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董登新:A股翻開嶄新一頁,預計全面註冊制尚需2到3年

2019年12月28日,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修訂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並宣佈,新法於2020年3月1日起施行。

新法規定,股票發行實行註冊制,核准制從法律層面正式退出歷史舞臺。同時,新法授權國務院對註冊制的具體範圍、實施步驟進行規定。新法施行後,部分板塊仍將在一段時間內繼續實施核准制,核准制與註冊制並行過渡。

第一財經專訪多位法學、證券研究專家以及律師界代表,對新《證券法》實施做出詳細解讀。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認為,新法實施將翻開中國資本市場發展史上嶄新的一頁。未來,IPO註冊制的全面實施,將徹底改變A股市場的投資理念、監管理念、市場文化和市場生態。

“從立法層面上講,註冊制已經取代了核准制,但為了平穩過渡,監管層設定了註冊制全面實施的過渡期。在科創板試點註冊制的基礎上,預計今年將會在創業板實施註冊制,隨後,還將在中小板和主板全面推行註冊制。”董登新稱,基於科創板註冊制改革推進比較成功順利,估計兩三年內整個A股市場全面實行IPO註冊制,應該是一個大概率事件。

董登新:A股翻开崭新一页,预计全面注册制尚需2到3年

新法生效,兩大貢獻

第一財經:3月1日,新《證券法》將正式生效。證監會主席易會滿此前曾表示,新《證券法》“標誌著中國資本市場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在你看來,“新”在哪?

董登新:新《證券法》首次奠定了IPO註冊制的合法地位,這標誌著A股市場的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程度已達到一個全新的高度。IPO註冊制的全面實施,將徹底改變A股市場的投資理念、監管理念、市場文化和市場生態。

在投資理念上,投資者風險意識將加強,“用腳投票”將成為投資者自我保護的一種本能;在監管理念上,監管重心將轉向信息披露監管為主,並嚴查嚴打證券違法犯罪活動;在市場文化上,A股市場過去特有的“賭文化”和“罵文化”將會逐步絕跡;在市場生態上,A股市場過去特有的“散戶市”與“政策市”特質將會逐漸消除。此外,新《證券法》加大了證券違法犯罪成本,這對市場主體及中介機構行為將具有極強的約束作用和威懾效果。

總結來看,新《證券法》主要有兩大突出貢獻:一是確立IPO註冊制合法地位,讓市場機制發揮決定作用,也就是要還原A股的市場屬性,尤其要真正實行IPO定價市場化與IPO節奏市場化,這將是中國A股市場的一個重大跨越;二是加大證券違法犯罪成本,強化投資者保護,讓投資者在學會“用腳投票”的同時,還要學會拿起法律的武器自我維權索賠。這兩點對於A股市場投資理念及文化生態重構具有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

第一財經:新《證券法》規定證券發行實施註冊制,並授權國務院對註冊制的具體範圍、實施步驟進行規定。你預計,從核准制向全面註冊制的過渡期,會持續多久?

董登新:從立法層面上講,註冊制已經取代了核准制,但為了平穩過渡,監管層設定了註冊制全面實施的過渡期。在科創板試點註冊制的基礎上,預計今年將會在創業板實施註冊制,隨後,還將在中小板和主板全面推行註冊制。基於科創板註冊制改革推進比較成功順利,我估計兩三年內整個A股市場全面實行IPO註冊制,應該是一個大概率事件。

第一財經:新《證券法》擴大了證券的範圍,對資管行業整體影響較大。你認為新法之下,資管行業將迎來哪些變化?

董登新:新《證券法》不僅拓展了市場監管範圍,而且加大了對投資者的保護,尤其在信息披露及風險控制監管方面會要求越來越嚴,要求也會越來越高。資管產品是家庭理財及個人投資的重要選擇,它在家庭資產配置中的比重會不斷增大,因此,資管行業如何引導家庭理財,在方向上和理念上至關重要,同時,如何做好資管產品的風險管控,也十分重要。

過渡期開始,新舊銜接

第一財經:新《證券法》的一大特點是大幅提高違法違規成本。目前正值上市公司年報披露季,往年此時也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違法違規的高發期。你認為,新《證券法》實施,對上市公司的行為,將產生怎樣的影響?

董登新:新《證券法》生效的時間是今年3月1日,這將翻開中國資本市場發展史上嶄新的一頁。這也是一個重大分水嶺,這一時點,正好是上市公司披露2019年報及2020年第一季度報告的時間節點,這既是對註冊制改革人大授權有效期的對接,同時,也可以與今年4月底前年報和季報披露工作對接。

新《證券法》對信息披露違規及財務造假加大了罰處的力度,新《證券法》此時生效實施,對上市公司具有極其重要的警醒作用和威懾效果,這將有利於提高年報和季報的披露質量,為投資者提供真實有效的投資決策參考。

第一財經:《證券法》實施後,還需要監管層出臺配套規則予以承接。如果出現新法生效但配套規則未至的情況怎麼辦?

董登新:為了具體落實新《證券法》的精神要求,現行監管規章細則可能需要作出一些調整,但並非全盤否定現有規章制度,只是局部調整或部分調整,在新制度沒有出臺前,當然要繼續遵從現行制度規定。

第一財經:去年以來,證監會將此前收緊的多項業務規則予以放鬆,比如,允許創業板借殼上市,放鬆再融資規則,給予定價和減持方面更有彈性的空間等等。對此有市場人士擔憂,會導致利益輸送等不公平交易的出現。你認為呢?

董登新:以註冊製為標杆的市場化改革,要求我們必須減少行政管制,通過立法強化市場監管,堅持依法治市。放鬆併購重組及再融資管制是市場化、法治化改革的基本要求和配套措施。其實,併購重組與再融資是上市公司十分重要的正常金融活動,並非牛鬼蛇神,我們應該予以支持和鼓勵,不過,要強化監管,做好投資者保護工作,尤其要防止併購重組與再融資中可能出現的道德風險與犯罪,比如估值操縱、內幕交易、股價操縱及利益輸送等。

第一財經:證券法修訂工作是動態進行的,你認為這次修法有沒有遺憾?後續如何進一步完善?

董登新:新《證券法》是我國首部證券法實施20年來的首次大修,目前的結果已是最好結果,但修法不可能一步到位,更不能一蹴而就。對於有分歧、暫無法定論的部分可為下次留下修訂餘地,等待時機成熟再行修訂。當然,與新《證券法》相關的民法和刑法條款,也會在最短的時間內作為相應修訂,預計不會影響執法實踐。

A股“三十而立”

第一財經:2020年是中國資本市場正式成立三十週年。如果說“三十而立”,你認為,資本市場的“立”體現在哪些方面?

董登新:30年來,中國資本市場在多層次架構建設及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改革方面取得了很大進步。首先,我們有了金融現貨市場和金融衍生品市場,尤其在多層次股權市場體系中,主板、中小板、創業板和科創板功能日益完善,新三板與四板市場的作用正在日益增強。

在市場化改革方面,我們不斷給市場鬆綁,還原市場屬性,淡化行政管制,進而讓市場機制的決定作用與市場監管的有效性之間有了更好的協同性。

在法治化改革方面,我們對證券法作出了重大修訂,奠定了IPO註冊制的合法地位,相關監管法規也在不斷完善之中,依法治市與行政管制有了相對明確的分工。

在國際化改革方面,我們創設了滬港通、深港通及滬倫通的互聯互通機制,放鬆了滬深港通的交易額度限制,取消了QFII和RQFII的額度管制,提高了險資股權投資的比重上限,三大國際股價指數已將A股納入其中,今年我們將全面取消境外金融機構的股比限制,A股市場越來越受到境外機構及國際資本的青睞,這一切都是國際化改革的重大成就。

此外值得關注的是,境內外機構投資者在A股持有市值比重正在不斷提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