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中國房企的三種未來:香港模式、美國模式、新加坡模式


中國房企的三種未來:香港模式、美國模式、新加坡模式

自98年房改開始中國房地產行業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快速發展,行業內大中小房企百舸竟流。

經過20年高速發展,行業整合提速,行業格局正在形成,大房企拼業績、中房企衝規模、小房企抱團取暖。

本文為從規模、業務結構、盈利能力、營運能力、槓桿水平、成長性、ROE7個維度出發全方面解構和比較了中、美、新、港4個經濟體的12家龍頭房企,探索中國房地產開發企業的三種未來。

1. 從7個維度對比4大經濟體、12家龍頭房企

中國龍頭房企規模遙遙領先。

2018年中國三大龍頭房企平均資產規模1.7萬億,是香港、新加坡的四倍,美國的十倍。

從業務結構看,中國房企屬開發類,三大龍頭新房銷售收入平均佔營業收入97%;美國房企包括開發類和自持類,其中住宅建築商屬開發類,“三巨頭”新房銷售收入平均佔95%;REITs屬自持類,西蒙地產租金收入佔95%。新加坡和香港為混合類,新加坡凱德集團開發、自持收入為4:6;香港四大房企開發、自持、其他收入平均為5:3:2。

美國自持類、港新混合類房企盈利能力最強。從毛利率看,美國自持類為77%,香港、新加坡平均48%、48%,中國、美國開發類為34%、19%。

美國開發類龍頭週轉速度最快。美國住宅建築商“三巨頭”平均總資產週轉次數1.0,中國、香港、新加坡為0.3、0.1、0.1。

香港房企槓桿最低。平均資產負債率僅32%,平均淨負債率僅18%,中國、美國、新加坡平均淨負債率為92%、70%、56%。

美國自持類龍頭ROE領先。西蒙2018年ROE為66%,中國、香港、新加坡平均為27%、11%、9%。

中國龍頭房企成長速度最快。2008-2018年恆大、碧桂園、萬科總資產增長65、32、12倍,收入增長129、23、7倍,同期新、港、美總資產平均增2、2、1倍,收入平均增1、2、3倍。

2. 中國房地產開發企業的三種未來

城鎮化不斷推進,行業走向強者恆強。2018年我國城鎮化率為60%,按照每年1%的速度,十年後我國城鎮化將步入平穩發展階段。屆時大型房企憑藉其過硬的品牌、低成本融資能力及開發建設管控能力,市佔率將不斷提高。強者恆強效應下,行業不斷走向集中。

重資產的香港模式。

香港四大房企規模大,資產規模均值接近5000億人民幣,僅次於內地房企;業務全,開發銷售和自持租賃混合經營,持有核心地段物業,低槓桿、慢開發,獲取穩定租金收入 。

我國部分具有雄厚資金和優質土儲的企業,可在開發業務基礎上持有優質物業,通過穩定的租金收入降低對債務融資的依賴,降低融資成本、穩健財務。

專業化的美國模式。

美國模式的特點是專業化和精細化。住宅建築商主攻開發,設計以客戶為中心、建立多元產品線滿足個性化需求;REITs專注自持,長期持有核心區位資產,依靠出色的運營管理獲取豐厚的租金回報。

未來中國房企將在細分子領域差異化競爭,或主攻開發成為類似霍頓的專業住宅開發商,或專注運營成為類似西蒙的專業物業運營商,或獨闢蹊徑深耕如高科技住宅等個性化領域,做大地產行業的“小清新”。

輕資產的新加坡模式。

“私募基金+REITs”的雙基金模式,是凱德的基石,通過私募基金孵化早期項目,成熟後向REITs注入,實現低槓桿的穩健擴張。

未來隨著我國房地產金融的不斷髮展,通過REITS持有物業,也會是房企“由重到輕”瘦身的重要發展方向。

風險提示:各經濟體發展實際情況存在差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