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視角|莎拉波娃:那個時代,漸行漸遠

視角|莎拉波娃:那個時代,漸行漸遠

如果說網球是一項力量與美麗完美融合的運動,那麼莎拉波娃就是這項運動最為貼切的代言人。美貌並沒有讓她成為人們口中的“下一個庫爾尼科娃”,相反,這個堅毅中充滿坦誠,開朗中又帶著一抹淡淡憂愁的俄羅斯姑娘,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創造了令人豔羨的佳績,卻也留下了諸多場內場外的爭議。但比起這個,那個曾經令我們倍感親切的 WTA 黃金時代,也隨著舊人告別新人崛起,而漸行漸遠。

視角|莎拉波娃:那個時代,漸行漸遠


告別故土,迎接挑戰

莎娃的職業生涯,可謂是華麗開場。 2004 年的全英網球俱樂部,那個陽光明媚的下午,身著白裙的曼妙少女,戰勝了不可一世的女皇小威,奇蹟般地捧起了玫瑰露水盤。那一刻時間都彷彿為之停滯,只為了留住這位少女婀娜的倩影。

而那時,就有人注意到了,即使是擁有被上天所青睞的美麗容顏,球場上的她卻用自己剛猛而充滿爆發力的打法,拼搏奮戰。這樣的反差,塑造了一個獨一無二的莎拉波娃。每一拍,她都用盡全身的力量,去撕開角度,找尋勝機。而這也為她未來坎坷而輝煌的職業生涯埋下了伏筆。

2006 年美網,面對同樣技藝超群的海寧,莎拉波娃在法拉盛用一場令人信服的完勝,摘掉了人們對於她“流星”的質疑。手握兩座大滿貫的她,開始成為了越來越多賽事的奪冠大熱門。 2008 年澳網,在一場顏值爆表的女單決戰中,莎拉波娃兩盤力克塞爾維亞美女伊萬諾維奇,捧起了沉甸甸的達芙妮杯。距離全滿貫也只是一步之遙,無數的球迷和專家,也都對她接下來的職業生涯充滿了更多的期待。

然而傷病所帶來的的狀態起伏,令莎娃開始感受到了那份力不從心。 2011 年溫網決賽脆敗科維託娃, 2012 年澳網決賽不敵阿紮倫卡,越來越多的後起之秀,開始令她在球場上力不從心。過於追求發力的進攻性打法,和自己略顯遲滯的腳步,都令她的前景開始變得越來越不明朗。人們甚至開始質疑,那個曾經光芒萬丈的俄羅斯美少女,是否也要步紅粉軍團的後塵,成為 WTA 歷史中的匆匆過客。

然而,倔強的莎拉波娃在自己最薄弱的場地證明了自己。曾經被人們戲稱為“紅土上的冰上奶牛”的莎拉波娃,在 2012 年的羅蘭加洛斯,摘掉了這個略顯尷尬的頭銜,人們驚奇地發現,她和這塊紅土從未如此親近。必要的紅土滑步彌補了跑動不到位的劣勢,而渾圓厚實的擊球,也能成為擊潰對手防線的利器。戰勝埃拉尼後,莎娃跪地哭泣,慶祝自己的第一個法網冠軍,同時她也如願完成了全滿貫的偉業。之後她更是實現了連續三年闖入法網決賽的壯舉,並在 2014 年三盤苦戰擊敗哈勒普,獲得了職業生涯的第五座大滿貫頭銜。

視角|莎拉波娃:那個時代,漸行漸遠

黃金時代,眾星閃爍

對於莎娃而言,在一個女子網壇的黃金時代攬下如此多的殊榮,已經是實屬不易的一項成就。而莎娃的職業生涯,也正是這個黃金時代盛衰興亡的最佳縮影。

2004 年伴隨著莎娃溫網奪魁,俄羅斯紅粉軍團也一躍崛起,衝擊著威廉姆斯姐妹和比利時雙姝交替把持著的女子網壇。米斯金娜,庫茲涅佐娃,茲沃娜列娃,德門蒂耶娃,薩芬娜等一批俄羅斯球手,開始走入人們的視野,大滿貫、巡迴賽、奧運會,都留下了她們站上最高領獎臺的身影。

而和小威的恩怨糾葛,也始終是莎娃職業生涯中最值得提及的一筆。 2004 年溫網決賽爆冷折桂後,兩人之間的交手就註定成為女子網壇的焦點事件。 22 次的交手,貫穿了近15 年。莎娃在 2005 年到 2016 年更是一度遭遇 18 連敗的慘痛失利。但即使如此,俄羅斯人也從不放棄趕超對手的雄心。去年美網,也是兩人職業生涯的最後一次交鋒。儘管身體狀態已經不在最佳的莎娃,眼睜睜地看著老對手摧枯拉朽般的勝利。但這一場少了些火藥味的較量,卻似乎也印證了一個時代的終結,無論是年邁的小威,抑或是傷病纏身的莎娃,都不再是這個新時代的寵兒,也都要接受歲月所帶來的無情洗禮。

與此同時,我們也見證著一批後起之秀,在這個時代中的閃耀登場。反拍紮實的李娜,火力全開的科維託娃,性格乖張的阿紮倫卡,技術堪稱一絕的 A 拉德萬斯卡,美豔動人的伊萬諾維奇,都成為了這個時代中不斷湧現的弄潮兒。也正是在和這些對手的較量,令莎拉波娃的網球更加立體。儘管身體已經難似年少時那般神勇,但戰鬥意志不減的她,卻也享受著不同風格之間的激情碰撞,而正是這樣熱血泵張的比賽,也令那個時代顯得充滿魅力。

時至今日,我們依然能回想起, 2014 年羅馬站決賽,莎娃在雨水中和李娜的三盤鏖戰。2014 年辛辛那提站半決賽,莎拉波娃和伊萬諾維奇所對壘的那場經典底線對抗。都成為了人們腦海中所無法磨滅的經典記憶。

視角|莎拉波娃:那個時代,漸行漸遠


潮起潮落,難說再見

任何一個輝煌的時代,最終也會迎來一個感傷的結尾。而這個女子網球的黃金時代,也註定要伴隨著時間的流逝,去告別一個個鮮活的符號。

08 年法網冠軍伊萬諾維奇,歷經蹉跎後,選擇和小豬施魏因施泰格一起遠渡北美,共築愛巢。年終總決賽冠軍拉德萬斯卡,則在傷病的困擾下,毅然選擇掛牌,去擁抱久違的家庭生活。渾身散發著鬥士氣息的阿紮倫卡,卻在情場失意,失敗的戀情以及那樁曠日持久的奪子官司,都令她不堪重負,和最愛的賽場漸行漸遠。 14 年圓滿捧起達芙妮杯的李娜,也最終選擇相夫教子,去孕育一個個新生命。

或許對於莎娃而言,她的人生也許還可以更長一些。但那樁至今都充滿著疑團的禁藥風波,令她長期遠離賽場。而即使回來,卻也難以跟上這些新生代輕快的步伐。但即使如此,莎娃依然用盡自身的全力,證明著自己那份堅持。 17 年美網首輪,她奮力戰勝奪冠大熱門哈勒普,為自己的復出奏響了最強樂章。 19 年澳網,她又戰勝了衛冕冠軍沃茲尼亞奇,在和這些強手的較量中不落下風。

但疲憊的身體,增多的傷病,令莎娃越來越難以在巡迴賽中走的更遠。連續的退賽,更是讓人們都難以在賽場上看到她的身影。或許這一刻,早已醞釀,但也正如莎娃所說,好友科比的意外離世,令她更加審慎地去思考自己的未來,用更負責任的態度,去規劃屬於自己的“下半場”。

退役的莎娃,並不意味著遠離了閃光燈,無論是她苦心構建的商業帝國,還是名利場中那豔壓群芳的魅影,都令她依然是媒體眼中的寵兒。但對於熱愛網球的人而言,世上終究少了一個閃耀賽場的俄羅斯姑娘。有人喜歡她的容顏,有人鍾愛她的球技,有人耿耿於懷她的汙點,還有人對於她敢說敢做的性格頗有微詞。但這都是莎娃,一個複雜而充滿個人魅力的人物。不僅僅侷限於網球,也不被身上的商業色彩所遮蓋。

或許當若干年後,我們回憶網球歷史時,也會去用一種異樣的眼光,去重新審視她所帶給網球世界的一切。而比起冠軍獎盃本身,莎娃也已經成為了網球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歷史長河中,去迸發出無限的光芒。

視角|莎拉波娃:那個時代,漸行漸遠

告別莎娃,告別那個曾經美妙的時代,揮揮手,新時代的腳步聲已經到來。這樣的告別無需傷感,相反,多了一分真誠和祝福。我們也相信,在新的人生賽道上,這個不服輸的俄羅斯姑娘,一如 04 年那個陽光明媚的下午,再一次綻放出那甜美迷人的微笑,為自己的人生續寫嶄新的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