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2 融媒體景德鎮之行第一天:亮點多,變化大

融媒體景德鎮之行第一天:亮點多,變化大

融媒體景德鎮之行第一天:亮點多,變化大

景德鎮在線訊(記者 張敏)5月21日,景德鎮“陶瓷文化傳承創新示範區”融媒體宣傳活動第一天採訪參觀中,融媒體記者走進了景德鎮御窯廠、御窯博物館、三寶蓬、愚窯、名坊園、航空小鎮、荷塘鄉優飛科技、陶溪川等具有景德鎮特色的地方。感受景德鎮傳統與現代、藝術與技術、文化與經濟、事業也產業、民族與世界的有機統一。

融媒體景德鎮之行第一天:亮點多,變化大

央廣網江西頻道負責人 王一凡

已經五年沒來景德鎮了,以前參加過景德鎮的瓷博會,這是第三次來景德鎮,第一天的採訪參觀就讓人特別吃驚。比如說陶溪川,原先來的時候還是一個相對落寞的工廠,今天看到,陶溪川已經形成了陶瓷文化產業群。設備、建築、陶瓷的附屬產品都已經非常具有規模,同時也給市民提供了一個這麼具有文藝氣息的休閒地方。感覺景德鎮沒有固守以前陶瓷上做出的成績,景德鎮不斷地在思考、進取、變革。如何把景德鎮的陶瓷文化發揚光大,怎麼樣與時俱進,繼承與發揚,如何把景德鎮的陶瓷文化做大做強。正是有了景德鎮人的精神,陶瓷文化在景德鎮乃至中國會生生不息。今天行程中,感觸最深的是荷塘精神,當年荷塘農墾的精神覺悟非常讓人感動,作為媒體人,我們要把這種精神宣揚出去,它不僅讓我們有義務傳播出去,讓更多的人知道我們江西不僅有井岡山精神,還有群眾基礎的荷塘精神。之前來景德鎮,和如今相比,完全變了樣,陶瓷設備也好,產量也好,以及這些藝術家們再創作也好,還有民營、國營企業也好,對陶瓷都有著獨到的見解,在參觀三寶蓬時覺得,這個地方聚集了大量的景漂,讓人感覺耳目一新,有別樣的文化氣息,正是他們的聚集,讓景德鎮的聲譽與日俱增,不僅是傳統文化意義的文化,更是一種中國文化的象徵。

融媒體景德鎮之行第一天:亮點多,變化大

這次融媒體走進景德鎮採訪,亮點多,形式非常新穎。首先,能夠把線上線下結合起來,把省內省外結合起來,把中央和地方結合起來,對於更好的宣傳景德鎮經濟發展,宣傳景德鎮的亮點特色都是一次非常有意義的嘗試。今天一天下來參觀了景德鎮的御窯、三寶、直升機產業園等地方,對景德鎮的認識又加深了。景德鎮作為江西省的一個地方名片,人們對景德鎮的感官印象還保留在過去的那個概念上。通過今天的採訪,我們感覺,景德鎮真正做到了在傳承中創新。我個人覺得,尤其是景德鎮的瓷文化,“工匠八方來,器成天下走”的盛景正在景德鎮復興;其次,景德鎮在當下的一些新興產業上,也有比較大的亮點,特別是航空產業,做得既有規模又有特色。在今天參觀的路線中,對三寶的印象特別深刻,覺得三寶是一個典型“景漂”的一個藝術聚落。以前,大家熟知的有“北漂”“海漂”,現在又多了“景漂”,人才的聚集,往往意味著文化的復興和產業的興旺,這一點是讓人對景德鎮產生信心的地方。通過對景德鎮傳統的文物景點也好,或現代產業發展平臺也少,都能幫助我們中國人樹立文化自信,特別讓我們江西人樹立文化自信。

融媒體景德鎮之行第一天:亮點多,變化大

鳳凰網文化頻道主編 曾悅之

因為工作的關係,我算是景德鎮的常客,所以景德鎮這些年的變化,我以一個媒體人的角度來說,都”看在眼裡”。這裡的歷史文化傳承創新與產業的變革讓人驚歎,比如今天我們去的通用航空江西直升機有限公司、昌飛公司、它們的工業化程度、技術水平、企業影響力都走在全國前列。在三寶村,你會覺得,這就是都市人一直以來所渴望的田園生活,所以我覺得三寶是景德鎮詩意生活的一種存在。而陶溪川青年造夢的故事,年輕人在那裡追夢的故事令人感動,某種程度上,陶溪川的造夢故事就是當前景德鎮的精神面貌的真實寫照,這裡的故事之所以精彩,就在於每一個來到景德鎮人都能在這找到屬於自己的舞臺。

融媒體景德鎮之行第一天:亮點多,變化大

網絡大V 段郎說事

第二次來景德鎮了,景德鎮這幾年的變化讓人耳目一新。今天一下來去了很多地方,時間有點緊湊,即便這樣,都讓人流連忘返。此次融媒體的宣傳,規模大、層次高,央媒、省媒、地方媒、自媒匯聚一起進行宣傳,方式很新穎。尤其是新媒體的加入讓宣傳推介錦上添花,景德鎮有很多的“寶貝”沒有發掘,這次參觀的第一天就有很多收穫,景德鎮應該利用自身的寶貴資源,加大陶瓷創新之路,加大宣傳力度,挖掘屬於景德鎮自己的獨特“寶貝”,讓家喻戶曉。此次來景德鎮,讓我深深感覺景德鎮的陶瓷文化品位、城市面貌都非常的有朝氣,這個具有千年陶瓷文化底蘊的城市正在找準屬於自己的路子往前衝,綻放著屬於景德鎮獨有的光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