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拉市海落水,七成魚蝦三成水,看誰捕魚快

麗江有一個神奇的樂土隱匿在城區西部,吸引從西伯利亞淒寒蕭索的冷空氣中逃離而出的候鳥棲居於此,從而在冬季形成一幅生機盎然的絕美畫卷。這裡,就是拉市海高原溼地省級自然保護區。

拉市海落水,七成魚蝦三成水,看誰捕魚快

1998年,經由雲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麗江市拉市海高原溼地省級自然保護區成為全省第一個以“溼地”命名的自然保護區,由拉市海、文海、吉子水庫、文筆水庫四個片區構成,法定總面積6523公頃。其中核心區251公頃,季節性核心區1201公頃,實驗區5071公頃。每年冬季,黑鸛、中華秋沙鴨、白鷺、赤麻鴨、紅嘴鷗等“小精靈”總會如期而至,為保護區增添無限生機。

拉市海落水,七成魚蝦三成水,看誰捕魚快

這裡原為滇西北古地槽的一部分,中生代燕山運動時褶皺隆起成陸,至中新世成為一個準平原,隨著橫斷山脈造山運動的發展,到上新世末至更新世初,這個準平原又分割成三個相對高差在100米至200米的高原山間盆地,即拉市壩、麗江壩、七河壩。拉市壩是其中最高的壩子,壩中至今仍有一片水域,便稱拉市海,湖面海拔2437米。

拉市海落水,七成魚蝦三成水,看誰捕魚快

拉市海實為斷層構造湖,同時又受石灰岩溶蝕構造作用而成。入湖地表水源有南側的清水河和北側的美泉河。水文匯水面積265.6平方公里,湖水原從西北側的溶洞洩出。過去,湖面季節變化顯著,雨季水位高,最大蓄水量1.8億立方米,水面9平方公里,水深可達9米;乾季水位下降,甚至乾涸。

拉市海落水,七成魚蝦三成水,看誰捕魚快

80年代以來,先後興修水利,在落水洞前築起了一個高大的堤壩,海水再也無法隨意流去,而是從海東黃山哨打通的輸水隧道,流入麗江城區。拉市海由季節湖變成了保持一定水位的高原湖泊,如鏡的湖面倒映著玉龍雪山,越冬水鳥安然棲息,或翱翔於藍天白雲之間,構成高原溼地特有的氣息。

拉市海落水,七成魚蝦三成水,看誰捕魚快

拉市海邊山青水秀,尤以美泉為最。美泉源於臥虎山與北斗山交匯處,從嶙峋怪石中洶湧而來的泉水形成姊妹潭,水綠得像無瑕翡翠,清得可見6米多深的潭底。這裡森林茂密,花草繁盛,清幽秀美。

拉市海落水,七成魚蝦三成水,看誰捕魚快

茶馬古道是指存在於中國西南地區,以馬幫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間國際商貿通道,是中國西南民族經濟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馬古道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地域稱謂,是一條世界上自然風光最壯觀,文化最為神秘的旅遊絕品線路,它蘊藏著開發不盡的文化遺產。

拉市海落水,七成魚蝦三成水,看誰捕魚快

拉市海,是一個充滿了夢幻的地方。那裡,湖光掩映著山色,湖水周圍春華秋實,候鳥安詳,些許漁舟唱出寧靜的山村生活。

拉市海落水,七成魚蝦三成水,看誰捕魚快

老一輩人說,雨季來臨的時候,在江河繁殖的魚類帶著大量魚苗,從落水洞迴游至拉市海。湖水退去時,大量魚蝦或順水湧向落水洞,或滯留在淺灘與草地裡,民間有“拉市海落水,七成魚蝦三成水”的說法。

到了枯水季節,大量拉市,甚至大研、七河的人都會聞風趕到拉市海,爭先恐後地在大片淺灘與草地裡捲起褲腳,擼起袖子,興高采烈地捕魚。

在麗江還流傳著“拉市海水落,看誰捕魚快”的一種說法。這種說法,可以追溯到木氏土司時代木老爺與阿一旦的故事裡。

拉市海落水,七成魚蝦三成水,看誰捕魚快

在這個故事裡,拋開故事本意,體現出了自古以來,不僅人民群眾盼望著拉市海落水季節的到來,而且地方最高統治者也對到拉市海捕魚充滿了極大的熱情。更體現出了在拉市海落水的季節,人人都可以去捕魚的包容性。

拉市海落水,七成魚蝦三成水,看誰捕魚快

大自然就是這樣深深地眷顧著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落水洞像一個設定好的閥門,雨季來臨之前關上閥門,為魚蝦的繁殖生長提供足夠的水域。而後,總是如期在春節前後打開閥門開始落水,這為物質缺乏年代的人們提供豐富的魚蝦。

拉市海落水,七成魚蝦三成水,看誰捕魚快

如今,由於水利建設需要,拉市海已經變成了一個人工控制的水庫,常年保持了相對穩定的水域面積。但當年捕魚的快樂讓一代人與拉市海有了一份割捨不掉的情懷,這份情懷更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見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