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他88年就組樂隊,一手創辦草莓音樂節,也是曾軼可、張曼玉的伯樂

如果用一個詞來評價沈黎暉,這位一手打造出了摩登天空與草莓音樂節的男人,那我想“不合時宜”是最適合的


沈黎暉,一個對於平時不太關注小眾獨立音樂的人來說比較陌生的名字,更多人對他的印象或許還停留在當初在《快樂女聲》,那個力排眾議支持曾軼可的評委,又或者是頗有爭議簽下了國際影后張曼玉。但作為摩登天空的老版、草莓音樂節的創始人,同時也是80年代國內最早組樂隊的一批“老炮”,可以說沈黎暉一路見證了國內樂壇這三十多年來的風風雨雨。


他88年就組樂隊,一手創辦草莓音樂節,也是曾軼可、張曼玉的伯樂

01 國內樂壇的蠻荒時代,沈黎暉和他的“清醒樂隊”成為了最早的一批開路人之一

上世紀80年代,彼時的內地流行樂還是一篇荒蕪,搖滾樂更是一個新名詞。在某次跨年元旦,北京某四合院,一個叫沈黎暉的中學生,和他的弟弟,密謀了一次國際巨星拼盤“演唱會”。他們挑出自己覺得最牛逼的外國歌星磁帶輪番播放了一整夜,樂此不疲。

1988年,沈黎暉考進北京工藝美院,並很快找到了一幫志同道合的朋友。他們被"U2"等國外樂隊新潮的音樂鼓舞著,穿著破洞牛仔褲、披著長髮遊蕩在北京各大高校,在當時保守的風氣下顯然成了一群另類。

他88年就組樂隊,一手創辦草莓音樂節,也是曾軼可、張曼玉的伯樂

前排中間為沈黎暉

沈黎暉如今回憶起來,也毫不避諱的坦言:當時作為精力旺盛年輕男生來說,玩搖滾除了出自真心的熱愛,“撩妹”同樣也是一個重要的目的。藉助搖滾樂,沈黎暉也吸引了無數女生的目光,成為了風雲人物。

1989年,他們開始在北京各個地下Party上演出。在這期間,他們創作了《石頭心》,一首包含了強烈繪畫意向的作品,也是他們日後的成名曲。

那是一個還屬於理想主義的年代,彼時的國內樂壇開始了一個泛樂隊時期,隨著有單曲發表的樂隊的激增,搖滾樂Party文化在北京形成。

也是在同一時期,臺灣音樂人張培仁成立了魔巖文化,推動內地搖滾樂走向商業化,唐朝、黑豹、魔巖三傑一時風光無限。中國搖滾樂不再是單打獨鬥,而是以一種群體形象被公眾重新認知,並在樂迷們熟知的94紅磡演唱會上達到了巔峰。

他88年就組樂隊,一手創辦草莓音樂節,也是曾軼可、張曼玉的伯樂

但是如今回望過去,94紅磡更像是被樂迷們過度神化的一種烏托邦式的精神寄託,在那個樂壇野蠻生長的年代,內地市場其實還沒有能力支撐起成熟的音樂產業鏈。魔巖文化很快因為盜版、版稅以及錯綜複雜的利益糾葛被迫撤出內地市場。就像中國的搖滾樂大多隻存在於理想中的對抗姿態,並沒有能力改變現實一般,魔巖文化的短暫存在也沒有真正改變國內樂壇。

音樂終究是一項成熟的產業鏈,它的發展,靠的不是那少數幾個不是出的天才,也不是“小眾”、“獨立”這樣近似於圈內自嗨的標籤,而是完善、專業、職業的分工和協作

02 走出校園的沈黎暉,經歷創業初期的掙扎,成功創立摩登天空和草莓音樂節

而同一時期的沈黎暉也從大學畢業,真正從象牙塔步入社會,也開始意識到在國內想玩音樂有多艱難。90年代初,他拿著僅有的資金,他開了一間印刷小作坊,一度負債近30萬元,樂隊的幾位成員也都陷入了迷茫陣痛期。

在當年的沈黎暉眼裡,他註定要成為 rock star,他厭惡印刷這個行業,只是為了賺錢,僅此而已。但在殘酷的現實面前,沈黎暉開始懂得想要從世界拿到點東西,就得先向世界問好。往日那個心高氣傲的的年輕人開始漸漸轉型為了成熟理智的商人。

94年,他們和其他樂隊合做了一張合集《搖滾94》,包括了《石頭心》和《需要》兩首歌曲,賣了十五萬張卡帶並紅到了國外,算是初步圓了自己的音樂夢。

他88年就組樂隊,一手創辦草莓音樂節,也是曾軼可、張曼玉的伯樂

印刷廠的生意也逐漸扭虧為盈,讓沈黎暉有了更多的資金去實現自己的夢想。1997 年,他創辦了摩登天空。然而這個如今在國內聲名赫赫,捧紅無數音樂人,打造了獨特音樂生態系統的商業帝國,成立的初心只是為了給自己的樂隊發唱片。沈黎暉和他的清醒樂隊在成立十年後,終於推出了第一張唱片《好極了!?》。

他88年就組樂隊,一手創辦草莓音樂節,也是曾軼可、張曼玉的伯樂

沈黎暉對音樂的態度如同他們樂隊的名字一樣,是“清醒”的。在那個樂隊普遍放蕩不羈,留著長髮,穿著皮衣皮褲的年代,他們以乾淨清爽的造型打破了人們對於搖滾樂隊的普遍印象,以一種“不合時宜”的姿態給樂壇帶來了一股新空氣。

那時的摩登天空簽了不少沈黎暉的朋友或他欣賞的音樂人,包括“新褲子”和“超級市場”等樂隊。隨後沈黎暉快馬加鞭,又成立 Badhead 廠牌,出品更為地下的先鋒作品。

然而,隨著音樂產業步入“暗黑期”,傳統唱片市場隨著網絡和移動手機普及垮了,連印刷廠也不再掙錢了。摩登天空一度欠債兩三百萬,面臨生死存亡。為了能讓公司堅持下去,沈黎暉把北京的4套房子全都賣了。

他88年就組樂隊,一手創辦草莓音樂節,也是曾軼可、張曼玉的伯樂

然而,一次瑞典之行,又讓“不合時宜”的沈黎暉萌生了新的想法,也徹底改變了國內音樂產業未來的生態。

2001年,沈黎暉在瑞典的一個小鎮,參加了人生第一個音樂節。那個音樂節雖然不是特別大,但沈黎暉卻覺得是自己體驗過最好的音樂節。在湖光山色之間,幾萬人湧入了原本就不大的小鎮,恍如一處世外桃源。同時,音樂節現場請來了沈黎暉最喜歡的山羊樂隊,讓深受觸動的沈黎暉也決定在中國辦屬於自己的音樂節。

萬事開頭難,沈黎暉幾乎動用了一切可以動用的資金和人脈,終於在2007年舉辦了第一屆“摩登天空”音樂節。儘管第一屆的音樂節屬於賠本賺吆喝,但為此卻積累了足夠的經驗和打響了品牌。2008年的“摩登天空”已經開始盈利。

2009年,沈黎暉有了更突破性的想法,他希望打造一個更大眾的音樂節,讓那些不怎麼聽歌的人也來音樂節玩”。經過一系列籌備工作,時間、場地都安排好了,就在五一節的北京。然而這時,取名卻成了一個難題。

沈黎暉希望音樂節能既帶點小清新的春日氣息,同時還多元化具有一定的親和力。團隊討論之後,根據清醒樂隊《永遠的一天》中的一句歌詞:“春天來了,草莓紅了”,定下了“草莓音樂節”這個頗為“曖昧、性感”的名字。

他88年就組樂隊,一手創辦草莓音樂節,也是曾軼可、張曼玉的伯樂


2009年,首屆草莓音樂節舉行時,全國一共只有4個音樂節。然而隨著草莓音樂節的大獲成功,也帶動了音樂節在全國範圍內如火如荼的開展起來。

如今,全國一年有兩百多個音樂節,但先發優勢、豐富的經驗、鮮明的品牌定位使得摩登天空依舊獨佔鰲頭,觀眾也逐年增加,到現在每年要做40場音樂節,走過20多個城市,近80萬觀眾參加。草莓音樂節成也為了摩登天空最大的營收渠道,至今仍佔總營收的百分之三十到四十。

03 打造自己的音樂生態產業鏈,但依舊不忘對音樂的初心

2015年起國家開展“劍網行動”,嚴打盜版音樂,隨著QQ音樂等各大平臺開始爭奪獨家版權,摩登天空版權收入飆升,並接著獲得多輪融資,可以說已經成為了一個完整的融合線上線下的音樂生態產業鏈。

摩登天空可以說佔據了佔據了沈黎暉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公司推出了很多優秀的歌手、唱片,是自己畢生的心血、作品,為了它沈黎暉甚至放棄了自己的樂隊。儘管已經是打造出自己音樂帝國並且涉足酒店等其他領域的成功商人,但沈黎暉依舊保持了對音樂的初心。致力於挖掘各路音樂人和帶動小眾獨立音樂發展。

而沈黎暉雖然作為一位幕後大佬,卻不被大部分人知曉。真正意義上最“出圈”的時候,還是在2009年的《快樂女聲》,力排眾議支持曾軼可,甚至不惜和包小柏吵架。

在沈黎暉眼中,曾軼可本質上就是一個音樂人,不是一個選秀明星。2017年曾軼可和天娛約滿之後,摩登天空真的簽下了曾軼可。

他88年就組樂隊,一手創辦草莓音樂節,也是曾軼可、張曼玉的伯樂

而後來,簽約嗓子粗,唱歌跑調的國際影后張曼玉同樣也引起了熱議,但正像沈黎暉所說的,張曼玉做音樂不是“玩票”,“她準備了七八年的時間,對於音樂有很多自己的想法。

他88年就組樂隊,一手創辦草莓音樂節,也是曾軼可、張曼玉的伯樂

而利用自己的圈子和人脈,挖掘更多音樂人也是沈黎暉一直在堅持的事情。從宋冬野、馬頔、堯十三等人開啟民謠熱潮,到《中國有嘻哈》時期,創建了MDSK廠牌,先後簽約了萬妮達、TT、滿舒克、黃旭等一眾說唱歌手。再到《樂隊的夏天》新褲子樂隊、刺蝟樂隊、痛仰樂隊、盤尼西林樂隊等佔據前幾名,都可以看到摩登天空在樂壇的力量。

對於小眾獨立音樂來說,沈黎暉認為與其“破圈”,不如“擴圈”來得更為重要。破圈”是在一個點上打破,短期有瞬間的流量,有時候是無意而為之,但如果刻意去破圈就有一點功利主義。而且流量來得也快,去得也快,樂手的初心很可能就沒有了。 但是擴圈是做系統,摩登天空過去十年一直在做的就是擴圈,相比看所謂的趨勢,摩登天空更傾向製造趨勢。”


04“宅草莓"會徹底改變未來音樂生態麼?沈黎暉對此有獨到見解。

臺灣作家張鐵志曾經講草莓音樂節概括為“草莓共和國”:“巨大的消費主義與龐大的體制吞噬了一切,‘娛樂至上’與‘政治犬儒’是真正流行的生活方式……中國的華麗崛起,不再反叛的搖滾商業,新一代陽光歡笑的青年。”

可以說,相比於八九十年代,這個時代的理想主義情緒更多摻雜了年輕人在互聯網時代對世界的無力感、虛無與“喪文化”。他們在快速城市化中既受益又迷茫,反抗格子間裡的 996。逃避情緒、消費主義,把大陸的搖滾和民謠一同引向了獨立音樂時代。

可以說在這個時代,沈黎暉和他背後的摩登天空即是時代的引領,也是受益者,儼然成為了“互聯網思維的音樂公司”了。

而到了2020年,疫情之下,為了減少大型活動,草莓音樂節也於2.22日到2.28日在頭條免費上線,帶你體驗一把線上雲蹦迪、雲POGO、雲合唱。

如果說之前的線下音樂節,會經常有場地、時間、以及檔期等多重限制的話,那麼這次線上的草莓音樂節就徹底突破了這些桎梏。不管是音樂人數量、各種曲風都比以往增加了許多,照顧到各有喜好的音樂人群。

他88年就組樂隊,一手創辦草莓音樂節,也是曾軼可、張曼玉的伯樂

沈黎暉也坦言,公司原來是不太重視平臺這些線上內容的,平臺對公司的需求也沒那麼強,但這次疫情帶來的一個好處是,讓自己跟線上平臺建立起比較緊密地聯繫了。

但在沈黎暉眼中,線上音樂節目前顯然還不是一個成熟的模式,現有條件決定了無法達到自己想要的效果,但它又是現階段不得不放到檯面上的解決方案,所以可以說是“過度”的。

沈黎暉認為,線上演出真正想要有快速發展還是要等底層技術的提升,5G的發展、VR的普及。但並非像很多人所認為的遙遙無期,可能不會超過三年,線上線下的很多場景就可以打通,界限也會越來越模糊。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次的疫情是把整個節奏往前推了,用戶習慣正在被提前培養。

他88年就組樂隊,一手創辦草莓音樂節,也是曾軼可、張曼玉的伯樂

寫在最後

從當年的搖滾老炮到如今的互聯網音樂帝國締造者,沈黎暉可以說一直走在樂壇的前沿。而在這個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獨立小眾音樂會變得更加大眾、主流,而傳統的音樂節模式也將被網絡進一步顛覆。但不變的,依舊是那顆熱愛音樂的初心。


36氪專訪|摩登天空沈黎暉:“雲音樂節”是疫情下“過渡的解決方案”

沈黎暉:玩音樂別老想著出圈,擴圈才是重要的 |專訪_湃客_澎湃新聞

有限自由沈黎暉 北方公園NorthPark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