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疫情防控債”月發行近2000億 業內提醒:關注存量債博弈機會

  中新經緯客戶端3月1日電(高曉鍈)2月以來,滬深交易所針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嚴重企業,以及募集資金用於疫情防控用途的企業,建立了“綠色通道”服務,推出“疫情防控債”。自2月4日首單支持防疫創新品種公司債發行後,一週時間內就有23家發行主體發佈公告,共32只疫情防控債開始發行上市,加上非公開發行券種,發行規模超過260億元。

  據wind數據顯示,至2月29日,涉及的“疫情防控債”共篩選出249只,共計發行1872.12億元。其中,有39只公司債,佔所有疫情防控債比例的15.66%。對於目前發行疫情防控債的火熱現象,專家認為,多數是題材性質決定的,對於發行企業本身也會獲得社會正面的評價,但並沒有太多經濟上的意義。

“疫情防控債”月發行近2000億 業內提醒:關注存量債博弈機會

  2月疫情防控債發行情況 數據來源:wind

  疫情防控債發行或將提速

  2月1日,人民銀行等五部委聯合發佈《關於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強調提高債券發行等服務效率,對募集資金主要用於疫情防控以及疫情較重地區金融機構和企業發行的金融債券、資產支持證券、公司信用類債券建立註冊發行“綠色通道”。

  據華創證券統計,節後“疫情防控債”發行規模增速持續加快,單日規模佔同日非金融產業債發行規模的比重在30%左右,佔比較高的行業有食品飲料、交通運輸、非銀金融、農林牧漁等。“疫情防控債”發行規模較大的行業有交通運輸、綜合、建築裝飾等。

“疫情防控債”月發行近2000億 業內提醒:關注存量債博弈機會

  已披露的“疫情防控債”目前存在四大特點。安信證券稱,從企業性質看,22個發行主體中以國企為主(15個),相應的整體信用資質較高,AAA評級主體佔比達到68%;從債券類型看,已發行的“疫情防控債”以超短融為主;從資金用途看,所有的“疫情防控債”都是基於“借新還舊”或“防疫相關”的使用目的,通常兩者兼有;投資者對於“疫情防控債”市場認可度較高,發行利率較企業之前發行的同類型債券的票面利率一般都有明顯下降。

  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在接受中新經緯客戶端採訪時表示,疫情防控債同其他信用債的差別在於“防疫”標籤,未來疫情防控債券的發行或將進一步提速。

  市場如何看待“疫情防控債”?

  目前,一級市場方面,存在申購資金向個券認購下限投標的情況,如20科倫(疫情防控債)SCP001與20九州通(疫情防控債)SCP002 票面與認購下限一致。與二級市場相比,據招商證券統計,防疫債發行利率基本低於發行前5日同等級同期限二級收益率。配置火熱度可見一斑。

  海通證券宏觀債券研究員姜超在其分析文章中提到,“我們對比了疫情防控債的發行利率與同主體可比存量債在發行日前5個工作日平均中債收益率。可以觀察到,疫情防控債的發行利率偏低,多數疫情防控債發行利率相較於可比債的估值收益率要低不少。”

  安信證券固定收益分析團隊亦認為,對於交易型投資機構而言,由於疫情防控債發行利率較低,直接參與相關交易的性價比不高。

  對此,宋清輝告訴中新經緯客戶端,導致疫情防控債發行火熱,且票面利率定價較低的因素主要在於政策導向性,這類新債形式主要是基於公益事業,例如用於補充因抗擊疫情帶來的營運資金緊張等需求,當然也可以“借新還舊”償還即將到期的債務。同時,新冠肺炎疫情給許多企業現金流帶來很大影響,由於疫情防控債以較低利率發行,監管部門也開通綠色通道予以支持,這種有利於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緩解短期債務壓力的新債形式,自然發行很火爆。

  華創證券首席分析師周冠南指出,“疫情防控債”的政策支持更多的是聚焦在前端的註冊發行環節,後期的償債保障方面,監管機構尚無明確具體的政策支持細則,因此“疫情防控債”和普通信用債的償債風險指標和償債保障舉措基本沒有差別,均需依賴企業自身的造血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周冠南補充到,疫情期間,發行人利用“疫情防控債”的發審效率較高的優勢和當下流動性充裕的環境,密集發行債券,後續或存在著中短期財務壓力增大的情形。

  東北證券研究總監付立春在接受中新經緯客戶端採訪時表示,目前市場流動性較為充裕,央行注入了較多的流行性,這一債券背後是多重信用的加持,信用等級較高,再加上它的週期較短,比較受到投資者的青睞。申萬宏源研究所首席市場專家桂浩明對中新經緯客戶端說,“這一債券的出現更多的是表達了大家抗疫的積極性,而債券本身利潤較低、體量較少,安全度的確有一定的保證,同時,企業能從中獲得正面的評價,因此企業更願意參與,但其本身經濟上的意義並不大。”

  華泰證券固收團隊認為,在風險防控方面,若後續募集資金用於疫情防控相關支出顯著低於募集說明書披露規模,可能會存在發行人利用制度便利進行融資套利的情況,類似道德風險需跟進關注。對於部分認可度較差的主體,疫情防控債僅僅反映募集資金上的差異,並不能顯著提升融資成功率和認可度,後續仍然可能存在流動性壓力。

  如今,“防疫債”發行初期已經有“開門紅”的跡象,招商證券首席債券分析師尹睿哲提醒投資者,這既是機構支持疫情防控的體現,也是假期後供需不匹配造成的結果。“接下來,不要過於專注防疫債本身,更加要關注的是同一主體其他存量券的價差博弈機會,特別是參與到此次防疫債融資民企的存量債。” (中新經緯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