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5 先有臉書後有谷歌,現在個人的信息洩露嚴重到了什麼樣的地步?

近日,一個名為"Google You Owe Us(谷歌你欠我們)"的團體,將谷歌公司告上法庭,他們聲稱在2011年8月至2012年2月期間,谷歌利用技術繞過iPhone手機的Safari瀏覽器的個人隱私設置,而非法採集了用戶信息,這些信息包括種族、身心健康、政治傾向、性別、社會階層、財務、購物習慣和地理數據等,然後這些信息會被"彙總"和"分類",結果就是每個用戶會被精確分類,而被系統的廣告精確定位。

先有臉書後有谷歌,現在個人的信息洩露嚴重到了什麼樣的地步?

這個團體由前消費者權益保護出版物Which?執行主任理查德·勞埃德(Richard Lloyd)領頭,而且現在這個團體已經有440多萬人加入了,如果他們控告成功,那麼谷歌公司將會賠償他們高達42.9億美元。

而谷歌方面表示:這個事情在六年前就已經得到解決了,不應該繼續推進。而且現在沒有任何跡象表明谷歌獲取的信息被任何第三方機構使用,因此這個事情應該到此為止。

因為這個違規事件,谷歌已經支付3950萬美元在美國和解了與此有關的官司。而且在2012年穀歌還因此遭到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罰款2250萬美元,並向美國37個州支付1700萬美元。

Richard Lloyd對打贏這個官司很有信心,谷歌方面卻不以為然。但還是對於此事,無論結局如何,個人隱私的問題確實得給這些公司敲醒警鐘了。

先有臉書後有谷歌,現在個人的信息洩露嚴重到了什麼樣的地步?

好消息是,蘋果在2017年9月在 Safari 上加入了人工智能反廣告系統,智能反追蹤功能(Intelligent Tracking Prevention,簡稱 ITP)可以通過 AI 技術識別、封禁廣告商用 cookie 追蹤用戶瀏覽記錄的行為,防止廣告商對用戶推送廣告,這一功能上線以來已經使全球的廣告商損失了數億美元的收入。

再看下另外一個巨頭Facebook,自從數據洩露事件發生後,Facebook的股價一跌再跌,而最近小紮在歐洲的聽證會的發言備受爭議。

先有臉書後有谷歌,現在個人的信息洩露嚴重到了什麼樣的地步?

Facebook近日表示:由於敏感的銀行賬戶數據並未被共享,Facebook不太可能對270萬受到數據洩露事件影響的歐洲用戶進行補償。

但是,此前有報道稱:這些用戶的數據曾被劍橋分析公司(Cambridge Analytica)不當分享。

Facebook聲稱:"這(劍橋分析公司濫用數據)顯然是對信任的褻瀆。然而,重要的是要記住,沒有銀行賬戶的詳細信息、信用卡信息或身份證號碼被共享。大多數人被洩露的都是公眾信息,比如他們的頁面點贊、好友列表以及生日等。對於那些允許分享信息的朋友來說,也沒什麼不同。"

這個事情後續如何發展,還得慢慢觀察,但是毫無疑問,Facebook這次的數據洩露事件和其公關態度著實讓公眾失望,互聯網公司在快速發展的同時其相應的責任敢和擔當並沒有迅速跟上步伐。

現在這個開放的互聯網時代,我們的數據被各大公司或機構採集,我們的數據信息已經早已不屬於我們自己了,那麼現在的個人信息洩露已經到達了一種什麼樣的地步了?

從國內來看,去年3月公安部開展打擊整治黑客攻擊破壞和網絡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專項行動。僅4個月時間就偵破相關案件1800餘起,查獲各類被非法倒賣公民個人信息500餘億條。

先有臉書後有谷歌,現在個人的信息洩露嚴重到了什麼樣的地步?

其中,京東與騰訊的安全團隊聯手協助公安部破獲一起特大竊取販賣公民個人信息案,其主要犯罪嫌疑人乃京東內部員工。這名尚處於試用期的員工盜取涉及交通、物流、醫療等個人信息50億條,並在網絡黑市販賣。這樣的數據簡直是觸目驚心,讓大眾痛恨不已。

而據新京報4月23日發佈的消息顯示,外賣平臺用戶信息正在瘋狂被洩露。賣家、網絡運營公司以及外賣騎手等參與其中,洩露的信息包括姓名、電話、性別和地址等。據調查,報價甚至可以低至1萬條個人隱私僅需800元。特別可怕的是,這些數據每天更新4萬條左右。

比如近期很火熱的美國大選所有50個州的投票數據,對你沒看錯,是全美50個州被標價12個比特幣。

先有臉書後有谷歌,現在個人的信息洩露嚴重到了什麼樣的地步?

所以,在現今的世界,個人的信息早就已經不屬於我們自己了,我個人就經歷過,我曾接到一個陌生電話,電話裡面的人可以清楚的把我的身份證號碼,喜好全部都說出來。對於未來的社會發展而言,由於互聯網技術的發達,需要採集的信息也越來越多,但是真正的能做到一個完善的個人信息保護體系才是公眾想要看到的結果。

現在離完善信息保護體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是通過個人、企業、體制規則的監管才能實現最終的個人信息保護的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