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抗擊疫情,展現白水退役軍人風采(八)——崔智軍

崔智軍,1989年8月出生,男,中共黨員,2005年入伍,城關街道辦西河村人,曾服役於武警新疆總隊第二支隊,白水縣民政局幹部,2019年7月至今任林皋鎮段塬村第一書記。

抗擊疫情,展現白水退役軍人風采(八)——崔智軍

若有戰、召必回、戰必勝。穿上軍裝,他是保家衛國的熱血男兒;戴上黨徽,他是走村入戶的基層幹部。他,就是林皋鎮段塬村第一書記—崔智軍。他是軍旅老兵,也是職場“新兵”,更是真情為民的人民子弟兵。

“走馬上任”,兩度攻堅。位於白水縣西北部的林皋鎮段塬村,距離縣城28公里,處在關中平原向黃土高原過渡的丘陵臺塬地帶。出於脫貧攻堅充實“四支隊伍”力量的需要,縣委組織部門先後派出過三個縣級部門包聯幫扶段塬村。原駐村第一書記“卸任”後,村裡一直缺少合適的“接力”人選。究其原因:一來段塬村地處偏遠,沿途翻溝越嶺,讓人“望而卻步”;二來村情比較複雜,村內“問題戶”凸顯,幫扶需要協調“三方力量”。在收到單位內部選派第一書記前往段塬村開展工作的消息後,崔智軍自告奮勇,立馬奔赴一線。上任後,他召集村“兩委”幹部,綜合分析研判段塬村脫貧攻堅工作,堅持吃住在村,堅持每天走訪,做到了明村情、知民意。及時與村裡的三個包聯部門負責人“接頭”,與所有包聯幹部談心談話,就包聯幫扶工作達成目標共識和行動統一。在他的不斷努力下,村級各項工作運轉正常,脫貧攻堅推進有力。眼看脫貧攻堅工作就要進入尾聲,勝利呼之即出,誰料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破了往日的寧靜。2020年春節,在這個本該闔家團圓的美好日子裡,崔智軍毅然奔向自己“駐守”的段塬村,迅速投入疫情防控之中。在段塬村新冠肺炎工作安排會上,他說道,“這注定是一個不平凡的日子,這也是一個意義非凡的新年。年前,我們凝心聚力,脫貧攻堅;年後,我們萬眾一心,防疫攻堅。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裡,要像軍人一樣去勇敢戰鬥,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

抗擊疫情,展現白水退役軍人風采(八)——崔智軍


抗擊疫情,展現白水退役軍人風采(八)——崔智軍

“一馬當先”,“三軍用命”。農曆大年初一,崔智軍組織村“兩委”幹部,逐家逐戶進行摸底排查,重點對21戶途徑湖北返鄉人員的信息進行核實。為了做到數據準確、信息精準,他事事親為,每天工作時間都超過12個小時,白天入戶排查,夜晚“挑燈奮戰”。有時候忙得忘記了日期,也顧不上按時吃飯,只知黑白對半,不曉今日幾號。防疫初期,由於村裡人手不足,他主動承擔起路口值勤的工作。設“路障”、搬物品、做登記、立黨旗,忙得不亦樂乎。村民段文科看到後,勸說他回去休整一下,別太勞累。崔智軍答道:“我是組織選派到村裡開展幫扶工作的,現在正是需要我的時候!群眾隨時都面臨著新冠肺炎的威脅,作為村裡的第一書記,在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面前,我更應該義不容辭、堅守陣地。我相信,只要團結起來,科學防控、精準施策,就一定能打贏這場疫情阻擊戰!”戰“疫”當前,“軍民”一心。崔智軍意識到要想取得戰“疫”勝利,不僅要發動黨員幹部,更要緊緊依靠廣大群眾。他與村“兩委”組織成立了臨時黨支部,組建了由黨員、村“兩委”工作人員和村民代表組成的的疫情防控隊伍。在他的宣傳動員下,短短几天時間,村裡報名參加疫情防控工作的先進群眾就有30餘人。在他的模範帶動下,以段文勤為首的貧困戶們也參與到了疫情防控工作中來,與工作人員一起走村入戶,開展地毯式排查,在交通管制點對進出人員進行嚴格登記,織起了段塬村防疫“戰線”的“密網”。

抗擊疫情,展現白水退役軍人風采(八)——崔智軍

宣傳動員,主動“出擊”。“少聚會、勤洗手,出門戴好口罩。”的口號牢記於心,拿著“致村民的一封信”,崔智軍挨家挨戶發放,叮囑大家做好自我保護和家庭防護。為了及時糾正有些群眾的主觀認識偏差,讓大家清醒認識到當前防疫任務的艱鉅性和形勢的嚴峻性,積極主動配合一線工作人員做好防疫工作。崔智軍通過電話告知、微信群發佈、村部廣播播報、懸掛條幅和宣傳標語等多種形式,向轄區群眾廣泛宣傳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防護措施和保健知識,教育引導群眾增強自我防範意識。在他和村“兩委”成員、廣大黨員幹部的共同努力下,村民能夠自覺配合做到居家隔離、外出戴口罩、進出登記,不串門、不聚集。在防疫進入最吃勁的關鍵階段,在防護物資緊缺的情況下,崔智軍又一次站了出來!他主動聯繫包聯部門工商聯、農保辦、國資局,協調捐贈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資的相關事宜,動員村上愛心人士共謀良策、共渡難關。他本人帶頭捐贈一次性醫用口罩150個,協調自己所在單位民政局搭建救災帳篷1頂,送來棉被4床、摺疊床1個,切實保障了防疫期間的生活物資。在崔智軍的微信朋友圈裡,看到最多的就是諸如“武漢加油,中國加油”、“如何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等標題,儼然一部移動的“擴大機”。

從軍期間,他用忠誠和勇敢戍守祖國邊疆,在茫茫的大漠戈壁縱橫馳騁;退伍歸來,他用智慧和奉獻守護美麗家園,在廣闊的農村天地一展抱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