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市選派第一書記孔令志:“黨群聯防”三級聯控體系築牢“防疫牆”


市選派第一書記孔令志:“黨群聯防”三級聯控體系築牢“防疫牆”

棗莊在線:在臺兒莊區澗頭集鎮巨梁橋村,有一位市委組織部選派的黨支部書記,來到該村後撲下身子抓黨建、促脫貧、保穩定、惠民生。在疫情防控的重大考驗面前,他克服困難,帶病堅持工作,為大家舍小家,日夜奮戰在戰“疫”一線,贏得了全村群眾的信賴和好評,他就是棗莊市行政審批服務局選派到村任黨組織書記的孔令志。

市選派第一書記孔令志:“黨群聯防”三級聯控體系築牢“防疫牆”

用榜樣當好“領頭雁”。孔令志是一名退伍軍人,先後在市住建局、人防辦多年從事工程建設工作,2019年作為優秀幹部劃轉到棗莊市審批服務局。2019年底被選派到澗頭集鎮巨梁橋村擔任村黨組織書記,駐村後他就當即做好群眾的走訪調查,針對群眾反映的問題,認真開展人居環境整治、扶貧與項目考察等工作,一直忙到年三十都沒有回家。在接到鎮政府疫情防控的通知後,迅速建立了“黨支部+黨員+志願者”的三級聯防聯控體系,身先士卒、衝鋒在前,當好全體黨員的榜樣,與全體黨員共同簽訂了疫情防控承諾書,形成了黨群聯防聯控的強大合力。全村28名黨員和12名志願者,分成了摸排、宣傳、值守、巡查、後勤5個小組,各個小組各司其職,全村排查、宣傳、勸返、消殺等工作有條不紊,形成了黨群聯防聯控的強大合力。

市選派第一書記孔令志:“黨群聯防”三級聯控體系築牢“防疫牆”

用情理當好“勸導員”。聚梁橋村村民何夫磊,孫英原本定於正月十三嫁閨女,男方特意找人按照兩人的生辰八字選的好日子。孔令志聽說了,第一時間就去了何夫磊的家裡,他百般勸說希望能延遲舉辦婚禮,何大哥回他,這是孩子的終身大事,親戚朋友都通知了,日子定好了,不能說推就推,讓人看笑話!怎麼辦?一次不行就兩次,沒想到第二次去的時候,人家連門都沒開,孔令志沒有退縮,隔著門給老何做工作,反覆講述利害關係。到了第三天,何夫磊終於打開了門說道:俺可真服了你了,改時間,改時間,我這就和男方聯繫這事。孔令志笑著說:只要他們兩人感情好,哪天都是好日子。何大哥也笑了,說,“是這麼回事,關鍵時刻,我也不能給你們添亂。”

市選派第一書記孔令志:“黨群聯防”三級聯控體系築牢“防疫牆”

用穩妥當好“四大員”。巨梁橋村有兩個自然村,356戶1457人,毗鄰江蘇賈汪,與張山子鎮搭界,流動人員多,防控難度大。針對這一情況,孔令志首先考慮的是穩定人心,妥善處理好各項事務,他既當“指揮員”又當“戰鬥員”,還要做好“宣傳員”和“服務員”。把全村按照街區劃分為8個管理區,每個網格明確一名黨員負責,入戶排查出外出返鄉人員45戶80多人,不漏一戶,不漏一人。每天早上佈置任務時都要強調:“工作最怕不認真,一定要抓細抓實,務必做好個人防護”,卻總是把跟蹤檢查外地返鄉人員等任務留給自己,勸返的時候都是擋在前面,從不畏懼感染的風險。每天都要奔波在2個村中間在大喇叭上做宣傳,穿梭在大街小巷勸說聚集人群張貼標語條幅,嗓子啞了,怕影響工作,都是好幾種藥一起吃。擔心一線人員安危,在防護用品奇缺的時候,自己掏錢高價購買了5000餘元的防護口罩,紅外線防護手套和高濃縮消毒液發放給防疫人員,還動員家人把給孩子備的紅外線測溫儀捐到村裡使用。他常說:“要隔離病毒不隔離愛,越是非常時期,越要關愛他們”自己花錢購買了新鮮的瓜果蔬菜慰問隔離人員,獨居老人等。

市選派第一書記孔令志:“黨群聯防”三級聯控體系築牢“防疫牆”

用奉獻當好“責任人”。他是書記,同時也是父母的兒子,孩子的父親。自從到村以後就很少顧得回家,尤其是疫情防控期間,他一天都沒有休息,父親身體不好高血壓,心臟病,他沒有在床前照顧一天,反倒是身為老黨員的父親安慰他:“做你該乾的事,村裡需要你,就去忙你的吧。”兒子剛上初中課程十分緊張,女兒才剛剛4歲,妻子張琳是一名優秀黨務工作者,天天家裡家外忙前忙後,每天還要擔心他的胃病,囑咐他天天按時吃飯,按時吃藥。孔令志說“我是一名黨員,組織選派的村書記,是村子的頂樑柱和主心骨,面對疫情我必須衝在前面,家裡的老人孩子就拜託您了,如果我不幸染病,請把我的遺體捐獻給國家做研究,繼續做貢獻”。他以無私奉獻的精神,詮釋著 “責任人”的擔當精神。

市選派第一書記孔令志:“黨群聯防”三級聯控體系築牢“防疫牆”

惟其艱難顯勇毅,惟其篤行顯珍貴。孔令志在村書記的崗位上,心繫群眾疾苦,關心群眾安危,以自己實際行動守土擔責,守土盡責,心懷信念,默默奉獻自己的青春,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著一篇又一篇不平凡的故事。(褚正楠 張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