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銅仁:不負農時種下新希望

銅仁:不負農時種下新希望

南國春早,櫻花盛開。2月中下旬,銅仁各區縣陸續進入春耕時節,春耕備耕工作也陸續展開。各地正根據實際情況,在嚴格做好防疫的基礎上抓春耕,組織農民開展農業生產,促進農民就業增收。

铜仁:不负农时种下新希望

季節不等人,春日勝黃金。“把時間搶回來,把損失補回來!”這不僅是一句口號,而是銅仁抓好抓實春耕生產工作、全力決勝決戰脫貧攻堅的決心。

“越是面對風險挑戰,越要穩住農業,越要確保糧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當前階段,穩住農業關鍵在於春耕。春耕的順利完成,是農業穩定的重要條件。當前,銅仁全力組織春耕備耕生產,與時間賽跑,搶抓機遇,不誤春耕。

铜仁:不负农时种下新希望

在沿河自治縣中寨鎮志強村“白葉一號”茶葉基地,基地裡100多位村民一字排開,手握鋤頭,在地裡各自忙活著,農戶們搶抓農時,田地間一派繁忙的景象。

該村有704戶2700多人,還有未出列貧困戶23戶53人,貧困發生率1.96%。自“白葉一號”落戶該村後,每戶村民平均務工可增收1700多元。

在沿河官舟鎮馬腦壩區內黃龍村的現代高效農業園區裡,80多名群眾有的在大棚內育辣椒苗,有的在羊肚菌基地採摘成熟的羊肚菌,也是一派繁忙景象。

铜仁:不负农时种下新希望

該村村民張小燕說:“家門口有產業基地還是好,我們去年在廣州打工,回來過年遇到了疫情,為了安全,現在暫時不想出去,在這基地上來務工,每天有80元左右的收入以還不錯,等疫情完全沒有了再出去。”

在德江縣高山鎮河下村厚望種植專業合作社花椒園裡,村民們紛紛擼起袖子、撲下身子,翻土起壟,忙得不亦樂乎。繪就出一幅幅“防疫春耕兩不誤”的美麗畫卷。

該合作社邀請了鎮農業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從花椒該如何栽植、如何管護到整個種植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項,對全社產業工人進行現場培訓。30餘名產業工人在進行花椒管護的同時,也在認真學習花椒管護技術。

同時,在該縣共和鎮青槓堡村的德江閩黔木耳種植專業合作社也正在組織工人採收今年第一批香菇。

今年62歲的鄧明娥是共和鎮和平社區居民,因為缺少土地,加之11年前丈夫摔傷左腿,導致家庭經濟困難,鄧明娥只能一個人靠打零工維持家庭生計。“現在發展產業好,我們這些老百姓真正得到實惠了。”自合作社開始發展食用菌以來,鄧明娥就來到基地務工,這幾年,鄧明娥年均工資達到了18000元。

在江口縣閔孝鎮峰壩村紅心蜜柚種植基地,老遠就能聽見機器發出催人奮進的轟鳴聲,工人們正在馬不停蹄地開啟旋耕機來回翻犁鬆土,旋耕機所到之處,原本長滿雜草的土地立即變得鬆軟平整,不遠處,20多名工人戴著口罩四處分散,掏溝、下種、施肥、培土……

在松桃苗族自治縣孟溪鎮轄區各村寨亦呈現一片農忙景象,插椒苗,摘香菇,剝菌棒,剪桃枝,鬆土施肥,摘菜……在桃源香菇種植基地、油蓬產業園區大壩、春庚蔬菜基地、黔育物資配送中心,備戰春耕如火如荼。孟溪鎮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統籌協調做好群眾復工復產,讓產業發展繼續助力該鎮脫貧攻堅,實現產業扶貧全覆蓋。

同時,孟溪鎮目前正大力發展油茶產業,此次油茶種植面積達1500餘畝,共覆蓋寨陽村、安山村、寨杆村、矮屯村、白泥村、銅錢山村等6個村。

在玉屏侗族自治縣蔬菜育苗基地,工人在進行機械化育苗,近年來,該縣不斷加大蔬菜科技育苗力度,採用日本蔬菜育苗生產技術,工廠化生產西蘭花、生菜、藜蒿等優質種苗,改變傳統蔬菜育苗模式,節約育苗成本、提高蔬菜成活率,為農戶增產增收提供了保障。

玉屏農業農村局還開展了“百名農技人員進農戶、進壩區、進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服務活動,為農戶提供量身定製的對接服務,宣講相關政策法規、技術知識,幫助農戶解決春耕備耕方面的生產難題。

铜仁:不负农时种下新希望

“布穀飛飛勸早耕,舂鋤撲撲趁春晴。”穩抓春耕農忙,補齊“三農”短板,為脫貧攻堅發力。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全市人民積極做好種苗、農資供應,利用“互聯網+”拓寬渠道,積極開展消費扶貧專項行動……確保農業生產不受影響,把農業基礎打得更牢,把“三農”領域短板補得更實,更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提供有力支撐。

千磨萬擊還堅勁,越是艱險越向前。沉寂一冬的華夏大地正被勤勞的人們用汗水喚醒,耕田地、種秧苗、忙春耕……我們順應農時,不負春日沃土的邀約,播撒下希望的種子。待到收穫時分,擁抱金色大地的回饋。(銅仁日報融媒體記者 張宏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