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0 馬可波羅東鵬衝百億,新明珠新中源擴新線,小品牌們正在被拋棄?

蒙娜麗莎、歐神諾登陸國內A股資本市場,新明珠、新中源在國內外佈局新生產基地,馬可波羅、東鵬發起“百億”衝刺……大企業都在加速上市和擴張的步伐,行業正加速走向品牌高集中度時代。重組、併購成為大型品牌陶企擴大規模的主流手段,缺少自主品牌、渠道建設落後、技術創新實力弱的小企業又將何去何從?

馬可波羅東鵬衝百億,新明珠新中源擴新線,小品牌們正在被拋棄?

大規模製造時代到來

以往,建陶行業一直被認為是一個多品牌、低集中度的製造行業,但多家龍頭陶企的逆市產能佈局動作和前瞻性觀點,已經向行業透露出明確的信號:建陶行業正快速走向高集中度時代,大規模製造時代正在到來。

什麼是大規模製造?何新明表示,就是一條線頂過去兩三條線的規模,一家廠頂過去兩三家廠的規模,生產的集中度越來越高,技術含量也越來越高。

除了走向大規模,建陶企業也開始嘗試走向“大家居”。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建陶企業開始嘗試延伸產品鏈、拓展銷售渠道,向泛家居、一站式整裝服務的方向佈局,謀求企業轉型之路。

馬可波羅東鵬衝百億,新明珠新中源擴新線,小品牌們正在被拋棄?

東鵬

制定了未來3-5年的快速發展戰略和未來在國內的產能新佈局;以瓷磚和衛浴為主營業務,並通過擴大產能和智能改造,致力於提升泛家居戰略的核心競爭力。目前,東鵬已逐漸明確了以陶瓷、衛浴為核心的泛家居領域多元化佈局策略。何新明也在公開場合提到:“行業品牌集中度正在日益提高,大規模製造時代正在到來。”

馬可波羅東鵬衝百億,新明珠新中源擴新線,小品牌們正在被拋棄?

新明珠

綠色新能源基地落戶湖北浠水,新明珠認為“這是繼新明珠先後佈局建設佛山三水、肇慶祿步、江西高安三大工業園之後的全國發展戰略新的佈局,新明珠產能華中佈局進入實施階段……”

馬可波羅東鵬衝百億,新明珠新中源擴新線,小品牌們正在被拋棄?

帝王潔具

將原公司名稱變更為“帝歐家居股份有限公司”。從“帝王潔具”到“帝歐家居”,意味著帝王潔具和旗下的歐神諾陶瓷將從傳統的陶瓷企業開始向綜合型家居企業轉型。

鮑傑軍也提出:“2017年,主流品牌的增長勢頭節節攀升,產能佈局仍在繼續。行業的分化正在加劇。”他同時預言:“五年之後,中國建陶產業的佈局基本完成,中國建陶企業的競爭將會形成新的格局。”

金意陶

在2018年開啟品牌擴張模式,從到重慶設廠擴大產能,到加大終端智慧店建設,線上線下的同步擴張以及多角度提高知名度,提升市場佔有率。其品牌戰略部部長鄭巖在2018年媒體交流會上提出“洗牌論”,他認為,“行業走向3+N是必然結果”,品牌洗牌將走在市場洗牌前面。……

至此,擴大規模化生產,整合行業資源,鏈入大家居體系,避免被融合,已經成為各大建陶品牌在“暴風雨”來臨之前增加企業砝碼的不竭動力。

市場容量飽和,“馬太效應”凸顯

2014年之前,我國陶瓷磚總產量逐年增長。在這一時期,國內瓷磚市場尚未飽和,市場仍然有空間值得去開拓。2014年,我國陶瓷磚總產量突破百億,達到了102.3億平方米。此後,我國陶瓷磚總產量基本維持了這個數據,增長率呈現負增長或零增長。與此同時,建陶企業普遍感受到了市場下行,行業也開始出現爆倉、資金鍊吃緊等現象。這意味著我國國內市場的瓷磚容量已接近飽和。

鮑傑軍認為,市場總容量飽和意味著行業正在由“成長期”邁入“成熟期”。此時,總的市場份額已經恆定,建陶行業進入了“分蛋糕”時期。有人分的多,就意味著有人分的少,有人增長,就會有人下降。“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馬太效應出現在建陶行業中已是必然,行業的格局馬上就會成熟。

在陶瓷行業整體發展狀況趨緩的大環境下,馬可波羅、東鵬、蒙娜麗莎、歐神諾等品牌企業卻顯示出了強勁的發展態勢。

馬可波羅東鵬衝百億,新明珠新中源擴新線,小品牌們正在被拋棄?

蒙娜麗莎2017年實現營業總收入28.9億元,較2016年同期增長了24.37%。蒙娜麗莎表示,將對銷售產品結構進行優化調整,增加銷售收入中高附加值產品的銷售收入佔比。

歐神諾在2017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9.08億元、淨利潤0.82億元,較2016年同期分別實現增長34.23%、58.75%。歐神諾表示,增長的主要原因是由於經銷商渠道下沉佈局三四線城市,此外與地產商碧桂園、萬科等的工程戰略合作也使得業務收入增加。

馬可波羅、新中源和科達以海外市場破局的方式另闢蹊徑,與國內市場殊途同歸,直接在海外佈局生產基地,以品牌優勢和中國建陶規模化生產模式搶奪更多的“蛋糕”。

首先解決三個思維變革

隨著“規模化”、“大家居”時代到來,不僅企業的發展理念面臨顛覆性的轉變,行業競爭視野以及建陶生產格局都將發生巨大變革。為了避免“沒有做錯什麼卻輸了”的局面,處於變革前沿的陶企,有必要首先在思維角度解決三個選擇問題:

馬可波羅東鵬衝百億,新明珠新中源擴新線,小品牌們正在被拋棄?

1、規模化還是差異化?

建陶行業發展30年來,企業無不把“差異化”當作企業從上千家陶瓷企業和品牌中脫穎而出的不二法寶。歐神諾的“雨花石”、東鵬的“金花米黃”都是差異化產品脫穎而出的典型代表,立足於大理石瓷磚的簡一則是單品類創新運作的經典案例。

與差異化生產模式相匹配的是特色化的生產方式。在行業日益走向終端消費者的品牌力時代,仍然強調差異化無可厚非,但在行業變革前夕,某高端品牌掌舵者向記者表示:“差異化不是不能搞,那不是最重要的事情了。現階段,規模更重要!”

從對接傳統家裝公司到對接工程渠道和互聯網家裝,渠道變革讓陶企越來越重視與大型地產商的合作。規模化的生產方式,不僅生產持續時間長,成本得以下降,而且瓷磚質量也更加穩定,優等率也將大大提升。

是精耕細作、徐徐圖之?還是以速度取勝,追求規模化?是建陶企業在變革之前首要考慮清楚的課題。

2、自主創新還是整合創新?

創新一直是建陶行業最關注的話題。以往,中國企業習慣於稱讚自主創新,對從意大利買來的設計嗤之以鼻。而鮑傑軍在《徹底告別野蠻增長》中提到,我國建陶行業產品創新告別模仿、超越自主、開始跨入整合創新時代……產品研發,既不偷偷模仿,也不一味強調自主創新,而是直達市場前沿,從需求出發,按渠道進行規劃,整合全球最新工藝及裝備、最前沿技術與材料、以及最新潮的設計創意等最優資源,創造出國際領先水平並符合國際主流審美的最新產品。

是堅持自主創新還是尋求整合創新?這是傳統觀念與現代觀念之間的戰爭。

馬可波羅東鵬衝百億,新明珠新中源擴新線,小品牌們正在被拋棄?

3、做品牌還是專業化生產?

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以往“重製造、輕營銷”的生產型企業不滿足於做隱形的“富士康”,開始在產品研發、渠道拓展上傾注了更多精力,並憑藉強大的生產實力和性價比優勢,走起了品牌化路線。

然而隨著行業集中度的日益提高,合作共贏、行業再分工將成為建陶行業今後發展的必然趨勢,多品牌“打群架”的時代不符合市場發展規律。不少行業人士預測,今後陶瓷行業的發展將逐漸向家電等現代製造行業看齊,“品牌直達消費者,產銷分離。”

在這樣的行業發展趨勢下,生產型企業是堅持打造企業知名度,走品牌化道路?還是該自主分流,定位為專業化生產基地?值得每一個轉型中的生產型企業認真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