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4 這類大人都愛的東西,最傷娃!尤其是它,2歲後才能吃!

這類大人都愛的東西,最傷娃!尤其是它,2歲後才能吃!

昨天,後臺看到一位媽媽的“求助留言”:

這類大人都愛的東西,最傷娃!尤其是它,2歲後才能吃!

因為寶寶添加調味料,家庭中常常發生糾紛:

“不吃鹽沒力氣!”“口味清淡的寶寶長大了愛吃垃圾食品!”

“寶寶一歲前不要添加調味料,就算滿週歲也要保持清淡口味!”

科長(ID:kexueyuer2012)來說說誰是誰非。

各種調味料的添加時間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議 :嬰兒輔食應保持原味,不加鹽、糖以及刺激性調味料。

鹹鹹的鹽

食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根據中國營養學會和國外膳食指南建議,寶寶對鈉的需求量如下。

除了食鹽,鈉還廣泛存在於更多食物中。

所以,不吃鹽寶寶不會缺鈉,反而額外添加過量鹽,對寶寶的生長髮育和輔食添加有害無益。

家長要注意:1歲內寶寶不需要額外吃鹽、1歲以上寶寶儘量少吃鹽。

甜甜的糖

多數寶寶都不會抗拒甜食,且糖無處不在,所以甜甜的糖比鹽要難控制得多!

新鮮水果和蔬菜中含有的葡萄糖、果糖等屬於內源性糖,對健康沒有什麼副作用。

家長需要警惕的是遊離糖,也就是食品中添加的單糖(葡萄糖)和雙糖(蔗糖、果糖)以及天然存在於蜂蜜、糖漿、果汁和濃縮果汁中的糖分。

世界衛生組織對限制糖的建議:

將成人和兒童遊離糖攝入量降至攝入總能量的10%以下,最好控制在5%以下。

寶寶每天攝入1000~1200千卡能量,將遊離糖控制在5%以下,每天遊離糖控制在10~15克。

稍大的兒童,每天攝入的遊離糖不宜超過25克。

這類大人都愛的東西,最傷娃!尤其是它,2歲後才能吃!

黑黑的醬油

寶寶不能吃鹽,那滴一滴醬油調味可以嗎?

醬油的主要成分是食鹽,通常5毫升醬油等於1克鹽,一歲前寶寶不要吃醬油。

另外,醬油由大豆發酵生產,明確大豆過敏的寶寶最好不要吃醬油。

1歲以上寶寶可以添加醬油,但一定要適量,尤其是生抽。

生抽往往是高鹽稀態,顏色淺但含鹽量高,如果放了生抽就不要加鹽了。

鮮鮮的味精

味精的主要成分是穀氨酸鈉,能讓食物味道變得鮮美,但含有鈉。3克穀氨酸鈉中的含鈉量等於1克食鹽的含鈉量。

雞精的主要成分除了穀氨酸鈉,還有澱粉、增味核苷酸、糖和一些香料。

2017年歐盟食品安全局(EFSA)將穀氨酸鈉的安全攝入量調整為30毫克/公斤。

體重為60公斤的成年人,每天攝入味精(國家標準規定,味精中谷氨酸鈉的含量要≥99%)不應超過1.8克。

對於嬰幼兒來說,攝入量應該更低。

味精和雞精都不適合1歲以下的寶寶。

1歲以上的寶寶可以根據飲食習慣決定是否添加味精,如果加了味精,要減少鹽的攝取量。

這類大人都愛的東西,最傷娃!尤其是它,2歲後才能吃!

酸酸的醋

吃得太酸容易刺激口腔,造成寶寶不適。如果有口腔潰瘍,吃醋會刺激潰瘍面而加重疼痛。

沒有權威機構給出嬰幼兒和兒童每天攝入醋的建議。

營養師建議寶寶2歲後可少量吃醋,或更大一點兒再嘗試。

寶寶2歲後每次可以吃1~2滴醋(炒菜中),但吃麵條或餃子時,不建議把醋當作蘸料。

1歲內寶寶,不建議添加任何調味料,1~3歲的寶寶如果能適應原味食物可以不加調味料。

過早、過量攝入調味料的危害

各種意義上來說,重口味都不是好事兒。

養成偏食的飲食習慣

寶寶味覺對調味料的刺激敏感,越早攝入調味料,未來寶寶口味就會越重。

如果寶寶偏愛重口味,對天然食物失去興趣,慢慢會養成挑食偏食的飲食習慣。

增加患病風險

高糖飲食會增加寶寶的體重超標、患齲齒和糖尿病、腎臟病和骨質疏鬆等疾病的風險。

嬰兒時期培養寶寶對清淡食物的喜愛,成年後得高血壓、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更小。

這類大人都愛的東西,最傷娃!尤其是它,2歲後才能吃!

避免生活中的“隱形調味料”

避免寶寶攝入過多調味料,家長一定要學會看產品標籤,同時多使用天然調味料。

學會看食物標籤

我國食品標籤法規定,標籤上需標明每100g食物中的能量和各種營養素的含量,還要標明營養素參考值(NRV)的百分比。

但有些商家為了迷惑消費者,會以30g或50g為計量單位,家長要擦亮眼睛。

看配料表

這類大人都愛的東西,最傷娃!尤其是它,2歲後才能吃!

看營養成分表

這類大人都愛的東西,最傷娃!尤其是它,2歲後才能吃!

配料表中,帶“糖”字的配料排在前面,說明這是含有“隱形糖”的食物,限制或禁止寶寶食用。

營養成分表中,如果鈉的NRV(營養素參考數值)超過30%,這類食品不建議給寶寶吃。

使用天然調味料

建議選擇少鈉或低鈉的調味料,而不是鹹味的調味料(番茄醬、芥末醬和沙拉醬等醬料)。

可以利用新鮮蔬菜的天然味道調味,比如甜甜的南瓜、酸酸的西紅柿、能去腥的檸檬、鮮鮮的蘑菇和鹹鹹的蝦皮等。

寶寶不吃輔食,因為食物太淡?

國內外權威機構早已達成共識:3歲前寶寶的飲食應保持清淡,儘量少用調味料。

但“熱情”的長輩常常往寶寶嘴裡塞各種酸鹹甜的食物,還口口聲聲說“太清淡的寶寶不愛吃”。

寶寶不愛吃輔食,多數情況是家長提供的食物種類不夠豐富,而不是沒有添加調味料!

這類大人都愛的東西,最傷娃!尤其是它,2歲後才能吃!

輔食味道會影響寶寶一生的飲食習慣,接觸成人食物或調味料後,寶寶很難再接受清淡飲食。

如果小寶寶被喂成了重口味,家長別一下子減少飯菜中的鹽量,需要有逐步減少的過程。

成年人想要改變飲食習慣很難,但寶寶不同,家長提供什麼,寶寶便吃什麼。

為了寶寶的一生健康,添加調味料要謹慎。


【科學家庭育兒】國家級出版傳媒機構專業團隊,聯合百名育兒專家與萬千家庭一起,專注寶寶的早教、智力開發、性格培養、情商教育、家庭親子關係處理

更多育兒難題,關注【微信公眾號:科學家庭育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