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7 火星曾經也是一顆宜居星球,未來人類能否通過改造將其恢復原樣

人類總是希望能夠去往更遠的地方,探索更多的秘密。大多數人都有一個夢想,就是在有生之年能夠走遍地球的每一個角落,不過這種夢想對於現代人來說,只要你肯去做,是可以做到的。所以人類也不再滿足於此,而是希望能夠去往真正遙遠的地方,外星球。去往外星球,到外星球定居是人類的夢想,也是人類的目標。不過受制於光速的限制,人類要想衝出太陽系還非常的遙遠,所以去往外星球定居的計劃只能夠在太陽系之內進行,不過遺憾的是,在我們的地球附近並沒有特別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所以就誕生了行星改造計劃。

火星曾經也是一顆宜居星球,未來人類能否通過改造將其恢復原樣

既然沒有特別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那麼我們就自己動手,將周邊的星球改造一下,讓它變成一顆宜居星球不就可以了嗎。說到改造,最合適的莫過於火星了。首先,火星離地球很近,火星和地球間的距離是變化的,最近的時候只有5500萬公里,而最遠的時候也才不過4億公里而已,而它們之間的距離變化週期為十五年,這有利於未來外星殖民計劃的實施,要知道過遠距離的大量星際移民就目前的科學發展速度來說很難以實現。其次,火星是一顆和地球有著很多相似地方的行星。比如地球的一天是二十四個小時,而火星上的一天只比地球多了不到40分鐘。

火星曾經也是一顆宜居星球,未來人類能否通過改造將其恢復原樣

並且火星的軌道面和赤道面的夾角也和地球非常相近,這就使得火星上有著與地球極為相近的四季,有了這些共同點,也就有了人類定居火星的基礎所在。而且,在很早很早以前,火星本來也是一顆宜居的星球,有著大面積的海洋和大氣,之所以會變成現在的樣子是因為火星和地球的一點微小差別,那就是火星的個頭比地球小。為什麼這麼說呢?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地球上海洋與大氣之間的循環作用,海水會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而被海水吸收的二氧化碳會因為海底的火山活動而重新被釋放到大氣之中,這與水、水蒸氣、雨的循環是類似的。地球上如此,火星也是如此。

火星曾經也是一顆宜居星球,未來人類能否通過改造將其恢復原樣

可遺憾的是火星的個頭比地球小,所以火星的內核冷卻速度也就比地球快,隨著火星上火山活動的消失,被海水吸收的二氧化碳不再能夠回到大氣之中,失去了大氣層的保護,火星上的海洋也開始消失,最終火星變成了今時今日我們所看到的樣子,它不再適合任何生命的居住。既然如此,人類如何才能夠改造火星,讓他重新成為一個宜居的星球呢?從根本上來講要實現這個目標就必須要重建火星的大氣層,這聽起來似乎有些不太可能,但可惜的是從理論上來講是可以做到的,我們都知道地球的兩極被冰雪所覆蓋。

火星曾經也是一顆宜居星球,未來人類能否通過改造將其恢復原樣

而火星的兩極同樣存在著永久凍土,這些永久凍土是由什麼組成的呢?就是由火星上的海洋和二氧化碳所組成,既然如此,理論上只要我們能夠融化火星上的永久凍土,也許就能夠重建火星上的大氣層,讓它重新變為一顆宜居星球,如果這個設想能夠實現,那將是一幅非常美好的畫面,試想未來的人類可以乘坐行星際飛船往返於地球和火星之間,心中就滿是歡喜和羨慕。而且如果人類能夠成功改造火星,未來還可能會改造更多的類地行星,以後人類在宇宙中就會有很多的居所。你認為未來人類是否能成功改造火星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