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7 高明的父母,從不在飯桌上教育孩子

高明的父母,從不在飯桌上教育孩子

別再問孩子,你需要什麼,我能為你做什麼——就好好地和他們吃頓飯吧。沒有工作,沒有手機,沒有斥責與教育,讓飯桌僅僅只是飯桌,而不是博弈場。

高明的父母,從不在飯桌上教育孩子

看了一期《媽媽是超人》,裡面有個場景,讓我印象深刻。

黃聖依和她媽媽為了安迪能順利通過幼升小的入學面試,可謂是見縫插針地訓練他,連吃飯時間都不放過。

先是要求安迪用英文介紹自己,緊接著隨機考問他,餐桌上的食材和水果對應的英文單詞,安迪都對答如流了。

本以為可以逃過一劫,安心地吃頓飯。

一旁的姥姥跟媽媽,當考官的興致高昂,仍不停地考問安迪——

考完數英外,還要求背古詩。

安迪只好回答“不會”試圖求放過,媽媽依然揪著不放,跟進臥室也要安迪背出古詩來。

其實安迪都會了,只不過家長們過於緊張了,生怕孩子落後於人,達不到面試的要求。

高明的父母,從不在飯桌上教育孩子

這樣的飯桌訓練,可謂是中國式家庭的一個縮影。

很多人在小的時候,都有在餐桌上被訓斥教育過的經歷。

那些含著眼淚就著飯吃的場景,現在想起都會心生憐憫,想穿越時光去擁抱過去的自己。

但真正高明的父母,從不在飯桌上教育孩子。

因為他們懂得飯桌,並非是教育基地,而是家人歡聚的快樂時光,只話家常,不論是非對錯,更不教育兒女。

高明的父母,從不在飯桌上教育孩子

一次,曾去同學家做客,並留下用餐。

彼時,我和同學剛考完試,要是在我家,爸媽準會一直追問,“考得怎麼樣?” “排名多少?”,稍有不理想,等著我的就將會是劈頭蓋臉的斥責。

直到開飯前,我侷促地坐在一旁,等待著一場批鬥大會,拉開帷幕。

出乎我的意外,整頓飯吃下來,完全沒有我家的那種唇槍舌戰,都是話家長裡短的,說些生活裡的趣事,氛圍輕鬆且愉悅。

我由衷羨慕:要是我也有這樣不奉行餐桌教育的父母就好了。

高明的父母,從不在飯桌上教育孩子

事後,我跟同學說起自己的辛酸史,她則一臉困惑,表示不解,難以想象吃飯時挨批的情景。

說來也奇怪,我那同學,似乎真的沒有什麼值得全家聚在一起,圍著桌子來討論的事情,學習成績向來優異,也沒有什麼成長的煩惱,更多的時候,都是在房間裡,睡在被窩上,趴在母親的耳旁,把煩心事解決掉。

這也是我羨慕她的地方,她擁有高明的父母。

他們懂得教育孩子的絕佳基地,永遠都不是飯桌,而是飯桌以外的地方。諸如臥室裡,書桌前,枕頭邊等等專屬私人的秘密空間,在親密交談中,把問題解決於無形,這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高明的父母,從不在飯桌上教育孩子

前不久,臺灣明星狄鶯之子孫安佐,在美國做交換生時,因揚言要製造“校園槍擊案”而被當地警署逮捕。

後經警方搜查,在孫安佐寄宿家庭的房間內,搜出防彈背心、手槍及子彈等軍事物品,從他上網搜索痕跡中,有如何購買步槍的索引,同時在網絡上分享一段自己戴面具、手持火焰噴射器的影片,加上他曾對同學聲稱:“5月1日不要來學校”,因為他計劃在那天要“來學校開槍掃射”。

最後,警方以恐怖威脅罪逮捕孫安佐,把他關押在濱州監獄裡。

孫安佐扭曲的個性,可以追溯到他小時候。

其母狄鶯曾在節目上大談她“獨具一格”的育兒經。

孫安佐的飲食都是由營養師專門調配,每週吃幾次牛肉、深海魚蝦都有定額。11歲的他,每餐得吃下成人的飯量,其母狄鶯每天花7個小時盯著他吃飯,難怪小S說像恐怖片。最後的結果是,一個月長胖了5公斤,狄鶯還引以為豪,洋洋得意。

在吃的上面,父母喜歡按照成人的標準來要求孩子,要葷素搭配,不能只吃肉或者只吃素,更是逼著孩子啃下不願吃的食物,哪怕流淚抗拒,也無濟於事。

比起一般父母在飯桌上的教育,狄鶯這種近乎變態的方式逼著孩子吃飯,其殺傷力不亞於飯桌教育。

以至於此後的悲劇,也就不難理解了。

高明的父母,從不在飯桌上教育孩子

高明的父母,從不在飯桌上教育孩子

中國作為一個有著悠久美食傳統的國家,家庭中的餐桌,是一個很好的修煉場,摒除斥責教育外,其實有許多值得學習和效仿的地方。

前段時間,葉一茜在一檔綜藝節目上大火,原因很簡單:她繞過孩子,先把煮熟的餃子,給大人們先吃。

她用行動告訴孩子們,在餐桌上要懂得長幼有序。

年輕一代的父母,對孩子比較溺愛,有的孩子在餐桌上,可謂原形畢露,一點都不講禮儀,看見喜歡吃的飯菜,一個勁地往碗裡夾,不顧筷子上的飯粒,也看不見有人正在夾菜,急速地轉動轉盤。

這樣霸道自私的性格,一旦養成就很難改掉。

這需要父母在日常餐桌上,對孩子進行餐桌禮儀教育。

除此之外,還可以培養孩子們的參與感,可以叫孩子們,事先收拾好飯桌,擺好碗筷,幫忙端菜,打湯或者盛飯。

這不但能節省時間,也能培養孩子們的團隊意識,增強個人的集體責任感。不要小看這些小舉措,對孩子的影響可謂是一輩子的。

在孩子們的心裡面種下合作的種子,待其長大後,步入社會,終會有驚喜收穫,這得益於父母的餐桌教育。

高明的父母,從不在飯桌上教育孩子

高明的父母,從不在飯桌上教育孩子

相較於有些父母過激的飯桌教育,有這麼一群人——他們做夢都想與父母一同進餐,而現實更多的是,一個人在家吃著冷飯冷菜,或在餐館形單影隻,扒著不知是何味的飯菜。

我有個高中好友,他的父母都是醫生,經常加班,從小到大,他跟父母一起進餐的次數,不出三位數。

由於長期無人管教,他養成了一些壞習慣,比如吃飯得配可樂或雪碧,只吃肉不愛吃素等,加上經常在外吃快餐,且缺乏運動,十多歲的他,看上去像箇中年大叔,身材肥胖臃腫,神態萎靡不振,一點也沒有這個年紀該有的青春氣息。

現在的生活節奏太快,父母們頭頂各種壓力,加上科技的便捷,越來越多的父母,把飯桌搬到了工作臺,或者哪怕跟家人一起進餐,但手頭拿著手機,刷著頁面,沒有正常的交流,也忘了該以身作則,更別說教育孩子。

誠然,父母們的時間寶貴,工作繁忙,抽不出時間來,好好陪孩子吃頓飯,可當孩子在飯桌上表現出不如意的舉措,就暴跳如雷,真是難為孩子了。

別再問孩子,你需要什麼,我能為你做什麼——就好好地和他們吃頓飯吧。

沒有工作,沒有手機,沒有斥責與教育,讓飯桌僅僅只是飯桌,而不是博弈場。

高明的父母,從不在飯桌上教育孩子

作者:姜鬱桐,多平臺棲息作者,理性與感性的綜合體,在沉悶的體制內,他用寫作調心,堅信文字是有溫度的,能溫暖人心,個人微信公眾號:禮遇年華(ID:liyunianhua)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