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外圍股市“涼涼”A股萬億成交火熱 基金經理進入抉擇時刻

2020年春節後的A股走勢可謂跌宕起伏。

2月3日,A股主要股指全線下跌,上證綜指開盤下跌8.73%,這一開盤跌幅也創下1997年以來的新紀錄。當日收盤,上證綜指下跌7.72%,深圳成指下跌8.45%。

春節後首日跌幅超出預期,隨後漲幅更是超出眾多投資者預料。此後的十個交易日中,2月10日至2月21日,上證綜指漲幅達10.67%,深證成指漲幅達18.92%,而創業板指更是創下23.99%的漲幅。但緊接著,A股再次回調。上週,上證綜指、深證成指分別下跌5.24%、5.88%,創業板指跌幅達6.96%,此前漲幅居前的科技股成為重災區。

有基金經理曾認為,2月份將成為今年基金業績的重要分水嶺。但是,在美股道瓊斯指數創下2009年以來最大單週跌幅、全球疫情防控形勢尚在演變、A股連續8個交易日成交額超過萬億元的大背景下,基金經理當前如何抉擇顯得更為關鍵。

來自外圍的風險已然不再是“黑天鵝”,而是看得見的“灰犀牛”。多位基金經理坦言已經通過降低倉位、運用股指期貨對沖工具等應對風險。

“上週已使用股指期貨工具降低淨多頭暴露,以對沖短期系統性波動風險。”和聚投資表示。類似的還有拾貝投資:“目前持倉減少了受影響不確定的公司和短期確定很難恢復的公司,利用套保等方式降低了一些淨倉位。”

有的機構則選擇直接大幅砍倉。“上週二在市場走出V型反轉時,便已經大幅降低了倉位。上週五又小幅加倉了銀行股,但總體倉位還是很低。”某私募基金經理張原(化名)表示。回顧2月份的投資,他坦言:“很難做。春節後首日市場跌幅較大,隨後的反彈又快又急。中途一度已經空倉,但架不住市場成交火熱和賺錢效應明顯,又高倉位買入了看好的科技股。儘管買入這些科技股時估值不便宜,但還是迎來一波凌厲的上漲。因為知道估值不便宜,所以有點風吹草動就會賣出,已經來回做了幾次波段。”

也有私募表示繼續堅守高倉位,認為市場並不存在系統性風險。北京一家淡化擇時的私募表示,目前依舊保持高倉位運作,基本沒怎麼減倉。主要原因在於,市場並不會出現系統性風險。但在板塊上,迴避一些過高估值的品種,加倉了一些長期看好的優質個股。

另一家中型私募表示,上週只是小幅減倉,依舊保持中高倉位。主要原因在於流動性寬鬆將支撐A股,預計流動性在整個上半年都是比較好的。

從A股走勢看,雖然上週連續調整,但成交依舊火熱。自2月19日來,A股已連續8個交易日成交額突破1萬億元大關,2月28日的成交總額也較2月27日有所放大。火熱的成交氛圍下,減倉的機構也並不意味著就已經放棄了交易機會,繼續觀察、伺機交易成為其當下的心態。

張原表示,目前還不好說市場就沒機會了,但是需要等企穩才能介入。“個人關注的一個指標是原油走勢。原油走勢企穩時,可能還有短線機會。原油期貨、美油和布油與股市的走勢一直很像,但彼此都不是先行指標。同時,美油、布油開盤時間比A股早,又有夜盤,所以可作為參考指標。”

值得注意的是,新基金髮售仍十分火爆,2月24日-2月28日,再現1-2日售罄的情況。Wind數據顯示,2月24日開始認購的國泰藍籌精選,認購截止日為2月25日,兩日認購超47億元;於2月24日開啟認購的交銀創新領航更是一日售罄,總認購份額達49.43億元;還有於2月28日開始認購的泓德睿澤混合,認購規模超50億元,當日即提前結束募集,並採用“末日比例確認”的原則進行比例確認。

政策利好支撐A股

相比不確定性較強的外部環境,基金經理正在努力把握一些高確定性因素,政策層面的利好成為共識。整體而言,基金經理認為,海外市場的下跌與國內市場並不直接映射,短期A股將進入回調期,但中長期不改A股上行趨勢。

相聚資本基金經理餘曉暢表示,從中長期來看,此次調整不改A股長期上行趨勢,A股的趨勢取決於內因。首先,A股市場整體估值仍處於歷史低位,投資者入場意願強烈。其次,政策層面釋放充裕的流動性,強調經濟增長目標不放鬆,更為積極的財政與貨幣政策可能在疫情過後推動內需加速回升。而且國內疫情控制取得了較好成效,經濟活動將逐步回到正軌。二季度可能迎來消費、投資等報復性反彈,二季度經濟增長前景可期。待避險情緒消退後,收益率曲線有望再次陡峭化,新興市場有望迎來增量資金。

凱豐投資指出,海外市場的下跌與國內市場並不直接映射,國內市場尤其港股會受海外避險情緒影響,但國內疫情已有所好轉,相對於海外也有更強的疫情治療體系和方案以及應對管控經驗,避險資金可能更容易選擇中國市場。

伊洛投資認為,從長週期的視角來看,截至目前,今年以來所有A股的中位數漲幅僅有0.9%,遠遠談不上大牛市,因此即使接下來A股出現一波中級調整,目前的市場從長期看也屬於一年之中的春季,屬於長期佈局的播種期。

來自政策層面的支持是機構對A股中期走勢的信心所在。凱豐投資認為,國內政策方面出臺明顯託底措施,財政和貨幣調控力度加大,復工復產逐步推進,資金方面則看到散戶不斷進場,大量基金髮售也對A股形成支撐,所以總體看,A股會比海外市場更強。

“預計從3月開始,工作重心將從原來的‘抗疫情’轉變為‘保增長’,一方面儘快恢復消費,另一方面大力刺激投資。”源樂晟資產表示。

某北京基金公司人士王磊表示,流動性寬鬆環境及未來政策調節預期有望推動市場風險偏好在疫情衝擊後逐漸修復,市場表現在季度區間內會因為企業業績和經濟數據披露出現一定調整,但中長期向好趨勢仍然存在。後續隨著疫情控制和復工的有序推進,市場關注重點將逐漸轉向基本面和政策變量的再平衡上。

源樂晟資產表示,疫情在中國已得到控制。中國疫情的實際轉折點在2月4日,所以2月3日大跌後,隨著數據日益好轉,投資者選擇了買入。現在來看,全球幾大經濟體的疫情剛剛開始,處於中國春節前的階段,而處於該階段投資者也是最恐慌的,但未來一旦看到拐點,市場就會像春節後的A股市場迅速反彈。

拾貝投資認為,市場較為關注疫情的發展。國內疫情可控,對復工看法也比較積極;國外存在不確定性,但隨著各國重視程度提升會有所好轉。在這個過程中,相對於全球投資而言,中國經濟和市場可能是率先走出來的。目前一些技術類公司估值偏貴,但市場整體估值不貴。滬深300PE約12倍,今年業績可能有一定的調整壓力,但這是階段性的,這個估值很難有巨大的下跌空間,除非疫情在全球失控。

和聚投資表示,未來一段時間,疫情仍然是影響市場的最主要因素。海外的疫情現在還處於暴發期,所以短期海外市場仍有可能出現比較大的波動。不過,國內復工節奏正在加快,經濟活動包括居民的生活都處在邊際改善的狀態。短期海外和國內在經濟層面呈現分化的狀態。

伊洛投資認為,目前對A股影響最大的是全球疫情的加重以及外圍資本市場的大跌。若全球疫情繼續惡化,將打擊全球貿易;若疫情得到遏制,則A股在調整之後會沿著原有邏輯繼續演繹。

關注科技股回調機會

雖然短期科技股回調幅度較大,但基金經理認為,成長風格仍是今年主線,同時可以關注一些低估值板塊。

王磊表示,在2020年流動性環境、景氣方向和再融資政策週期啟動三方面因素共振下,成長風格仍將趨勢性佔優,儘管中途可能出現階段性調整,但不改長期景氣方向。在具體行業上,建議關注三大方向:一是關注傳媒互聯網產業鏈,以及以信息化、自動化主導的現代服務業迎來景氣起點的機會,包括遊戲、直播、長/短視頻、遠程辦公/視頻會議系統、雲計算、電商及生鮮、互聯網醫療、線上教育等;二是以5G、新能源汽車為代表的先進製造仍是2020年景氣度向上的板塊,自主可控將是貫穿未來五年以上的主線;三是食品飲料、消費者服務和傳統週期製造等受疫情衝擊較大的行業,其中的龍頭企業中長期抵禦風險的能力較強,受影響相對較小,建議長線資金積極關注核心資產中長期“黃金坑”的配置機會。

源樂晟資產表示,疫情對上市公司的盈利會造成一次性衝擊,預計很多公司將降低20%的利潤預期。但總體而言,疫情只會讓消費延後而不會消失,所以2021年的盈利將出現大幅度增長。例如,5G相關產業可能因為疫情而受影響,但疫情一旦結束,5G建設和消費將出現迅速發展。同時,A股傳統類股票估值處於歷史較低位置。

“對於前期漲幅很大、近期處於回調的板塊,投資需格外慎重,我們已有所迴避。”泓德基金經理秦毅表示,對已跌下來的公司,會選擇受全球疫情影響較小的行業和企業投資。相對而言,出口導向型企業受影響更大,內需驅動型企業則更安全。整體看,對於A股無需過於擔心,當前估值和點位不算高,下行空間有限。即使再出現回調,一些優質個股也將非常有吸引力,也會為基金建倉帶來較好的機會。

餘曉暢認為,此前領漲的科技板塊近期有所降溫,但科技成長的大邏輯未被破壞。從大類資產角度、政策以及行業景氣度來看,科技股仍是階段主線,經過此次調整、消化和去泡沫之後,科技板塊依然值得期待。同時,近日低估值藍籌股出現補漲,這也側面表明了場內資金看好後市的態度。

本文源自中國證券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