒有看到笑聲後的眼淚和嘆息。

好了,羅羅嗦嗦說了這麼多,肯定大家都煩了。總之,我非常敬佩桂迎老師,非常欣賞黑白劇社,我相信,黑白的下一齣戲一定會更好!作為一名忠實的觀眾,我會繼續為黑白加油!讓我們期待黑白劇社的第十三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