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5 心理學視角:為什麼要結婚

據說明天是個結婚的好日子,我哥哥明天就結婚了。我問他是不是超級興奮。他說:如果還有機會我寧願不結婚。著實驚到了我。

心理學視角:為什麼要結婚

我開始回憶起哥哥的結婚之路,最初是父母的威逼利誘,你到年齡了,必須結婚,哥哥也不排斥,彷彿他也認可。緊接著就是不斷的相親,試探,最後相中了一位女孩子,年輕漂亮,相處不過四季,就匆匆忙忙要結婚了。我問哥哥想清楚了沒,他沉默了。顯然,他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結婚。僅僅是時間到了?年齡大了?還是為了讓父母心安?

我們為什麼總是在尋求那麼普遍而又充滿誘惑力的親密關係,這或許是我們的本性。

從進化心理學的角度解釋,為了應對惡劣的自然環境。

由於早期人們生活環境惡劣,到處都是猛獸,必須聚集起來應對威脅和挑戰。合群的人,也就是與他人建立親密關係的人更容易繁衍後代,同時他們的後代也更容易生存下來。

從心理學視角解釋,我們可以從親密關係中找到歸屬感。

心理學研究發現,如果我們想要正常的生活,並保持身心健康,就要在長久而關愛的親密關係中經常性的與伴侶愉快的交往。

如果在你的生命長河中,這種需要得不到滿足,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抑鬱、酗酒、飲食障礙或者精神障礙。所以我們終其一生都在努力與別人建立和維持親密關係,我們期待與人交流、被人關懷、被人愛。當然這並不僅僅限於你的愛人,還有朋友知己,這樣的人無需過多,幾個即可。

心理學視角:為什麼要結婚

如果一個人長期處於極度孤單的狀態時,他會時刻處於一種應激狀態,變得敏感、不易接近。同時,另一項研究表明:具有親密關係的要比單身的人更幸福、健康、長壽。如果一個人朋友和愛人都很少,那麼他們要比有充滿關愛的親密伴侶的人死亡率高得多,大致是2-3倍。而那些單身的大學生,免疫力會降低,更容易感冒。

雖然親密關係的質量也會影響一個人的身心健康,但是即使和伴侶之間相處的並不是那麼愉快,大部分人也認為自己要比孤寡老人充實得多。

如果僅僅從以上觀點出發的話,這就是我們必須要結婚的理由。

那麼你為什麼結婚,評論區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