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中部六省:山西省從“一煤獨大”到“八柱擎天”

中部六省:山西省從“一煤獨大”到“八柱擎天”

轉型政府工作報告中91次提到“產業”一詞,彰顯了山西省發展新產業、培育新動能的決心。

中國小康網 獨家專稿

記者 鄂璠

發展新產業,培育新動能,是2020年山西省高質量轉型發展的希望和出路所在,山西省將培育一大批千億產業,努力實現從“一煤獨大”到“八柱擎天”。

“實施千億產業培育工程,加快壯大新動能。堅持轉型為綱,推動農業、工業、服務業高質量發展,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全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山西省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將要重點抓好的十項工作,列在第一位的就與產業發展密切相關。

圍繞著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做大做強特色優勢產業、做強做優做綠四大傳統千億產業,山西省制定了具體細緻的目標和舉措。政府工作報告中91次提到“產業”一詞,亦彰顯了山西省發展新產業、培育新動能的決心。

讓產業之花開遍市縣

“發展新產業,培育新動能,是我省高質量轉型發展的希望和出路所在。”1月13日,山西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在太原開幕,政府工作報告中,這句表述讓不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倍感振奮。

“我們要踐行新理念,主動新作為。”山西省人大代表、大同市發改委主任王明生表示,大同將以朝陽思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以久久為功的韌勁培育壯大新興產業,以比較優勢加快發展縣域特色產業,促進煤炭高效清潔利用,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化、高端化、智能化發展,加快新舊動能轉換。

曾以“煤都”聞名的大同,正深入推進轉型發展,打造氫能、風光電等新能源產業。據瞭解,大同還將重點推進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和通航示範市建設,大力實施“新能源+儲能”“新能源+ 5G”能源物聯網、“新能源+玄武岩新材料”等示範項目,推動全市經濟發展由資源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由一煤獨大向多業支撐轉變。

作為國家碳科技發源地和人才的集聚區,山西省在新型碳材料領域具有良好的研究積累和技術沉澱,綜合實力處於國內前列,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們的普遍共識是,山西省應充分發揮技術和資源的存量優勢,培育新動能,打造新型碳材料產業。山西省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主任研究員鄧蜀平建議,開發瀝青基高端碳材料技術,深度延伸產業鏈,打造下游高端市場,實現高質量發展;山西省無煙煤儲量居全國首位,含碳量一般在90%以上,是製備新型碳材料的首選原料,可將無煙煤轉化為具有高附加值的碳材料;大力開發在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車、高速列車、風力發電、壓力容器等領域的應用產品,推進碳纖維及複合材料產業發展;著力開發大面積單晶石墨烯高效工業製備技術,推進超級電容器、觸摸屏、結構材料等石墨烯下游領域的技術研究;建立新材料產業科創基金,助力科技創新發展,打造國家級碳材料創新中心。

在參加各代表團審議時,山西省主要領導對部分城市在產業發展方面的工作提出了具體的指導性建議。山西省委書記樓陽生在參加晉城代表團審議時指出,“要全力推進產業轉型。一方面要放眼國際國內兩個大市場,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其茁壯成長,晉城要把光機電產業作為壯大戰略性支柱產業、打造創新生態小氣候的重點來抓;另一方面要讓傳統產業老樹發新芽,推進鑄造業向精密鑄造、智能鑄造、3D打印轉變,做好煤層氣這篇大文章,按照高端化、差異化、市場化、環境友好型的路子發展現代煤化工,同時要大力發展文化旅遊、康養產業,把王莽嶺景區打造成太行旅遊板塊的龍頭,加快旅遊公路建設,打造炎帝文化品牌,助力擴大對外開放。”

時任山西省代省長林武在參加長治、臨汾代表團審議時,除了強調要“著力打造一批支撐產業轉型和區域經濟發展的百億千億級新興產業集群”外,還針對縣域經濟發展,提出了要“優化縣域產業佈局,因地制宜培育特色產業”。

城市發展離不開企業的助力,在加快發展縣域特色產業方面,一些企業不僅有信心,而且已展開行動。

山西天寶集團有限公司是國內風電法蘭生產的龍頭企業,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實施千億產業培育工程,加快壯大新動能”等各項部署,更堅定了山西省人大代表、山西天寶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鬍全喜的信心和勁頭,在他看來,山西省圍繞著產業發展而做出的各項工作部署,對於實現從“一煤獨大”到“八柱擎天”(編者注:“八柱”指大地、航空、交控、文旅、雲時代、燃氣、國投、現代化工八大產業)的高質量轉型發展新局面具有深遠的戰略意義,對中小企業發展壯大具有標杆性的指導意義和現實意義。他表示,接下來山西天寶要聯合定襄縣所有的鍛造企業,繼續增強創新驅動,不斷做大做強,打造高質量發展的定襄鍛造產業集群。

讓優化營商環境有法可依

對於山西省而言,2020年除了要橫下一條心,培育一大批千億產業,努力實現從“一煤獨大”到“八柱擎天”外,還有9項工作,同樣是重中之重。一是聚焦項目建設,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堅持項目為王,緊緊抓住國家政策機遇,推動“三駕馬車”協同發力,確保全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二是優化創新生態,增強創新驅動力;堅持創新為上,實施創新驅動、科教興省、人才強省戰略,提升創新能力。三是深化市場化改革,激發高質量轉型動力活力;堅持改革為要,“趕考”“補考”一起抓,推動基礎性、牽引性、戰略性重大改革取得突破。四是全面提升對外開放能級,構建對外開放新格局;樹立內陸和沿海同處開放一線的理念,加快構建內陸地區對外開放新高地。五是全力打好三大攻堅戰,加快補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短板;全面對標,加大資源環境、科技創新、文化、農村等領域補短板力度,確保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六是協同推進城鄉建設,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樹立城鄉發展一盤棋理念,推動城鄉融合發展,構建區域發展新格局。七是深化文旅融合發展,加快建設文化旅遊強省;統籌文化事業和文化旅遊產業發展,提升山西文化旅遊美譽度和影響力,增強文化軟實力。八是堅持高標準保護,建設美麗山西;深入踐行“兩山”理論,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紮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九是持續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斷取得新進展。

此外,山西省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還用近1500字的篇幅指出了“全面建設服務型政府”的重要性,並提出具體舉措。在這部分中,3次強調了營商環境,“開展營商環境升級專項行動”“繼續做好全省域營商環境評價”“推動我省營商環境邁入全國前列”。

營商環境是關係到一個地區市場主體活力、社會創造力和經濟發展力的關鍵因素。近年來,山西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努力打造“六最”營商環境的目標,並採取了一系列重大舉措,取得了顯著成效。

所謂“六最”,即審批最少、流程最優、體制最順、機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務最好。“儘管近年來我省營商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但是和發達省份相比還有不少差距,亟待進一步改進提高。”山西省政協委員、亞寶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任武賢坦言。他建議,首先,政府有關部門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由管理經濟向服務經濟轉變,只要是國家沒有明確規定限制的,就應該為企業做好服務,學習浙江、江蘇等省份的好做法,傾力服務經濟,促進山西省經濟快速發展;其次,各級政府要新官認舊賬,招商引資必須保持制度的長期性、穩定性,在此基礎上不斷完善政策服務好企業,同時要先把山西本土企業服務好,只有這樣,才能既不讓本土資本“肥水流入外人田”,又能做好宣傳、帶動一批外來企業進駐。

多位山西省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建議,要推進立法,讓優化山西營商環境有法可依,進一步激發企業市場主體活力、涵養市場潛力、培育轉型發展動力。

在1月18日舉行的山西省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閉幕會上,《山西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獲得表決通過。

(《小康》·中國小康網 獨家專稿)

本文刊登於《小康》2020年3月上旬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