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楊瀾自曝從小智商都不高:不要再糾結孩子的智商了,還有更重要的

提起楊瀾,大家應該都不陌生。

從主持《正大綜藝》到《楊瀾訪談錄》、《天下女人》,經過不斷的突破自我,楊瀾實現了從傳媒人到企業家的華麗轉身,不論是作為主持人,還是企業家,她都是行業翹首。

如此成功的楊瀾在一次訪談節目中卻說, 我不聰明不是最有才華的人

她用事實告訴我們,她有多努力。

楊瀾自曝從小智商都不高:不要再糾結孩子的智商了,還有更重要的

楊瀾自曝從小智商都不高:不要再糾結孩子的智商了,還有更重要的

關於“聰明和努力哪個更重要”的話題討論從來就沒有停止過。

知乎曾有非常激烈的討論:

楊瀾自曝從小智商都不高:不要再糾結孩子的智商了,還有更重要的

楊瀾自曝從小智商都不高:不要再糾結孩子的智商了,還有更重要的

楊瀾自曝從小智商都不高:不要再糾結孩子的智商了,還有更重要的

無論氣氛有多熱火朝天,只是似乎大家都會習慣性的把聰明和努力分離,甚至對立開來,認為所有的成就和光鮮靠的都是聰明而已,而努力再怎麼也比不上聰明的。

真的是這樣嗎?

前幾天公司聚會,聽同事王姐聊她女兒多多,多多是個樂觀開朗、多才多藝的小學霸,妥妥的“別人家的孩子”,那天我才知道她曾經是個“後進生”。

剛上初中時,當大部分孩子數學都能得滿分時,多多經常考不及格,期末考試後老師玩笑般的說:“大家都很棒,就是有個別不聰明的孩子沒考及格、拖了班級的後腿……”

從那之後多多變得敏感又沮喪,不再是每天歡天喜地的去上學,而是想出花樣百出的方法逃學。

對於青春期的孩子和陪讀家長來說這無疑是個大問題。

在理智的分析孩子的處境和情況、經歷了無數個不眠之夜之後,王姐對孩子說:

“女兒,你要知道 個人未來是否有成就,從來都不是由聰明與否來定義的。”

人生是場馬拉松,聰明不會讓你一直領先,不聰明也不意味著一直落後,只有找準方向和堅持不懈的努力,才能最終領先到達終點。

楊瀾自曝從小智商都不高:不要再糾結孩子的智商了,還有更重要的

有時候話說起來容易,堅持做下來難,有多少人是豪言壯語說的出,堅持幾天就放棄了。

慶幸的是王姐和女兒堅定的堅持下來了,經過幾年的努力,多多獲得了中考成績全市第一的好成績,更重要的是她不僅收穫了優異成績還收穫了滿滿的自信。

有時候,如果我們不聰明,那就勤奮一些;如果還沒成功,那就再努力一些。

只要方向正確,方法正確,你想要的時光都會給你。

楊瀾自曝從小智商都不高:不要再糾結孩子的智商了,還有更重要的

人,生而不同,有智者,有愚者。

智者不一定終生智,愚者不一定終生愚。

英語裡有句俚語: Every dog has its day,意思是每個人都有成功的機會。誰都會在自己擅長的領域閃出自己獨特的光輝。

《聊齋志異》的作者蒲松齡,大半生都在和科舉考試僵持糾結,雖然歷經44年屢試不中,但他並沒有被落第的挫折擊垮,反而重新審視自己,揚長避短,蒐羅各種鬼怪傳奇,寫下了傳世名著《聊齋志異》。

大發明家愛迪生,上學時被老師嫌棄笨,被迫退了學,雖然他一生只在學校裡讀過三個月的書,但他通過勤奮好學,勤于思考,歷經百般努力自學成才,一生有一千多項發明,推動整個人類的文明和進步。

美國電影《阿甘正傳》裡的阿甘,智商只有75——根據法國心理學家比奈的智力測量表,一般正常人的智商是85至115之間,75的智商就是一個傻子。

阿甘在學校受到同學的欺負和老師的歧視,還好他有一個一直支持他、鼓勵他的媽媽,媽媽教導阿甘:

你和其他人是一樣的,做一件事的時候,就要盡力去做好它。

楊瀾自曝從小智商都不高:不要再糾結孩子的智商了,還有更重要的

楊瀾自曝從小智商都不高:不要再糾結孩子的智商了,還有更重要的

這句話貫穿了阿甘的一生,他做每一件事都竭盡全力、傾其所有,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憑藉著這股傻勁兒,他一路跑進大學,跑成了橄欖明星、民族英雄、國會勳章獲得者、百萬富翁——那是許多智商達標的人都達不到的成就。

清華大學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薛其坤,帶領著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實驗團隊完成了“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實驗發現”項目,獲得了2018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項中唯一的、堪稱“諾獎級成果”的一等獎。

楊瀾自曝從小智商都不高:不要再糾結孩子的智商了,還有更重要的

可是,誰又能想到,當年薛其坤考研考了3次,博士讀了7年。

如果說他聰明?也許不是。

如果說是方法不得當?也許是。

但是他最終確實是取得了如此的成就。

我想他靠的是認準一個方向的堅定,認準一件事情的持續努力,這些品質可以讓他對理想更加熱愛、對挫折和考驗更加接納,對於他來說,在那些沒有成功的日子,不是蹉跎了歲月,而是厚積薄發。

每個人的人生都不是由出生的那一刻定義的,而是在餘生時光由自己慢慢來定義的。

做自己的主人,並傾盡你所有的努力,你定會得到你想要的!

楊瀾自曝從小智商都不高:不要再糾結孩子的智商了,還有更重要的

高效的努力其實應該成為一種習慣,能夠高效的學習的人才是真正的聰明人。

前一陣傳遍網絡的“清華時間表”讓每一個普通人震撼,並默默的看清了自己和學霸之間的距離。

而連續多年入選“全國百強中學”的衡水中學,在網上曝光的“學生的一天”視頻再一次讓人佩服不已,讓我們看到每個人成才的背後都是日復一日、不留餘地的努力。

楊瀾自曝從小智商都不高:不要再糾結孩子的智商了,還有更重要的

衡水中學把高效學習做到了極致,細緻到了每一分鐘都給你規劃的清清楚楚。

想想你從起床到洗漱完畢需要多長時間?

也許10分鐘都不算富裕吧。

衡水中學的規定是2分鐘內完成疊被子和內務整理,2分鐘內穿衣洗漱,5分鐘吃飯,就連午休幾點躺到床上,幾點閉眼睡覺都是要精確到分的。

睡覺姿勢最好是平躺,一動不動,即使沒有午休習慣、睡不著,也要閉眼安靜的僵在床上。

楊瀾自曝從小智商都不高:不要再糾結孩子的智商了,還有更重要的

同學們做的卷子、看的新聞聯播都是經過嚴格挑選、精心剪輯的作品,保留下來的每一分鐘都是精華,不浪費同學一點點時間。

在衡中每個人都遵循時間表爭分奪秒的學習,把優秀作為一種習慣,達到高度的自律。

在衡中高強度的學習計劃中,並沒有剋扣學生的睡眠和運動時間,相反,每天保證7個半小時的晚睡眠和1小時的午休,每天至少2次的運動,這是很多普通中學學生也達不到的休息時間。

而這些時間,都是通過白天的高效時間管理節約出來的,積少成多,這就是高效學習的魅力。

楊瀾自曝從小智商都不高:不要再糾結孩子的智商了,還有更重要的

找到有條理、高效的生活學習方法,是幫助我們擺脫雜亂無章的無效努力的不二法門。

科學測試證明:95%的人智商在80至130之間的標準範圍,真正天賦異稟的人何其稀有。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智商絕不是成功與否的的決定因素,關鍵還是在於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養成高效的學習習慣。

關於如何提高學習效率,書店裡這類優秀的書籍很多,在工作中我選擇的是“待辦事項法”,這個方法在孩子的學習中也同樣適用。

它會帶給你三個好處:

1.緩解混亂帶來的焦慮感;

2.免去反覆思考下一步做什麼的煩惱;

3.記錄每天都做了什麼,增加成就感,增添生活的樂趣和意義。

需要做的就是早上起床、吃早飯時問問自己或者孩子:今天什麼事是最重要的?什麼事是一定要完成的?

然後把事項詳細的列明,根據緊急程度編號,再按部就班的按順序完成。

每天一定都會是收穫滿滿的一天。

楊瀾自曝從小智商都不高:不要再糾結孩子的智商了,還有更重要的

為什麼這個方法會如此有效呢?

心理學上有個現象叫做“蔡加尼克效應”,它是指人們會對未完成的事情會念念不忘,而 “待辦事項法”正是將未完成的事情詳細的記錄下來,通過隨時查看,不斷的提醒大腦完成。

試想一下,如果你有一大堆事情要做,但是卻毫無頭緒,還絲毫沒有計劃,那將是多麼令人崩潰和掙扎的事情!

楊瀾自曝從小智商都不高:不要再糾結孩子的智商了,還有更重要的

曾經有句很流行的話,用來形容對一個人的愛:“ 始於顏值,陷於才華,忠於人品”。

在這裡,我想這句話或許可以改成:

始於聰明,陷於執著,忠於努力

無所謂聰不聰明,唯有努力才是制勝法寶 。

答應我,今後我們不比聰明比努力,告訴自己: 努力才是最大的聰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