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古代東方四大奇蹟之一:吳哥

柬埔寨旅遊我們只去了暹粒一地,去柬埔寨就是想看吳哥。

柬埔寨位於亞洲東南部的中南半島南部。東部和東南部同越南接壤,北部與老撾相鄰,西部和西北部與泰國毗鄰,西南瀕臨泰國灣。湄公河是境內最大的河,中部平原約佔領土總面積的一半。柬埔寨面積181035平方公里,人口1143萬,有20多個民族,其中高棉族佔80%。佛教為國教。柬埔寨官方語言是高棉語,法語和英語使用也較為廣泛。


古代東方四大奇蹟之一:吳哥


古代東方四大奇蹟之一:吳哥


古代東方四大奇蹟之一:吳哥


吳哥位於暹粒省境內,距首都金邊約240公里,是柬埔寨民族的象徵,被譽為東方四大奇蹟之一。現存吳哥古蹟主要包括吳哥王城(大吳哥)和吳哥窟(小吳哥)。

吳哥古蹟現存600多處,分佈在面積45平方公里的森林裡。大吳哥和小吳哥是它的主要組成部分,其中有許多精美的佛塔以及眾多的石刻浮雕,蔚為壯觀。這些佛塔全部用巨大的石塊壘砌而成,有些石塊重達8噸以上。199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把整個吳哥古蹟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吳哥窟是對吳哥古蹟群的統稱。這是一座由宮殿、寺廟、花園、城堡組成的完整的城市,古高棉王國的首都。

大約在公元400年,生活在東南亞半島的高棉人崛起,並逐步建立了“高棉帝國”,它曾是東南亞最強大的一個帝國,版圖從現在的柬埔寨全境一直延伸到老撾、泰國、越南、緬甸和馬來西亞。公元9世紀末期,國王耶輸跋摩一世(Yasovarman I)在位期間, 傾全國財力,開始大肆修建吳哥城,前後歷時400年,當時的吳哥城已經成為了興盛的大都市,是亞洲最重要、最繁華的城市之一。歷代國王大興土木,建造宮殿與寺廟,使吳哥逐漸成為整個高棉人的宗教以及精神中心。


古代東方四大奇蹟之一:吳哥


古代東方四大奇蹟之一:吳哥


古代東方四大奇蹟之一:吳哥


公元1431年,泰國人入侵高棉,高棉人被迫離開吳哥,在金邊建立了新的首都,從此吳哥湮沒在叢林之中,被世人遺忘。直到1860年,法國植物學家亨利·莫哈特為了收集植物標本來到暹粒,吳哥城才得以重見天日。從那以後,吳哥的修復工作一直在進行,直到現在也沒有結束。

吳哥窟是高棉古典建築藝術的高峰,它結合了高棉寺廟建築學的兩個基本的佈局:祭壇和迴廊。祭壇由三層長方形迴廊環繞須彌臺組成,一層比一層高,象徵印度神話中位於世界中心的須彌山。在祭壇頂部矗立著按五點梅花式排列的五座寶塔,象徵須彌山的五座山峰。寺廟外圍環繞一道護城河,象徵環繞須彌山的鹹海。與中國萬里長城、印度的泰姬陵和印度尼西亞的千佛壇一起,被譽為古代東方的四大奇蹟。


古代東方四大奇蹟之一:吳哥


古代東方四大奇蹟之一:吳哥


古代東方四大奇蹟之一:吳哥


12世紀中葉,真臘國王蘇耶跋摩二世定都吳哥。蘇耶跋摩二世信奉毗溼奴,為國王加冕的婆羅門主祭司:地婆訶羅(Divakara)為國王設計了這座國廟,供奉毗溼奴,名之為“毗溼奴神殿”。元成宗鐵穆爾在元貞二年(1296年),派遣周達觀出使真臘。使團取海路從溫州開洋,經七洲洋(西沙群島海面)、占城、真蒲、查南、半路村、佛村(菩提薩州),橫渡淡洋(今洞裡薩湖)至吳哥國登岸。周達觀和他的使團駐吳哥一年。回國後周達觀寫了關於真臘風土民情的報告《真臘風土記》。《真臘風土記》稱吳哥窟為“魯班墓”,又說國王死後,有塔埋葬,可見吳哥寺乃皇陵。

後來,由於外族入侵、瘟疫及宮鬥等問題,導致整個帝國最終走向沒落,公元1431年被暹羅(泰國)人佔領,大部分的建築尤其是整個灌溉系統被破壞,高棉王室及民眾紛紛搬離吳哥,曾經的王城漸漸凋零、荒廢,隨之淹沒於歷史之中。

吳哥分大吳哥和小吳哥,待侯哥給你慢慢細說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